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46,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6  47  48  49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空心静坐
明静
涅槃寂静印
能静观音
寂静
寂静音海夜神化导三十七门
寂静行
寂静法
寂静门
寂静乐
寂静真言
寂静相应真言
第四静虑
开静
极静
空心静坐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昏住也。六祖坛经曰:「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永嘉禅师云:「无记者,虽不缘善恶等事,然俱非真心,但是昏住。」
明静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智慧明禅定静也。止观一曰:「止观明静,前代未闻。」辅行曰:「止体静,观体明也。」
涅槃寂静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法印之一。一切众生起惑作业流转于三界,故佛说涅槃寂静之法,使得离生死,至于寂灭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法印之一。(参见:三法印)
三法印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切之小乘经,以三法印印之,證其为佛说,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證其为大乘之了义教。一、诸行无常印,行有迁流之义,谓有为法。言一切之有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是为诸行无常印。二、诸法无我印,行之名局于有为法,法之名。通于无为法。言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是诸法无我印也。三、涅槃寂静印,言涅槃之法。灭一切生死之苦而为无为寂静。是涅槃寂静印也。智度论二十二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中略)摩诃衍中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玄义八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
【佛学常见辞汇】
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著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能静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伫岩向海,示静寂相之观音也。
寂静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离烦恼曰寂,绝苦患云静,即涅槃之理也。华严经一曰:「观寂静法,灭诸痴闇。」毗婆尸佛经下曰:「调御大丈夫,导引于群生,令至寂静道。」资持记下四之二曰:「寂静即涅槃理也。」往生要集上末曰:「一切诸法本来寂静,非有非无。」
【佛学常见辞汇】
脱离一切之烦恼叫做寂,杜绝一切之苦患叫做静,寂静即涅槃的道理。
寂静音海夜神化导三十七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善财童子南询第三十五参寂静夜神对童子自说于三十七类之众生为三十七门之化导。见唐华严七十一。
寂静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声闻缘觉求涅槃寂静之行法也。探玄记五曰:「教寂静行,有三义:一以彼二乘修离生死喧杂行故。二令修證人空寂静行。三无馀涅槃名寂静。修彼名行。」
寂静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真言五种护摩中第一之息灾法曰寂灾法,又云寂静法。要略念诵经曰:「修寂静者,结跏趺坐,面向北方,对于圆相一心离缘,作成就法,名扇底迦。」S/a%ntika。
寂静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诸法本来寂静,故称一切法云寂静门。宝箧经曰:「文殊师利,于东方庄严国佛名光相,现在说法,有大声闻名曰智灯。因文殊问:默而不答:彼佛告文殊云:可说法门令诸众生得无上道。文殊答云:一切诸法皆是寂静门。」
寂静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乐之一。(参见:乐)
【三藏法数】
寂静乐者,即二禅天之乐也。谓二禅离初禅觉观散动,澄心寂静,乃发胜定之乐也。
寂静真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寂灾真言也。大日经疏八曰:「当以寂静真言用苏蜜酪和饭百遍。」(参见:寂灾真言)
寂静相应真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扇底迦法相应之真言也。大日经疏七曰:「若真言中有纳磨(是归命意),莎缚诃等字,当知是修三摩地寂静相应真言也。」要略念诵经曰:「所谓初安唵字,后称所方言莎缚诃名扇底诃也。」此中纳磨与唵之相违,胎藏界为纳磨,金刚界为唵。
第四静虑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旧译曰第四禅。新译曰第四静虑。色界四地中第四地之名。此有九天,其第三广果天中有大自在天宫。此第四静虑以上无依三灾而成坏者。
开静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林晨朝鸣版,开觉静睡之谓也。有小大二种:五更四点之后,鸣库前之版,先起行者,是云小开静。五更五点之后,库前之版及诸堂之版一齐鸣,令阖寺之大众起,是云大开静。见象器笺十八。
极静
【佛学大辞典】
(杂语)至极之静虑。谓禅定也。圆觉经曰:「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