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46,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3  54  55  5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安静
魏静
李辅国(静忠 护国 郕国公、博陆郡王、成国公 丑 )
陈利贞( 静戎郡王 )
叶静( 静能 )
易静
杨誉( 静 )
武静藏
萧静
邱神静
释志静
陈静心
刘处静(道游 天台耕人 )
周元静
僧善静( 净悟禅师 照布纳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西域人也。开元十五年。东游中国。至定陶。问丁居士墓所在。竟造而发之。则五色云气喷薄出土中。其骨皆金色。连环不断。引之可长五丈许。考其声则锉然清亮。以杖挑而负之。且别求地。树塔以葬。久之毕事。静亦告灭焉。初居士脩梵行。得心法于嵩山普寂禅师。及终合掌跏趺。凡一城中之寺院。钟磬响应。盖当时固已异矣。至是而人益敬慕。 又有成都府徐果师者。状若痴狂。语事多中。则亦志公疆练之徒欤。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安静。本西域人也。开元十五年振锡东游至定陶。直问丁居士何在。乡人报之曰。终已三载葬在郊外。且曰。是人也乃在家菩萨。专勤梵行尝礼事嵩山普寂禅师云。已得甚深法。将终合掌加趺而坐。俨然而绝。曹城诸寺院钟磬不击自鸣也。静至坟所躬自发之。时五色云气腾喷而上。遂取其骨皆金色。连环若锁。可五丈许。铿然响亮。擐杖头而行。别树塔重葬。众咸惊叹。少顷静瞥然灭没焉。 系曰。有情遗骼引因践果也。凡夫身中。节不相至。十地菩萨骨节解盘龙相结。佛则全身舍利焉。今丁居士骨有钩锁形。则超凡夫未阶十在此乃八臂那罗延身。骨节头相钩是欤。證居士力量及此矣。譬若出金之砂之谓浑不可谓为砂也。含玉之石之谓璞不可谓为石也矣。 次又成都府大云寺有徐果师者。混物韬光。人罕详测。或入三昧不失律仪。或示狂痴语事多中。先为卫元嵩。是难测之士。坤维间往往有人谓之徐果师。徐姓也。果名也师通称也此亦彊练志公之伦类矣不知其终云。
魏静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二
静。开元时官庆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5—763 【介绍】: 唐人。本名静忠。闲厩马家小儿,阉奴,貌陋。初事高力士,后得侍东宫。因参与谋诛杨国忠,又劝太子分中军趋朔方,收河陇兵,图兴复。肃宗即位擢元帅府行军司马,赐名护国,后改今名。至德间进封郕国公,上元间拜兵部尚书。外谨密而内贼深,擅权用事。代宗立,尊为尚父,加司空、中书令,封博陆郡王,愈恣横。帝遣侠者夜刺杀之。赠太傅,谥丑。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八
辅国本名静忠。以阉奴事高力士。后以王鉷荐侍东宫。肃宗即位灵武。辅国豫其谋。擢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改名护国。又改今名。进拜少府殿中二监。封成国公。首谋迁元宗西内。以功擢兵部尚书。代宗立。进司空兼中书令。加尚父。后帝遣使刺杀之。
陈利贞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9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初为平卢将。从李光弼讨安禄山,以功累擢太子宾客,封静戎郡王。李希烈反,利贞出奇兵败之。朱泚反,利贞部下欲从乱,畏其勇乃止。擢汝州防御使。疽发首,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静能。唐明州人。有道术,常讲经虚白观。相传南海龙曾化一髯叟,向静哀诉胡僧咒力甚大,欲竭海水。静乃书朱墨符救之,龙获无恙。观初无井,汲水甚远,一夕,龙于观左穿一渠,泉流不竭。

人物简介

古今图书集成
武安军左押衙。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四
誉。赠华州刺史志诚父。官右卫副帅慈汾二州刺史。谥曰静。
武静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善画鬼神,甚有气韵。
萧静 朝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事迹不详。《太平广记》卷二四引《神仙感遇传》有萧静之,兰陵(今山东苍山)人。曾结庐于漳水之上10余年,后迁居邺下。入山林,不知所终。未审是否即唐诗人萧静。《全唐诗》存萧静诗1首。
邱神静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二百四
神静。左奉裕卫长史。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十二
志静。永昌中定觉寺沙门。
陈静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善作佛寺壁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3 【介绍】: 唐彭城人,居遂昌,字道游。隐居天台山,自号天台耕人。善吐纳之术,肃宗召见,赐绯衣。后退居仙都山隐真岩,结庐金龙洞侧。
全唐文·卷八百十二
处静居天台山。自号天台耕人。会昌中。与叶藏质应夷节为林泉友。
周元静 朝代:晚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5 【介绍】: 唐人。昭宗乾宁中,官静江军节度使。为安州防御使家晟等袭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8—946 【介绍】: 五代后晋禅僧。长安金城人,俗姓王。初掌书奏于神策军。年二十七,诣终南丰德寺出家。昭宗天复间南游,参乐普元安,得契心要。北还,居终南云居山。复游峨眉,过兴元,连帅王公礼重留之。终归长安,住永安禅院。卒谥净悟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长安金城王氏子。父朗唐威州刺史。母李氏梦。佛像金色晃耀。因而有娠。及生岐嶷。稍长读书。能文辞。为神策军掌书奏。中尉器重之。年才二十又七。诣终南山丰德寺。礼广度禅师。去饰受具。而家人莫之知也。天复中。南谒乐普。器之。容入室。仍典园务。有僧辞乐普。普问云。四面是山。阇梨向什么处去。其僧不能答。苦求静代答。静云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那碍野云飞。且嘱其僧曰。如和尚问。慎不可道是某甲语也。后僧既以此语答乐普。普诘之曰。此非汝语。果谁语邪。僧具以静对。至晚乐普上堂云。园中有五百人善知识。汝等勿轻视也。 寻辞乐普北还故山。结庐而止。复游峨眉。兴元连师王公礼重。旋归乡里。住永安禅院。僧问云。知有底人。道不得时如何。答知者个什么。云不可无也。答恁么只合道得。云道即不无。争柰语偏。答水冻鱼难跃。山寒花发迟。问云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答异境灵松。睹者皆羡。云见后如何。答叶落已枝摧。风来不得韵。开运丙午。冬鸣虔稚。集僧嘱累。归方丈。东向右胁而化。寿八十九。僧腊六十。明年正月八日。茶毗于城南。得舍利数千粒。汉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塔于长安义阳乡。静平居多异。洗沐往往舍利殒坠。必自收閟。不以示人。且戒弟子。勿外传。尝禅寂。群鹤驯狎庭际。若听法状。静恐有见者。每使人驱去之。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善静。俗姓王氏。长安金城人也。父朗唐威州刺史。母李氏。因梦圣容照烂金色。遂尔娠焉。及生岐嶷殆乎知学博通群言。因掌书奏于神策军。中尉器重之。忽厌浮幻。潜诣终南丰德寺礼广度禅师。时年二十七也。洎乎削染受具。天复中南游乐普。见元安禅裔乃融心要。北还化徒于故里。结庐于终南云居山。道俗归之如市。又起游峨嵋。礼普贤银色世界回兴元。连帅王公礼重留之。后还故乡已黍离矣。留守王公营永安禅院以居之。以开运丙午岁冬。鸣椎集僧嘱累还方丈。东向右胁而化。俗寿八十九。僧腊六十。黑白之众若丧严亲。明年正月八日。茶毗于城南。获舍利数千粒。汉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迁塔于长安义阳乡。石塔岿然。初静率多先觉往游𤏡道。避昭宗之蒙尘。又生平洗沐舍利陨落皆收秘不许弟子示人。又尝禅寂次。窗外无何有白鹤驯狎于庭。若有听法之意。静令人驱斥之。凡此殊徵有而不有。晋昌军府主郭公归信焉。营构禅院命以居之。翰林学士鱼崇谅为塔铭述德焉。次杭州龙华寺释灵照。本高丽国人也。重译而来学其祖法。入乎闽越得心于雪峰。苦志参陪以节俭勤于众务。号照布纳焉。千众畏服。而言语似涉岛夷。性介特以恬淡自持。初住齐云山。次居越州鉴清院。尝秖对副使皮光业。语不相投。被举摈徙龙兴焉。及湖州太守钱公造报慈院请住。禅徒翕然。吴会间僧舍三衣披五纳者不可胜计。忠献王钱氏造龙华寺。迎取金华梁傅翕大士灵骨道具寘于此寺。树塔命照住持焉。终于此寺。迁塔大慈山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