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0,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雁塔
旅雁
征雁
征雁
雁荡
落雁
塞雁
断雁
回雁
秋雁
寒雁
南雁
雁阵
北雁
雁书
《國語辭典》:雁塔  拼音:yàn tǎ
座落于今陕西省长安县南的塔楼。旧有雁塔二座;一在慈恩寺,称为「大雁塔」;一在荐福寺,称为「小雁塔」。
《漢語大詞典》:旅雁
指南飞或北归的雁群。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季秋边朔苦,旅雁违霜雪。” 南朝 梁 沈约 《咏湖中雁》:“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迴翔。” 唐 张籍 《横吹曲辞·望行人》:“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 宋 贺铸 《登乌江柏子冈怀景仁》诗:“故人越 五岭 ,旅雁留 三湘 。好待春风暖,相随还北乡。”
分類:南飞雁群
《漢語大詞典》:征雁
亦作“ 征鴈 ”。 迁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飞的雁。 南朝 梁 刘潜 《从军行》:“木落雕弓燥,气秋征鴈肥。” 唐 李涉 《送魏简能东游》诗之二:“ 燕市 悲歌又送君,目随征雁过寒云。” 宋 秦观 《忆秦娥》词:“愁如织,两行征雁,数声羌笛。” 明 高启 《送张员外从军越上》诗:“秋声万里随征鴈,南北 长江 竟谁限?”
《漢語大詞典》:征雁(征鴈)
见“ 征雁 ”。
《骈字类编》:雁荡(雁荡)
宋 叶适 赋董季兴玩书岩 美哉骨清神亦爽,西瞻匡庐东雁荡。
宋 陈傅良 同游张园酒中各叹明年未知谁与此会余最衰病宜去因作诗识之 明年此会知谁共,雁荡山前寄好音。
宋 刘克庄 方寺丞新第二首 其一 荷深似入苕溪路,石怪疑行雁荡间。
《韵府拾遗 养韵》:叶适诗西瞻匡庐东雁荡
《漢語大詞典》:落雁
同“ 落雁沉鱼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莫空辜落雁娇容,再完成驾鹊良缘。”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柔卿 和云:‘生小原无落雁容,秋风偶觉病身慵。’”
《漢語大詞典》:塞雁
亦作“ 塞鴈 ”。 塞鸿。 唐 杜甫 《登舟将适汉阳》诗:“塞雁与时集,檣乌终岁飞。” 元 萨都剌 《题扬州驿》诗:“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鴈一声霜满天。”《水浒传》第一一○回:“ 宋江 在马上遥看山景,仰观天上,见空中数行塞鴈,不依次序,高低乱飞,都有惊鸣之意。”参见“ 塞鸿 ”。
《漢語大詞典》:塞鸿(塞鴻)
(1).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 唐 白居易 《赠江客》诗:“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2).相传 汉 苏武 被拘于 匈奴 ,曾借鸿雁传书;后又有 唐 王仙客 苍头 塞鸿 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羞衾凤空展,塞鸿难託,谁问潜宽旧带眼。念人似天远。” 明 张景《飞丸记·公馆言情》:“他那里迢递登山托採蝱,我这里冷落悲秋盼塞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道士笑曰:‘我世外人,不能为君塞鸿。’”
《漢語大詞典》:断雁(斷雁)
亦作“ 断鴈 ”。 失群的雁;孤雁。 隋 薛道衡 《出塞》诗之二:“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鴈声。” 唐 方干 《别从兄郜》诗:“已呼断雁归行里,全胜枯鳞在辙中。” 明 文徵明 《才伯过访》诗:“归心闻断鴈,衰髩逼残年。” 闻一多 《红烛·红豆诗之十九》:“我是只惊弓的断雁,我的嘴要叫着你,又要衔着芦苇,保障着我的生命。”
分類:失群
《分类字锦》:回雁(回雁)
柳宗元 过衡山寄弟诗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分类:衡山
《骈字类编》:秋雁(秋雁)
南北朝 江淹 秋雁度兮芳草残,琴柱急兮江上寒。
唐 杜甫 薄游 遥空秋雁灭,半岭暮云长。
唐 韦应物 西楼 烟尘拥函谷,秋雁过来稀。
唐 戴叔伦 送王翁信及第归江东旧隐 南行无俗侣,秋雁与寒云。
唐 韦庄 章台夜思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漢語大詞典》:寒雁
寒天的雁。亦作“ 寒鴈 ”。诗文中常以衬托凄凉的气氛。 唐 无名氏 《朝元阁赋》:“寒鴈正来,下 泰山 之八水;暮烟初起,绕 汉 家之 五陵 。” 清 何绍基 《登舟》诗:“寒雁几声吾未睡,霜华来妒一鐙红。”
《骈字类编》:南雁
唐 杜甫 客堂 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
唐 韦迢 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 相忆无南雁,何时有报章。
宋 欧阳修 送道州张职方 身行南雁不到处,山与北人相对愁。
元 周权 赠别 南雁归应尽,携书始问程。
《國語辭典》:雁阵(雁陣)  拼音:yàn zhèn
群雁飞时排列整齐,像军队的阵势。唐。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分類:成列雁群
《漢語大詞典》:北雁
候鸟之一。因其每年秋分后由北南飞,故称。 隋 江总 《于长安道归还扬州》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唐 李白 《南流夜郎寄内》诗:“ 夜郎 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疎。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 豫章 书。” 明 马銮 《过岳鄂王墓》:“父老几回悲北雁,风雷长是傍南枝。”
《國語辭典》:雁书(雁書)  拼音:yàn shū
比喻书信。参见「雁帛」条。南朝梁。刘孝威〈怨诗〉:「雁书犹未返,角马无归年。」唐。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诗:「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