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淫声(淫聲)
淫邪的乐声。古代以雅乐为正声,以俗乐为淫声。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 郑玄 注:“淫声,若 郑 卫 也。”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夫正乐者,所以屏淫声也,故乐废则淫声作。”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死忠》:“镇日价淫声美色伴红裙,酒盃儿送入迷魂阵。”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殷王 纣 ﹞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悦妇人。”
《漢語大詞典》:淫乐(淫樂)
靡靡之音。旧指不同于正统雅乐的俗乐。礼记·乐记:“凡姦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 汉 刘向 列女传·齐桓卫姬:“ 桓公 好淫乐, 卫姬 为之不听 郑 卫 之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邇及 元 成 ,稍广淫乐,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八佾篇六:“今之鼓琴者, 郑 声也,是以有泛;今之填词,淫乐也,是以端有引而尾有煞。”
(1).荒淫嬉乐。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无艺,徵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史记·殷本纪:“﹝ 紂 ﹞好酒淫乐,嬖於妇人。”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三章:“何况现在又是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年景,这种淫乐的生活,更加使他痛恨。”
(2).指纵欲的行为。《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是夜 卜良 感激老尼,要奉承他欢喜,躲在庵中,与他纵其淫乐。”
《漢語大詞典》:文舞
古代宫廷雅乐舞蹈之一,用于郊庙祭祀。周礼·春官·籥师“掌教国子舞羽龡籥” 汉 郑玄 注:“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谓籥舞也。”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初, 隋 有文舞、武舞,至 祖孝孙 定乐,更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凯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今之舞蛮牌即古武舞,舞三臺与调笑即古文舞。”
《漢語大詞典》:英茎(英莖)
汉书·礼乐志:“昔 黄帝 作《咸池》, 顓頊 作《六茎》, 帝嚳 作《五英》, 尧 作《大章》, 舜 作《招》, 禹 作《夏》, 汤 作《濩》。”后以《英》《茎》泛指古代的雅乐。 隋 许善心 《于太常寺听乐》诗:“泽竭《英》《茎》散,人遗忧思深。”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举今古而酌中,与《英》《茎》而岂异。”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书侍郎徐公帖后》:“淫哇乱雅快一扫,《英》《茎》《韶》《濩》重鏗鍧。”
分類:雅乐
《国语辞典》:唐乐(唐乐)  拼音:táng yuè
1.中国的音乐。《宋史。卷四八七。外国列传三。高丽》:「乐声甚下,无金石之音,既赐乐,乃分为左、右二部:左曰唐乐,中国之音也;右曰乡乐,其故习也。」
2.日本宫庭雅乐寮中,源自唐代音乐的乐种名称。日本大化革新以前,在雅乐寮中就有唐乐乐师十二人、乐生六十人。
《漢語大詞典》:歌笙
仪礼·燕礼:“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仪》。”此六者皆诗·小雅篇名,其中《由庚》《崇丘》《由仪》已亡佚。后因以“歌笙”为雅乐的代称。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礼属观盥,乐荐歌笙。”
分類:亡佚雅乐
《漢語大詞典》:夔乐(夔樂)
借指庙堂雅乐。 夔 为 舜 时乐官,故称。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伶官诗必诵,夔乐典犹稽。” 宋 王禹偁 《大合乐赋》:“我国家韶濩登歌,咸英尽美,復夔乐于雅正,黜 郑 声于惉懘。”
《漢語大詞典》:皇雅
南朝 梁 雅乐歌名。 沈约 制。隋书·音乐志上:“皇帝出入, 宋 孝建 二年秋《起居注》《永至》, 齐 及 梁 初亦同。至是改为《皇雅》,取‘皇矣上帝,临下有赫’也。”
《漢語大詞典》:丰宁(豐寧)
(1).丰盛安宁。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卷四:“祸乱既夷,万物丰寧。”
(2). 元 代撤馔所奏之雅乐名。
《漢語大詞典》:戛敔
(1).即敔。古代在雅乐结束时击奏的止乐乐器。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总干形屹崪,戛敔背嶙峋。”戛,一本作“ 戞 ”。
(2).奏敔。谓止乐。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册皇后仪:“皇帝降坐,入东房,戛敔。”
《漢語大詞典》:雅韶
雅乐和《韶》乐。泛指雅正的乐曲。 宋 范仲淹 《明堂赋》:“雅韶以奏,文鐸以徇,皆望云而就日,必歌 尧 而颂 舜 。”
《国语辞典》:諴夏  拼音:xián xià
乐曲名。南北朝时期的祭祀雅乐之一,于郊庙祭神时所奏。《隋书。卷一五。音乐志下》:「皇帝初献,奏諴夏之乐。」
《漢語大詞典》:匹郑
1.雅乐和郑声。借指文章的雅俗、优劣。
《漢語大詞典》:禋雅
南朝 梁 雅乐歌名。 南朝 梁 沈约 《禋雅》:“至是燎埋俱奏《禋雅》,取周礼·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也。”
分類:雅乐乐歌
《漢語大詞典》:太常雅乐(太常雅樂)
唐 雅乐名。 唐 初命太常少卿 祖孝孙 、 张文收 等斟酌古今,参定雅乐,造十二和乐,合四十八曲,八十四调,称太常雅乐。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