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国步艰难(國步艱難)  拼音:guó bù jiān nán
国家处于困难危急的情况中。《旧五代史。卷五八。唐书。萧顷传》:「时国步艰难,连帅倔强,率多奏请,欲立家庙于本镇,顷上章论奏,乃止。」
《國語辭典》:大敌当前(大敵當前)  拼音:dà dí dāng qián
面临著强大的敌人。形容形势严重,压力强大。如:「如今大敌当前,大家应该团结一心,一致对外才是!」
《國語辭典》:登山临水(登山臨水)  拼音:dēng shān lín shuǐ
攀登山岭,濒临江河。形容游览山水名胜或指长途跋涉。《楚辞。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若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北史。卷四○。李彪传》:「遂亲至琅邪城,登山临水,命群臣赋诗以送别。」也作「登山涉水」、「临水登山」。
《國語辭典》:身临其境(身臨其境)  拼音:shēn lín qí jìng
亲自到达那地方。《三侠五义》第六五回:「及至身临其境,只落得『原来如此』四个大字。」也作「身当其境」。
《國語辭典》:见死不救(見死不救)  拼音:jiàn sǐ bù jiù
眼见他人危亡,却不予以援救。比喻人心地残忍。《老残游记》第一七回:「老残一想,话也有理,只是因此就见死不救,于心实也难忍。」
《漢語大詞典》:乐山大佛(樂山大佛)
在 四川省 乐山 东面的 凌云山 前,面临 岷江 与 大渡河 、 青衣江 汇流处。佛是 唐 开元 元年(公元713年)到 贞元 十九年(公元803年)间就山岩凿成的弥勒佛像,高71米。造像气魄雄伟,为 中国 最大的佛像。
《國語辭典》:临深履薄(臨深履薄)  拼音:lín shēn lǚ bó
走近深渊,踩在薄冰上。语本《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戒慎恐惧,十分小心。《后汉书。卷四八。杨终戒传》:「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文选。潘岳。西征赋》:「心战惧以兢悚,如临深而履薄。」也作「临深履冰」、「履薄临深」。
《國語辭典》:临死不怯(臨死不怯)  拼音:lín sǐ bù què
面对死亡却不懦弱。意谓人胆壮志坚。宋。洪迈《东坚乙志。卷三。韩蕲王诛盗》:「为言此人临死不怯,似亦可用。」也作「临死不恐」。
《漢語大詞典》:临危制变(臨危制變)
面临危难时紧急应变。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司马懿 临危制变,擒 渊 可计日待也。” 北齐 刘昼 新论·明权:“循理守常曰道,临危制变曰权。”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上至 鄴 ,自为文祭 魏太祖 ,曰:‘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餘,万乘之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