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打狗看主人  拼音:dǎ gǒu kàn zhǔ rén
比喻看在某个关系人的面子,饶恕某人。如:「凡事要留个后步,毕竟打狗看主人。」
《國語辭典》:颜色(顏色)  拼音:yán sè
1.面容、脸色。《论语。泰伯》:「正颜色,斯近信矣。」唐。皇甫枚《却要》:「巧媚才捷,能承顺颜色,姻党亦多怜之。」
2.姿色。《西游记》第二三回:「小女俱有几分颜色,女工针指,无所不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断事问道:『你妻子生得如何?』井庆道:『也有几分颜色的。』」
3.色彩。《儒林外史》第一回:「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著一张纸。」《红楼梦》第四二回:「不过随手写字的笔画画罢了。就是颜色,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样。」
4.厉害的手段。如:「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國語辭典》:颜色(顏色)  拼音:yán shai
颜料。
《國語辭典》:表里(表裡)  拼音:biǎo lǐ
1.内外。《淮南子。缪称》:「包裹宇宙而无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中外若一,事无表里。」
2.事理意义的相辅相成。《汉书。卷八五。谷永杜邺传。谷永》:「各有占应,相为表里。」《后汉书。卷六四。吴延史卢赵列传。卢植》:「今《毛诗》、《左氏》、《周礼》各有传记,其与《春秋》共相表里。」
3.送礼或赏赐的衣料。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如今将著羊酒表里取梅英去。」《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取出银锭表里信香,向法座前礼拜了。」
《國語辭典》:眉目  拼音:méi mù
1.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传》:「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胆望,而太祖亦敬惮焉。」
2.比喻面子。《水浒传》第七○回:「特地教吴学究、公孙胜帮他,只想要他见阵成功,山寨中也好眉目,谁想又逢敌手。」
3.事情的次序或头绪。如:「有点眉目了。」
4.可为众人表率和楷模的杰出人才。唐。刘禹锡〈唐故朝议郎守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司空奚公神道碑〉:「转吏部员外郎,是曹在南宫为眉目,在选士为司命。」
《国语辞典》:分上  拼音:fèn shàng
1.分内的。《二程语录。卷一七。外书。传闻杂记》:「伊川复曰:『子以为何人分上事?』对曰:『圣人分上事。』」
2.情分、面子。《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哥嫂倘有失礼处,父母分上休计较。」《红楼梦》第一三回:「你知道,咱们都是相与,不拘怎么样,看著他爷爷的分上胡乱应了。」
《國語辭典》:革面  拼音:gé miàn
改变外貌。比喻改过迁善。《易经。革卦》:「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漢語大詞典》:佛面
(1).指佛像面部。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引《冥祥记》:“ 唐 贞观 二十年,征 龟兹 。有 薛孤训 者,为行军仓曹,军及屠 龟兹 后,乃於精舍剥佛面金。”《水浒传》第八三回:“那军校道:‘皇帝赐俺一瓶酒,一斤肉,你都尅减了。不是我们争嘴,堪恨你这厮们无道理,佛面上去刮金。’” 清 翟灏 通俗编·释道:“涌幢小品:谚云:‘佛面上刮金’,陋之也。”
(2).佛的面子,佛的情面。 元 宋元怀 《拊掌录》:“ 赵閲道 罢政閒居,每见僧,接之甚恭。一日士人以书贄见,公读之终卷,正色谓士人曰:‘朝廷有学校,有科举,何不勉以卒业?’……后再往,门下人不为通。士人谓閽者曰:‘参政便直得如此敬重和尚?’閽者曰:‘寻常来见诸僧,亦只是平平人,但相公道是重他袈裟。’士人笑曰:‘我这领白襴直是不直钱财?’閽者曰:‘也半看佛面。’士人曰:‘更那輟不得些少来看 孔夫子 面。’人传以为笑。”《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个人是你 王公公 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
《漢語大詞典》:锦被(錦被)
以锦缎为面子的被子。三国志·吴志·蒋钦传:“ 权 叹其在贵守约,即敕御府为母作锦被,改易帷帐。”晋书·列女传·羊耽妻辛氏:“ 祜 尝送锦被, 宪英 嫌其华,反而覆之。”
锦缎披巾。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香山墺:“出以锦被蒙其首,而跣足不袜。”
《國語辭典》:头皮(頭皮)  拼音:tóu pí
1.头部的皮肤。《红楼梦》第六三回:「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
2.头皮表面脱落下来的屑。
3.头。《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您将三十贯与他去,便从断送了他头皮,使他无归路也!」
《漢語大詞典》:老头皮(老頭皮)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 真宗 东封,访天下隐者,得 杞 人 杨朴 ,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 朴 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后以“老头皮”为年老男子的戏称。 宋 辛弃疾 《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词:“记得 瓢泉 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驀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之一:“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國語辭典》:做人  拼音:zuò rén
为人,指待人处事。如:「做人要光明正大,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村人道:『金荣是此间保正,家道殷富,且是做人忠厚。谁不认得?你问他则甚?』」
《國語辭典》:面孔  拼音:miàn kǒng
容貌、面目。《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跟著一个汉子,酒糟的一副面孔,一顶破毡帽,坎齐眉毛,挑过一担行李来,也送到中舱里。」
《国语辞典》:薄分  拼音:bó fèn
对人谦称自己的面子或情分。《西游记》第一○回:「此去若将此书付与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也作「薄面」、「薄脸」。
《國語辭典》:金面  拼音:jīn miàn
1.女子的面容。唐。温庭筠 陈宫词:「妓语细腰转,马嘶金面斜。」《红楼梦》第六九回:「医生要大胆,须得请奶奶将金面略露露,医生观观气色方敢下药。」
2.比喻极大的面子。如:「看在您的金面上,我就饶他一次。」
《漢語大詞典》:形颜(形顔)
颜面,面子。 汉 蔡琰 《悲愤诗》:“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君行花烛於人家,妾从而往,亦何形颜?”
分類:颜面面子
《國語辭典》:情面  拼音:qíng mian
1.情分与面子。多指私人关系。如:「不顾情面」。《红楼梦》第五九回:「那婆子本是愚顽之辈,兼之年近昏眊,惟利是命,一概情面不管。」
2.含情的容颜。唐。马湘 题龙兴观壁诗其三:「含笑谩教情面厚,多愁还使鬓毛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