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雾扃(霧扃)
比喻深居,与外界隔绝。 宋 高观国 《喜迁莺》词:“凄楚。空见説,香锁雾扃,心似秋莲苦。宝瑟弹冰,玉臺窥月,浅澹可怜偷聚。”
《漢語大詞典》:阂隔(閡隔)
隔绝,不相通。 梁启超 《地理与文明之关系》:“骤观地图,则河海者,所以使土地阂隔而华离也。”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二节:“而南方则军府林立,虽羣策羣力,无阂隔之弊,然函电筹商,动稽时日。”
分類:隔绝相通
《漢語大詞典》:奥绝(奥絶)
谓深居而与世隔绝。《宋书·恩倖传序》:“夫人君南面,九重奥絶,陪奉朝夕,义隔卿士。”
分類:深居隔绝
《漢語大詞典》:閟绝(閟絶)
闭塞而隔绝。 唐 元结 《演兴·闵岭中》诗:“彼岭中兮何有?有天含之玉峯,殊閟絶之极颠。”
分類:闭塞隔绝
《國語辭典》:塞子  拼音:sāi zi
用以塞住物体的孔洞,使内外隔绝的东西。如:「一打开葡萄酒的塞子,香气就扑鼻而来。」「可以在手机的耳机孔插上防尘塞子。」
《漢語大詞典》:阻旷(阻曠)
阻隔,隔绝。旧唐书·文苑传中·陈子昂:“且 蜀 人尩劣,不习兵战……又山川阻旷,去中夏精兵处远。”
分類:阻隔隔绝
《漢語大詞典》:隘绝(隘絶)
阻厄隔绝。隘,通“ 阨 ”。新唐书·陈子昂传:“ 吐蕃 爱 蜀 富,思盗之矣,徒以障隧隘絶,顿饿喙不得噬。”
分類:隔绝
《漢語大詞典》:鬲闭(鬲閉)
隔绝不通。鬲,通“ 隔 ”。管子·明法解:“乱主则不然,法令不得至於民,疏远鬲闭,而不得闻。”《汉书·五行志中之下》:“请皇后就宫,鬲闭门户,毋得擅上。” 颜师古 注:“鬲与隔同。擅上,谓輒至御所也。”
《漢語大詞典》:杜蔽
蒙蔽,隔绝。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今将军累世台辅……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復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分類:蒙蔽隔绝
《漢語大詞典》:青贮(青貯)
把青饲料埋起来发酵。青贮的饲料与空气隔绝,产生有机酸,经久不坏,并可减少养分的损失。
《漢語大詞典》:迁绝(遷絶)
谓迁居而与旧居隔绝。《汉书·韦贤传》:“微微老夫,咨既迁絶。洋洋 仲尼 ,视我遗烈。” 颜师古 注:“咨,嗟也。絶,谓与旧居絶也。”
《漢語大詞典》:贞不绝俗(貞不絶俗)
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后汉书·郭太传:“或问 汝南 范滂 曰:‘ 郭林宗 何如人?’ 滂 曰:‘隐不违亲,贞不絶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唐 朱敬则 《北齐文宣论》:“亦有贞不絶俗,隐不违亲,冥默园林,卷舒人事。” 唐 独孤及 《唐故河南府法曹参军张公墓表》:“贞不絶俗,以忘机为心。”
《國語辭典》:沼气(沼氣)  拼音:zhǎo qì
煤矿或沼泽污泥中埋藏的植物体发酵腐败所生成的气体。无色、无味、无臭,主要成分为甲烷,与空气混合,触火即爆裂,燃烧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热能。可为燃料或化工原料。也称为「坑气」。
《漢語大詞典》:闲介(閒介)
亦作“间介”。
(1).语本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閒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閒不用,则茅塞之矣。”后用“閒介”指隔绝,阻碍。文选·马融〈长笛赋〉:“是以閒介无蹊,人迹罕到。” 李善 注:“言山閒隔絶,无有蹊径也。” 章炳麟 《五无篇》:“其他牝牡相交,父子相繫,是虽人道之常,然有所暱爱则妒生,有所摄受则争起。於是夫妇居室、亲族相依之事,必一切废絶之,使人民交相涉入,则庶或无所间介矣。”参阅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间介
(2).介于两者之间。 章炳麟 《文学说例》:“间语者,间介于有用之语,似若繁冗,例以今世文法,又如詰詘难通。”
《国语辞典》:木石为徒(木石为徒)  拼音:mù shí wéi tú
与木头石块结伴。比喻寄情山水,与世事隔绝。《新唐书。卷一六八。列传。柳宗元》:「用是更乐瘖默,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