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46,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63 64 65 66 下一页
陈钧(字 公秉、太和 号 静佳 )
黎崱(字 景高 号 东山、静乐 )
陈苑(字 立大 世称 静明先生 )
孟淳(字 君复 号 能静 )
王昌世(字 昭甫 号 静学 )
薛观(字 处静、景询、景荀、景旬 名 焘 )
倪渊(字 仲深 文静 )
方子静
许嗣(字 继可 号 得静山人 )
陆德原(字 静远 )
陈遇(字 中行 世称 静诚先生 )
蓝仁(字 静之 )
郭钰(字 彦章、景南 号 静思 )
余仲敬(号 静学 )
其它辞典(续上)
刘因(号 樵庵、静修、雷溪真隐 字 梦吉、梦骥 名 骃 焉 文靖 )陈钧(字 公秉、太和 号 静佳 )
黎崱(字 景高 号 东山、静乐 )
陈苑(字 立大 世称 静明先生 )
孟淳(字 君复 号 能静 )
王昌世(字 昭甫 号 静学 )
薛观(字 处静、景询、景荀、景旬 名 焘 )
倪渊(字 仲深 文静 )
方子静
许嗣(字 继可 号 得静山人 )
陆德原(字 静远 )
陈遇(字 中行 世称 静诚先生 )
蓝仁(字 静之 )
郭钰(字 彦章、景南 号 静思 )
余仲敬(号 静学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9—1293 【介绍】: 元保定容城人,字梦吉,初名骃,字梦骥,号静修。学宗程朱,而兼采陆九渊之说。家居教授,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世祖至元十九年,以学行荐于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疾辞归。有《静修文集》。元诗选
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将生之夕。其父梦神人以马载一儿至其家,曰:「善养之,」故名之曰骃,字梦骥,后乃改今名字焉。天资绝人,日记千百言,六岁能诗。长而深究于周、程、朱、吕之学,杜门深居,不为苟合,公卿使者过之,避不与相见,人或以为傲,弗恤也。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尝游郎山雷溪间,号雷溪真隐。(又号樵庵。)至元十九年,徵拜右赞善大夫,以母疾请归。二十八年,召为集贤学士,固辞不起。越二年卒,年四十有五。延祐中,追赠翰林学士,容城郡公,谥文靖。当世庙初,姚文献公枢、许文正公衡、杨文献公果、商文定公挺辈布列台省,号称盛治。既而诸公相继告老,中朝贤士大夫多属意于静修,丞相不忽木尤力荐之,卒未竟其用。许文正公之应召也,道过静修,静修谓之曰:「公一聘而起,毋乃太速乎?」文正曰:「不如此,则道不行。」及静修不就集贤之命,人或问之,乃曰:「不如此,则道不尊。」世祖闻之,叹曰:「古有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所著有《四书精要》三十卷,诗五卷,名《丁亥集》,手所选定,尝自讽咏,取他文焚之。今所传文集十馀卷,又续集、遗诗、拾遗共若干卷,皆刊行于世。其论诗曰:「魏、晋而降,诗学日盛,曹、刘、陶、谢其至者也。隋、唐而降,诗学日变,变而得正,李、杜、韩其至者也。周、宋而降,诗学日弱,弱而后强,欧、苏、黄其至者也。」静修诗才超卓,多豪迈不羁之气。流派师承,于斯言见之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温州路乐清人,字公秉,一字太和,号静佳。由晋陵县尹升常州路治中,除浙西劝农营田副使。世祖至元末改衢州路治中,迁知浮梁州,调湖南榷茶提举。卒年五十七。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公秉,一字太和,乐清人,徙金坛。初授常州路晋陵县丞,历知梁州,迁湖南𣙜茶提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安南国人,字景高,号东山。世居爱州。九岁试童科,为侍郎,佐净海军节度使陈键幕。从键降元。官至佥归化路宣抚司事。有《安南志略》。元诗选
崱字景高,号东山,安南人。东晋交州刺史沅敷后也。世居爱州,幼与外祖舅诸卫黎琫为子。教习书,九岁试童科,陈大王留左右,仕至侍郎。迁佐净海军节使彰宪侯陈键幕。至元中,元世祖有占城之役,遣使安南,令助军输,世子日烜不听,命镇南王脱驩、右丞唆都等先后进兵,世子战败,弃城遁。其弟昭国王益稷率键等降附。安南兵邀击,键战没,崱抱其尸驰数十里瘗之。随班赴阙,封益稷为安南国王。崱祗受敕从侍郎,遥授纸县令尹,赐钱五百缗,同降者受符有差,寻命益稷归国,崱随镇南王自鄂移兵送之,安南弗纳,寻以炎瘴班师,还居汉阳。益稷念崱劳绩,力荐之,祗受敕牒奉事郎,遥授同知安暹州事,寻加奉议大夫、佥归化路宣抚司事。东山性冲退,薄声利,嗜文章,入中国垂五十年。晚自号静乐,閒居汉阳,采摭历代国史交阯图经,杂以见闻,作《安南志略》二十卷,以叙事附于卷末。诗多可传,仅存遗稿诸作,如《朝会》云:「祥开黄道乾坤阔,瑞拱红云日月光。」《应朝广省》云:「贪看百二关河阔,不顾八千途路赊。」其惓惓向慕中朝之心,亦可概见于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6—1330 【介绍】: 元信州上饶人,字立大。幼业儒,不随世碌碌。尝有授以金丹术者,弗之信,而学陆九渊书。元儒笃信陆学者,以苑及赵偕为最。学者称静明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4—? 【介绍】: 元德安府随州人,寓湖州,字君复,号能静。孟之缙子。以父荫入仕。成宗元贞间累官平江路总管,历太平、处州、徽州等路总管,以常州路总管致仕。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能静,汉东人。以荫入仕皇庆中历处州路总管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1340 【介绍】: 元庆元鄞县人,字处静,一字景询、景荀。读书强记,为诗文不起草。英宗至治间领乡荐,授常熟州学教授,除沅江县主簿,摄尉事。后以丹阳尹致仕。甬上耆旧诗·卷三
一名焘,字景旬,一字处静。少读书强记,为诗文多不具草。至治癸亥举于乡,官沄江主簿,有治名,引年授知丹阳县,致仕。所著有学箕集三卷。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1—1325 【介绍】: 元台州天台人,字继可,号得静山人。纯悫慎重。隐居不仕。善吟咏。以子贵,赠江浙儒学副提举。有《得静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2—1340 【介绍】: 元平江路长洲人,字静远。陆应祥子。捐田创办甫里书院,延名儒为师,学者甚众,行省署为书院山长。秩满,调徽州路学教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3—1384 【介绍】: 元明间应天府上元人,字中行。元时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隐居,学者称静诚先生。朱元璋渡江,以秦从龙荐,遣使聘之,留参密议。问保国安民之计,对以不嗜杀人,薄敛任贤,复先王礼乐为首务。先后授以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尚书,皆不受。廷臣有过,力为解,多得全释。帝终始敬信,称先生而不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静之,崇安人。有蓝山集。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六
仁字静之,崇安人。明初徙濠,寻放还。有《蓝山集》六卷。 (杭世骏《榕阴诗话》:二蓝集闽人无知者。何氏《闽书》:蓝仁有《蓝山集》,蓝智有《蓝涧集》。竹尝辑入《诗综》,以为十子之先。闽中诗派实其昆友倡之,集本合刻。吴明经焯尝于吴门买得《蓝山集》,是洪武时刊,有蒋易、张矩二序,与竹言忽合。而《蓝涧集》究不可购。徐惟和辑《晋安风雅》时,二蓝阙焉,则此集之亡久矣。 陆心源《仪顾堂题跋》:《蓝山诗集》六卷,明蓝仁撰。前有正统二年丁巳秋八月朔嘉议大夫礼部左侍郎陈琏序,洪武庚辰岁花辰日武夷文学西江吉水倪伯文序,云松樵者张矩序,橘山真逸蒋易序,计诗六百八十馀首。《蓝涧诗集》六卷,明蓝智撰,题曰友生程嗣祖奇远编。集前有至正壬寅冬戊子进士户部尚书西夏张昶序,张矩题,蒋易序,计诗五百馀首。案两集明正统以后无重刻本,故流传甚少,乾隆中开四库馆,亦无人进呈,馆臣从《永乐大典》抄出著于录,《蓝山集》得诗五百馀首,《蓝涧集》得诗三百五十首。此从明刻原本抄出,《蓝山集》多得诗一百五十馀首,《蓝涧集》多得诗一百五十馀首,较《大典》本约增三分之一。近闽中郭兼秋主事重刻二集,不言所据为何本,前无原序。核其诗与提要著录之数相符,当即《大典》传抄本也。《蓝山集》误收蓝涧诗五十馀首,《篮涧集》误收蓝山诗三十馀首。《永乐大典》本往往有此,此非馆臣之误,乃《永乐大典》纂修诸臣草率之故。 田按;竹称《蓝山》、《蓝涧》二集选家误有参错,今依明初雕本刊正。而陆氏《仪顾堂题跋》所谓郭氏新刻《蓝山集》误收蓝涧诗五十馀首者,中如《秋山怀友》、《拟贫士》、《宿田家》、《望武夷山》、《宿橘山田家》、《怀蒋先生》、《暮宿田家》、《正月十四日》,《西山感兴》、《风雨不已简我同志》、《暮秋怀郑居贞》、《西山暮归》、《暮归山中》、《云峰秋斋图》、《高彦敬画楚江存晓图》、《赠魏士达》诸诗,竹《诗综》均录作蓝山诗,正与郭氏本一一相合。大抵郭氏所据之《四库》木与竹所见之本相同。陆氏所得之本又与竹所谓选家误有参错之本相同,各据所见,纷如聚讼,今亦不能定为谁是谁非也。惟陆氏本《蓝山集》多有倪伯文序,《蓝涧集》多有张昶序,又二集诗各多至百五十馀首,此亦足广异闻耳。蓝山骨格老苍,蓝润音节高亮。二人才力各不相下。余录明人之兄弟称诗者,当以二蓝为开先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6—? 【介绍】: 元明间吉安吉水人,字彦章。元末隐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征,辞疾不就。生平转侧兵戈,流离道路,目击时事阽危之状,故诗多愁苦之词。于战乱残破郡邑事实,言之确凿,尤足补史传之缺。有《静思集》。元诗选
钰字彦章,别号静思,吉水人。壮年盛气负奇,适当元季之乱,晚际明兴,以茂才徵,不就。年逾六十,竟以贫死。其《春夜寒》诗序云:「余值时危,一穷到骨,薪米不给,恒自谓不敢侥倖,今春雨雪连旬,拥牛衣以当长夜,寒砭肌骨,遂成痁疟。」其诗云:「少壮几时头欲白,夜阑山鬼瞰孤灯。」亦可哀已!静思诗清丽有法,格律整严。其于离乱穷愁之作,尤悽惋动人。殆所谓诗穷者欤!嘉靖间,八世孙廷昭裒集其诗刻之。罗念庵曰:「静思为吾族志行之甥,经历艰难,闾里流离之状,皆目见之。当时故实,可裨野史。其赠吾族秀宾诗有云:『圣贤去我远,縻兹糟粕味。当其得意时,何如卿相贵。』呜呼,此诗人所以穷饿终身而不悔也。」念庵此言,可谓深知静思者。钦定四库全书·静思集·提要
(臣)等谨案:静思集十卷,元郭钰撰。钰字彦章,吉水人。江西通志称其元末遭辞,隐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徵,辞疾不就。集首有洪武二年庐陵罗大已序,亦称其有经济,能自守。今按集中有辛亥秋诏举秀才,余以耳聋足躄县司,逼迫非情,因成短句一诗。辛亥为洪武四年,又在作序后二年,则所谓能自守者信矣。又癸丑首正诗中有盲废倦题新甲子,醉来谩说旧山川,贞元朝士今谁在,东郭先生每自怜之句,是其不忘故国,抗迹行吟,志操可以槩见。又有乙邜新元六十生辰诗,则其入明已八年矣。迹其生平,大抵转侧兵戈,流离道路,目击时事,阽危之状,故见诸吟咏者每多愁苦之词。如悲庐陵、悲武昌诸篇,慷慨激昂,于元末盗贼残破郡邑事实,言之确凿,尤足裨史传之阙。其遗集本藏于家。嘉靖间,罗洪先始为序而传之。而其孙廷诏等不知。编次之法,前后舛错,殊无义例。以行世既久,今亦姑仍其旧录之云尔。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静思集·序
桂林郭君彦章,自其先世林涧先生得紫阳朱子之学于静春刘公,子孙世守以为家法。后来若西窗先生、諟溪先生,皆能沈潜精敏,深有造诣,其所自得,于先儒之,议多所发明。彦章固守其家法者也。经乱以来,遇事感触,情之所至,勃郁于中,不能自已,则辄形之歌咏,或登高而啸,或临流而叹,扣壶击节,慷慨激扬,商歌之声,隐隐动林壑,闻者知其为妙也。录成编帙,间以示予。予爱其题无泛作,必有关涉,章无羡句,必有警发。虽其片词单言,特出谐谑,然亦未尝不使听者为之怡然喜赧然愧。其于世道人物天理民彝,有所感发,是真得古诗人讽刺之义者?欤!亦其所飬固有异于人欤?使余序之,余非能诗者也,将何以为之言哉!虽然,余于彦章之诗,亦不能无所感焉。何也?国风、雅、颂,大抵皆古之乐章,固必以音节为之主,而诗本性情者也。夫中人之性情,不能不有所偏,随其所偏,徇其所至,则溢而为声音,发而为言笑,亦各有自得之妙焉。是岂可以人力强同之哉。汉魏而下,诗之合作,莫盛于唐,然凡称名家文章,虽有浅深高下,不可一槩论,而未有不本于性情。掩卷读之,使人自辨,未有不得其人之彷佛者,此不可强同之验也。以是知学诗者固当以涵飬性情为本,而不当专求工于词也。而近年以来,江湖作者,则往往托以音节之似,必求工于词,而不本于性情。譬之刻木为人,衣之宝玉,面目机发,似则似矣,被服瑰奇,美则美矣。然求其神情色态,出于天然自得之妙者,终莫知其所在也。又且专掇取古人一二胜处藻缋织组,骤而读之,动心骇目。又如八珍之馔,五侯之鲭,几使下箸无可拣择。后生晚进,慕而效之,如恐不及,直谓太羹玄酒为淡泊,清庙明堂为朴斲,又诗道之一变也。嗟夫!抵掌谈笑,似孙叔敖,岂果似孙叔敖哉?亦强为之词耳。彦章之于诗,规矩音节,尽出唐人,而不拘拘焉拟规以为圆,摹矩以画方,而自得之妙,固在言外。此余之所深爱也。故书之卷末,而归之彦章。将以吾言为然乎?不然乎?彦章有经济,能自守,观其诗可见矣。 洪武二年己酉,庐陵罗大已伯刚序。 元鄙儒术,七八十年间,科举诏不岁下,山林之士无他慕,因各肆力于文学,于是多为古辞诗歌,以道己志。在吾族邻而姻者,有郭静思先生,与先翠屏诸公倡和往来,而先竹轩公及里中宋、周、李、杨诸君子,固皆一时杰出者也。兹数人者,不独能为古辞诗歌而已,尤善测微隐明道理,言又足以发之。至其处贫遭遇,卓然自守不少涅,流俗皆以为当然,无用矫强,使得一命所立,必有可观。顾老于蓬藋,不少概见,馀其精神仅寓于声律,可哀也己。静思名钰,字彦章,高村桂林人,吾族志行甥。壮年奔走,资笔以为飬。晚际明兴,徵茂才,辞疾不就。年踰六十,竟贫死。常访其家,孑然无遗,独幸诗歌犹有录者。盖平生经历时势艰危、闾里流离之状,若目见之。所载郡邑失没日月,与当时死事故实,可裨野史,有关惩劝。而一时杰出,相从唱和,又皆世家文献之徵,不忍其泯没也,因校讹舛,属其八世从孙廷昭入梓以传。忆静思赠吾族秀宾诗有云:圣贤去我远,糜兹糟粕味。当其得意时,何如卿相贵。呜呼,此诗人所以穷饿终身而不悔也。静思诗未知去古何若,然一时杰出者,役志止是,不亦可以观国乎。静思酷好泉石,所居去余莲洞三里许,吟眺独未一至,将犹少之然欤?必有为解嘲者。 嘉靖四十年辛酉仲夏癸未,莲洞病樵罗洪先撰并书于念庵之止止斋中。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七
钰字景南,濠人,营国公英子。 田按:营国子孙最名风雅,景南诗清迥绝俗,纨绮中乃有如此标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饶州德兴人,号静学。余芑舒孙。世传朱熹之学。绝意仕进,以道自任。江淮兵起,避乱深山,流离颠沛,讲学不辍。太守陶安重之,荐于朝,累征不起。有《静学先生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