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446
典故
7
词典
643
佛典
52
其它
744
共1446,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阁静
秋静
主静
静境
静定
静边
静念
静居
中静
静理
静悄
静安
春静
静治
静躁
《骈字类编》:
阁静(阁静)
唐 李咸用
小雪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骈字类编》:
秋静(秋静)
元 元好问
山居杂诗六首 其六
鹭影兼秋静,蝉声带晚凉。
《國語辭典》:
主静(主靜)
拼音:
zhǔ jìng
宋明理学家的一种除去妄念,而使心思纯静的修养方法。为周敦颐首倡,主张未有天地之前的太极与人的本性均为静,后因人心染上杂念、欲望而不静,故必须透过无欲无为的工夫才能诚,即达到纯粹至善的道德境界。见宋。周敦颐《太极图说》。
分類:
理学家
道德修养
渊源
源于
儒家
《漢語大詞典》:
静境
(1).静谧的环境、意境。 唐
白居易
《秋池》
诗之一:“静境多独得,幽怀竟谁知?”
(2).犹静域。 元
郝经
《游灵岩寺》
诗:“静境求初心,滞虑驱万端。”
(3).静态,静止的境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
二二:“绘画只能表现静境,而文章兼能表现动境。”
分類:
静谧
静态
环境
静止
境界
意境
夏丏尊
《漢語大詞典》:
静定
(1).指道家的澄心静虑,守道不离。
《云笈七籤》
卷九四:“安在道中,名曰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
(2).指佛教的澄心静虑,坐禅入定。 明
陶宗仪
《
辍耕录·祷雨
》
:“如此良久,輒有雨。岂其静定之功已成,特假此以愚人耶,抑果异物耶?”
(3).平静凝滞。 茅盾
《三人行》
五:“他的眼光是阴悒的,静定的,而且并没看见什么似的。” 叶圣陶
《恐怖的夜》
:“埠头那有什么航船,只有赤热的太阳照着静定的河水。”
(4).平静安定。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
:“我的精神在贫困之中也还见静定。” 潘漠华
《三月二十夜杭州》
:“山是如此的静定,天是如此的低迷。”
分類:
平静
道家
佛教
静安
安定
凝滞
静虑
坐禅
守道
不离
入定
《漢語大詞典》:
静边(静邊)
安定边境。
《
晋书·孔严传
》
:“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寧国耳。”
《
周书·陈忻传
》
:“ 太祖 以 忻 威著敌境,仍留静边。” 唐
纪唐夫
《骢马曲》
:“逐北自諳深磧路,连嘶谁念静边功。”
分類:
安定
定边
《漢語大詞典》:
静念
(1).沉思默念。
《
陈书·宣帝纪
》
:“兴言静念,夕惕怀抱。” 唐
聂夷中
《过比干墓》
诗:“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 清
厉鹗
《雪晴》
诗:“苕颖行有时,静念造物恩。”
(2).使思想感情宁静、澄净。
《
云笈七籤
》
卷三六:“忌见一切生血物,宜斋戒静念。”
分類:
沉思
思想
感情
宁静
澄净
《漢語大詞典》:
静居
(1).安静地闲居。
《
庄子·盗跖
》
:“静居则溺,体泽则冯。” 成玄英 疏:“安静闲居则其体沉溺。” 汉
贾谊
《新书·修政语上》
:“舍学圣之道而静居独思,譬其若去日之明於庭,而就火之光於室也。”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史传
》
:“静居以嘆凤,临衢以泣麟。”
(2).谓隐居静修。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
第二二回:“ 圆圆 知无可挽回,便于次晨起来,向 三桂 前求一僻室静居。”
分類:
静居
安静
隐居
静地
地闲
静修
闲居
《骈字类编》:
中静(中静)
唐 韩愈
醉后
初喧或忿争,中静杂嘲戏。
《漢語大詞典》:
静理
(1).清净之道。 唐
皇甫曾
《赠鉴上人》
诗:“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
(2).静息调理。 明
沈德符
《
野获编·词林·翰林建言知名
》
:“上震怒曰:‘朕宫中静理,犹视庶事,今气体未復,岂可不自爱。’”
分類:
清净
息调
调理
《國語辭典》:
静悄(靜悄)
拼音:
jìng qiǎo
安静无声。《老残游记》第二回:「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
《國語辭典》:
静悄悄(靜悄悄)
拼音:
jìng qiǎo qiǎo
寂静无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唐卿船里静悄悄,鬼也没个走将来。」《老残游记》第一三回:「此时大家默无一言,静悄悄的。」
分類:
静悄悄
寂静
寂静无声
无声
宁静
《漢語大詞典》:
静安
(1).静谧安全。
《诗·小雅·緜蛮》
“止於丘阿” 汉 郑玄 笺:“小鸟知止於丘之曲阿静安之处而託息焉。”
(2).安居,安处。
《淮南子·人间训》
:“圣人深居以避辱,静安以待时。”
(3).安静,安宁。
《
新唐书·乌重胤传
》
:“ 李同捷 请袭父位,帝方务静安,授 同捷兗海 。”
(4).为使安静,使安宁。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折衝讨难,芟敌搴旗,静安海内,岂轻举措也哉?”
分類:
静安
安居
安静
静谧
安全
安宁
安处
《骈字类编》:
春静(春静)
唐 元稹
早归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漢語大詞典》:
静治
犹言无为而治。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第三道》
:“ 帝尧 以巍巍之功,臻乎静治。” 宋
苏轼
《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
:“古来静治得清閒,我愧真常也一班。”
分類:
无为而治
《漢語大詞典》:
静躁
静和动。 晋
张华
《答何劭》
诗:“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羣生。明闇信异姿,静躁亦殊形。”
《
隋书·天文志中
》
:“太白进退以候兵,高埤迟速,静躁见伏,用兵皆象之,吉。”
分類:
静和
和动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