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非一  拼音:fēi yī
不一。《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光武言年三十馀,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文选。刘孝标。辩命论》:「然命体周流,变化非一,或先号后笑,或始吉终凶,或不召自来,或因人以济。」
分类:非一
《漢語大詞典》:众多非一(衆多非一)
谓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汉 王充 论衡·四讳:“若夫曲俗微小之讳,众多非一,咸劝人为善,使人重慎。”
分類:类别不止
《分类字锦》:学非一师(学非一师)
汉书夏侯胜传胜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后事蕳卿又从欧阳氏问为学精熟所问非一师也
分类:
《国语辞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拼音: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绝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就结成三尺厚的冰层。语本汉。王充《论衡。状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后比喻事况的造成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如:「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感情的决裂,也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的。」
《国语辞典》: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拼音:qiān yì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bái
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用一只狐狸腋下的白毛制成的。比喻治理好国家需要众多贤士的力量。《墨子。亲士》:「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國語辭典》: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拼音:qiān jīn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yì
比喻大事业、高成就,非一时一地一人所可完成。参见「集腋成裘」条。《史记。卷九九。刘敬等传。太史公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分类字锦》:见称非一(见称非一)
旧唐书礼仪志且事嫂见称载籍非一郑仲虞则恩礼甚笃颜弘都则竭诚致感马援则见之必冠孔伋则哭之为位此并躬践教义仁深孝友察其所尚之旨岂非先觉者欤
分类:嫂叔
《國語辭典》:不世  拼音:bù shì
非常,世所罕有。《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传》:「诒太夫人不测之患,损先公不世之业。」《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
《漢語大詞典》:重行
谓行列非一。 晋 左思 《吴都赋》:“山鸡归飞而来栖,翡翠列巢以重行。”
《國語辭典》:龙池(龍池)  拼音:lóng chí
1.湖泊名:(1)在四川省宜宾县西南。(2)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2.琴的底孔。上曰龙池,下曰凤池。
《漢語大詞典》:非泛
非一般,特殊。 宋 陈襄 州县提纲·禁扰役人:“争役之讼,多起於县家非泛科需。”宋史·食货志上六:“若夫品官之田,则有限制:死亡,子孙减半;荫尽,差役同编户。封赠官子孙差役,亦同编户。凡非泛及七色补官,不在限田免役之数。”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三年:“自后宫禁内人并百官、将校、军兵、诸司人,每月初五日,国用房开具前月支过以上五项请给数目,并非泛支用,造册进呈。”
分類:非一特殊
《國語辭典》:合族  拼音:hé zú
1.聚合全族的人。《礼记。大传》:「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穆。」《辽史。卷三二。营卫志中》:「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
2.全族、整个家族。《红楼梦》第六八回:「回来咱们公同请了合族中人,大家觌面说个明白,给我休书,我就走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不知我们潮州人杀了他合族,还是我们潮州人谋了他的祖宗。」
3.联宗,将同姓而本非一族的人联合为一族。《晋书。卷六○。孙旂传》:「旂子弼及弟子髦、辅、琰四人,并有吏材,称于当世,遂与孙秀合族。」
《国语辞典》:匪日  拼音:fěi rì
非一日。晋。左思〈蜀都赋〉:「次舍甲乙,西南其户,成之匪日。」
《国语辞典》:诗经(诗经)  拼音:shī jīng
书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为中国文学总集之祖,代表当时北方文学。汉初传者有齐、鲁、韩、毛四家,汉末以后,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微,惟毛诗,盛行至今。
《漢語大詞典》:夔一足
吕氏春秋·察传:“ 鲁哀公 问於 孔子 曰:‘乐正 夔 ,一足,信乎?’ 孔子 曰:‘昔者 舜 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 重黎 举 夔 於草莽之中而进之, 舜 以为乐正。 夔 於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重黎 又欲益求於人, 舜 曰:“……若 夔 者一而足矣。”故曰 夔 一足,非一足也。’”后因以“夔一足”表示有真才者一人即足。参见“ 一夔已足 ”。
《國語辭典》:一夔已足  拼音:yī kuí yǐ zú
夔,相传为舜时乐官,可以制乐。一夔已足比喻得一专门人才便足以成事。语出《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一夔已足,故曰夔一足。」。《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侍郎道:『一夔已足,世上哪里有兼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