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09
词典
3
分类词汇
101
佛典
5
共101,分7页显示
1
2
3
4
5
6
7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海会
赛会
都会
浮杯
坛坫
法筵
宴会
大会
法会
宴集
大集
会议
誓师
雅会
会课
《漢語大詞典》:
海会(海會)
指佛教盛大的集会。 宋
沈辽
《苏州承天寺永安长老语录序》
:“当其盛时,海会山积,上下皆数千百人。” 赵朴初
《访云冈石窟及华严寺》
诗:“仿佛 灵山 集海会,弟子或坐或立或语或默或悲或欣然。”
分類:
佛教
盛大
集会
《國語辭典》:
赛会(賽會)
拼音:
sài huì
1.一种用仪仗、鼓乐和杂戏等迎神出庙巡行的集会。《文明小史》第三二回:「我晓得春秋两次赛会,至多不过用掉一二百银子,可好把这注款子拨到学堂,充为常年经费。」
2.陈列物品以供人观摩的展览会。
分類:
赛会
集聚
仪仗
物品
品评
评比
鼓乐
优劣
杂戏
集会
迎神
神像
《國語辭典》:
都会(都會)
拼音:
dū huì
人和货物聚集的地方,多用以称大都市。如:「在这个都会里,人们的步伐都很快。」《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然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唐。
柳宗元
封建论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
分類:
大城市
集会
会聚
称举
都会
《漢語大詞典》:
浮杯
(1).古代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集会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飘浮,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叫做“浮杯”,也叫“流觴”。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
诗:“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五代
齐己
《答无愿上人书》
诗:“必有南游山水兴, 汉江 平稳好浮杯。”
(2).罚饮满杯酒;满饮。
《
文选·潘岳〈闲居赋〉
》
:“浮杯乐饮,丝竹駢罗。” 李善 注:“
《説苑》
曰:‘ 公承不仁 举大白浮君。’
《广雅》
曰:‘浮,罚也。’” 唐
恒超
《辞郡守李公恩命》
诗:“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宋
王禹偁
《寄赞宁上人》
诗:“若念重瞳欲相见,未妨西上一浮杯。”
分類:
每逢
杯酒
三月
月上
上旬
满饮
集会
水渠
《國語辭典》:
坛坫(壇坫)
拼音:
tán diàn
1.会盟的坛台。《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
2.举行法事的坛场。
3.文人集会的场所或文坛。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萧山毛西河奇龄、钱唐毛稚黄先舒、遂安毛会侯际可,俱以文章雄东南坛坫。」
4.议坛、舆论界。清。顾炎武〈复张又南书〉:「倘逖听不察,以为自立坛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则东林覆辙。」
分類:
会盟
法坛
文人
谈判
文坛
讲坛
坛上
场所
集会
领袖
地位
声望
《國語辭典》:
法筵
拼音:
fǎ yán
1.讲说佛法的聚会。《文选。孔融。北山移文》:「道帙长殡,法筵久埋。」《北齐书。卷二十四。杜弼传》:「魏帝集名僧于显阳殿讲说佛理,弼与吏部尚书杨愔、中书令邢邵,秘书监魏收等并侍法筵。」
2.道教称天尊说法时,供诸天仙众,集坐听法的筵席。
分類:
佛教语
讲经说法
座席
讲说
佛法
集会
《國語辭典》:
宴会(宴會)
拼音:
yàn huì
1.宴饮聚会。《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老先生同士大夫宴会,那梨园中人也可以许他一席同坐的么?」
2.宴席。元。吴弘道〈斗鹌鹑。天气融融套。圣药王〉曲:「大殿里,设宴会,教坊司承应在丹墀。」
分類:
宴会
宾朋
宴饮
众人
会聚
宴席
集会
饮酒
吃饭
隆重
《漢語大詞典》:
大会(大會)
犹大计。
《
管子·揆度
》
:“ 齐桓公 问於 管子 曰:‘自 燧人 以来,其大会可得而闻乎?’” 郭沫若 等集校引 马元材 云:“会,会计也。
《
周礼
》
‘月计曰要,岁计曰会’,大会犹大计也。” 汉 刘向
《
新序·刺奢
》
:“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 周 谚曰:‘囊漏贮中’,而独不闻歟?” 唐
白居易
《策林·议罢漕运可否》
:“古之明王,所以能兴利除害者非他,盖弃小而取大耳。今若恤汎舟之役,忘移穀之用,是知小计而不知大会矣。”
分類:
大会
大计
《國語辭典》:
法会(法會)
拼音:
fǎ huì
1.说法或举行供佛、供僧及布施等佛教活动的集会。《五灯会元。卷二。鸟窠道林禅师》:「及南归孤山永福寺,有辟支佛塔,时道俗共为法会,师振锡而入。」
2.道教指修建斋醮道场。
分類:
法会
佛教语
指供
供佛
宗教
集会
《國語辭典》:
宴集
拼音:
yàn jí
宴饮聚会。《晋书。卷三四。杜预传》:「预初在荆州,因宴集,醉卧斋中。」《儒林外史》第二八回:「空堂宴集,鸡群来皎鹤之翔。」
分類:
宴集
宴饮
聚饮
集会
义证
《漢語大詞典》:
大集
(1).大会聚;大集会。
《
后汉书·刘盆子传
》
:“三年正月,俱至 弘农 ,与 更始 诸将连战剋胜,众遂大集。”
《
北史·元文遥传
》
:“ 文遥 歷事三主,明达世务,每临轩大集,多令宣敕,号令文武,声韵高朗,发吐无滞。”
(2).规模大的集市。 浩然
《一匹瘦红马》
:“每逢二、七大集,店里都有东方红农业社的运输车,坐上很方便。”
(3).敬称对方的文集。 清
姚莹
《与陆次山论文书》
:“来教欲僕为大集作序,意在取义论文,循其涂轨,以进於成就。”
分類:
敬称
规模
大会
会聚
集市
大集
集会
文集
《國語辭典》:
会议(會議)
拼音:
huì yì
1.聚合众人商议。《后汉书。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列传。齐武王演》:「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僖宗使宰相会议。」
2.有组织的商议事情的集会。如:「训导会议」、「校务会议」。
分類:
会议
聚会
组织
经常
论议
领导
商讨
并处
商议
议事
要事
事务
集会
常设
设机
机构
《國語辭典》:
誓师(誓師)
拼音:
shì shī
军队出征前,召集将士予以训示告诫,表示坚决的战斗意志。《北史。卷一二。隋炀帝本纪》:「况乎甘野誓师,夏开承大禹之业。」
分類:
誓师
群众
集会
庄严
地表
完成
要任
任务
决心
军队
出征
作战
统帅
将士
宣示
意义
《國語辭典》:
雅会(雅會)
拼音:
yǎ huì
高雅的聚会。如:「今晚高朋满座,诚属雅会!」也作「雅集」。
分類:
雅会
风雅
集会
《國語辭典》:
会课(會課)
拼音:
huì kè
1.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唐。颜师古。注:「如今之考第高下。」
2.古代士子集社研习文业。宋。吕本中〈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尝与予及亡弟揆中、由义会课,每旬作杂文一篇、四六表启一篇、古律诗一篇。」
分類:
文人
时考
考核
结社
官吏
定期
成绩
期集
集会
学校
研习
考课
功课
作文
文字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