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半老佳人
  
半面宫妆
 
半面春
 
妆半
  
徐妃半面
 
徐妃半面妆
 
徐妃面
  
徐娘半老
 
徐娘半面
 
徐娘多情
 
徐娘洵老
 
徐娘老
 
新妆半面
 
老去徐娘
 
旧日徐娘
 
花娇半面
 
花深半面
 
风流徐娘

相关人物
徐昭佩
 
萧绎(梁元帝)


《南史》卷十二〈后妃列传第下·元帝徐妃〉~34~
元帝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祖孝嗣,齐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妃以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与荆州后堂瑶光寺智远道人私通。酷妒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与淫通。季江每叹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时有贺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贤尼寺,书白角枕为诗相赠答。既而贞惠世子方诸母王氏宠爱,未几而终,元帝归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见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楼子述其淫行。初,妃嫁夕,车至西州,而疾风大起,发屋折木。无何,雪霰交下,帷帘皆白。及长还之日,又大雷震西州听事两柱俱碎。帝以为不祥,后果不终妇道。

简释

徐妃半面妆:喻仅及一半,未得全貌。唐李商隐《南朝》:“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例句

夫君每尚风流事,应为徐妃致此栽。 司马都 和陆鲁望白菊

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李商隐 南朝

典故
公主花
 
刘梅贵主妆
  
含章宫下妆
 
含章春风面
 
吹到眉心
 
寿阳公主面
  
寿阳宫额
 
寿阳梅妆
 
寿阳眉
 
寿阳纤巧
 
妆光梅影
 
妆梅
 
妆额
    
梅新试妆
 
梅粉华妆
 
梅花入寿阳
 
梅花匀面妆
 
梅花妆额
 
梅花点额
 
梅蕊妆宫额
 
梅蕊宫妆
  
欲点妆额
 
深宫点额
 
添妆韵似梅
 
汉宫娇额
 
粉额妆
 
试妆看吹面
  
额花
 
额黄映日
 
飘到梅心
 
飞近娥绿

相关人物
寿阳公主


《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人日〉~269~
《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事类赋注》卷二十六
《宋书》曰:「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华,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后人多效之。」

简释

梅妆:喻女子华美妆饰,或喻梅花。唐李商隐《对雪二首》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漢語大詞典》:面妆(面妝)
古代妇女面部的妆饰。 唐 杜甫 《负薪行》:“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漢語大詞典》:半面妆(半面粧)
南朝 梁元帝 妃子 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 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仅饰半面以待之,帝见则大怒而出。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隐 《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粧。” 清 赵翼 《又和荆州咏古》诗之二:“怕听 项羽 重瞳败,惭对 徐妃 半面粧。”
《国语辞典》:徐妃半面妆(徐妃半面妆)  拼音:xú fēi bàn miàn zhuāng
本指徐妃事奉独眼的梁元帝,化妆仅著半面。典出《南史。卷一二。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传》。后用以比喻仅得到事物的一端而未得全貌。唐。李商隐〈南朝〉诗:「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漢語大詞典》:额妆(額妝)
指古代女子华贵艳美的面妆。语本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宋书:“ 武帝 女 寿阳公主 ,人日卧於 含章 簷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华,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粧,后人多効之。” 宋 陆游 《湖山·柳姑庙》诗:“汀月生眉黛,溪梅试额妆。”
《漢語大詞典》:酒晕妆(酒暈妝)
唐 代妇女的一种面妆。 唐 宇文士及 《妆台记》:“美人妆面,既傅粉,復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 明 焦竑 焦氏类林·冠服引此文作“酒晕糚”。
分類:妇女面妆
《漢語大詞典》:血晕妆(血暈粧)
唐 时妇人的一种面妆。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长庆 中……妇人去眉,以丹紫三四横约於目上下,谓之‘血晕粧’。”
分類:妇人面妆
《漢語大詞典》:堕泪妆(墮淚妝)
古时妇女面妆的一种。薄施素粉,有如啼哭。后汉书·五行志一:“ 桓帝 元嘉 中,京都妇女作愁眉、啼糚……啼糚者,薄施目下,若啼处。”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裁诗》:“扶头酒醒炉香炧,堕泪妆残柳晕斜。”
《漢語大詞典》:半妆(半粧)
见“ 半粧 ”。
亦作“ 半妆 ”。
(1).半面妆。 五代 薛昭蕴 《离别难》词:“半粧珠翠落,露华寒。”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蒋凝 应宏辞,人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妆。’” 宋 张先 《泛青苕》词:“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参见“ 半面粧 ”。
(2).谓薄饰。 唐太宗 《赋得花庭雾》诗:“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漢語大詞典》:半面妆(半面粧)
南朝 梁元帝 妃子 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 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仅饰半面以待之,帝见则大怒而出。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隐 《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粧。” 清 赵翼 《又和荆州咏古》诗之二:“怕听 项羽 重瞳败,惭对 徐妃 半面粧。”
《漢語大詞典》:徐妃
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 ,名 昭佩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事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乾符 中, 蒋凝 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遂曳白而去。试官不之信,逼请所试, 凝 以实告。既而比之诸公, 凝 有得色。试官叹息久之,顷刻之间,播於人口,或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粧。’”参见“ 徐娘 ”。
《國語辭典》:徐娘  拼音:xú niáng
1.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性嗜酒而无容质,年老犹与帝左右暨季江私通。见《南史。卷一二。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传》。
2.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宋。吕胜己〈鹧鸪天。日日楼心与画眉〉词:「徐娘怪我今疏懒,不及卢郎年少时。」《花月痕》第四三回:「徐娘虽老,丰韵犹存,竟会想出这个令来。」
《漢語大詞典》:徐妆(徐妝)
指 徐妃 的半面妆。 宋 史达祖 《夜合花》词:“早春窥、酥雨池塘。向销凝里,梅开半面,情满 徐 妆。”参见“ 徐妃 ”。
《漢語大詞典》:徐妃
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 ,名 昭佩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事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乾符 中, 蒋凝 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遂曳白而去。试官不之信,逼请所试, 凝 以实告。既而比之诸公, 凝 有得色。试官叹息久之,顷刻之间,播於人口,或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粧。’”参见“ 徐娘 ”。
《國語辭典》:含章  拼音:hán zhāng
1.行文含有文采和美质。《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含章素质,冰絜渊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2.一座汉代的宫殿。《文选。张衡。西京赋》:「麒麟朱鸟,龙兴含章。」
《漢語大詞典》:含章殿
(1). 汉 宫殿名。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朱鸟 , 龙兴 含章 。” 李善 注:“ 龙兴 、 含章 ,皆殿名也。”
(2). 南朝 宋 宫殿名。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含章梅妆:“ 寿阳公主 在 含章殿 ,梅花飘著其额。” 明 陈子龙 《欲偕舒章游金陵不果,各赋诗十首》之八:“东府诸王宅, 含章 公主家。”
(3). 唐 宫殿名。新唐书·裴寂传:“﹝ 裴寂 ﹞迁左僕射。帝置酒 含章殿 ,欢甚。”
分類:宫殿殿名
《國語辭典》:寿阳妆(壽陽妝)  拼音:shòu yáng zhuāng
女子华美的面额装饰。参见「梅花妆」条。宋。毛滂 浣溪沙。蜡烛花中月满窗词:「蜡烛花中月满窗,楚梅初试寿阳妆。」
《國語辭典》:宫妆(宮妝)  拼音:gōng zhuāng
宫女的妆扮。唐。郑嵎〈津阳门〉诗:「宫妆襟袖皆仙姿,青门紫陌多春风。」
《漢語大詞典》:宫额(宫額)
古代宫中妇女以黄色涂额作为妆饰,因称妇女的前额为宫额。 唐 李商隐 《又效江南曲》:“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赋梅》词:“冰做骨,玉为容,常年宫额鬢云鬆。” 元 乔吉 《清江引·佳人病酒》曲:“罗帕粉香宫额上掩,宿酒春初散。”
《國語辭典》:梅妆(梅妝)  拼音:méi zhuāng
形容女子美艳的面额装饰或比喻梅花艳丽。参见「梅花妆」条。唐。李商隐 对雪诗二首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宋。石孝友 鹧鸪天。花漏乾声声词:「山作鼎,玉为浆。寿杯丛处艳梅妆。」
《國語辭典》:梅花妆(梅花妝)  拼音:méi huā zhuāng
相传南朝宋寿阳公主白天卧睡在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公主额头上,挥拂不去。后人多效法在额头上描画梅花之形。见《太平御览。卷九七○。果部。梅》。后形容女子美艳的面额装饰或梅花的艳丽。也作「梅妆」、「额妆」、「寿妆」、「寿阳妆」。
《漢語大詞典》:梅额(梅額)
(1).指梅花妆装点的额头。 宋 吴文英 《玉楼春·京市舞女》词:“茸茸貍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参见“ 梅花粧 ”。
(2).指入梅时节。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岁时杂占:“雨打梅额,河底开坼。”参见“ 梅头 ”。
《國語辭典》:梅花妆(梅花妝)  拼音:méi huā zhuāng
相传南朝宋寿阳公主白天卧睡在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公主额头上,挥拂不去。后人多效法在额头上描画梅花之形。见《太平御览。卷九七○。果部。梅》。后形容女子美艳的面额装饰或梅花的艳丽。也作「梅妆」、「额妆」、「寿妆」、「寿阳妆」。
《漢語大詞典》:梅头(梅頭)
(1).指黄梅季节刚开始的时候。 元 何景福 《五月五日对雨有作》诗:“雷声填填云羃羃,雨打梅头麦穗黑。”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岁时杂占:“立梅日早雨,是谓之迎梅雨。谚云:‘雨打梅头,无水饮牛。’”
(2).见“ 梅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