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酒糟脸(酒糟臉)
人的面部患有慢性皮肤炎症,红色持久不退,皮肤粗糙,似酒糟鼻,故称。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只见一人,方巾,蓝布直裰,薄底布鞋,花白鬍鬚,酒糟脸。”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他的脸是酒糟脸,红通通的。”
《漢語大詞典》:肩部
在形状、位置或作用上与人肩相似的部分
背部和肋部到面部和头部之间的兽皮
《漢語大詞典》:毛孩
面部或全身生有长毛的小孩。为遗传上的一种返祖现象。
《國語辭典》:美容术(美容術)  拼音:měi róng shù
使容貌增美的方法。如:「医学科技的进步,使得美容术也日新月异。」
《國語辭典》:美容院  拼音:měi róng yuàn
替人美化容颜、修饰外貌的场所。如:「为了晚上的喜宴,她特别上美容院打扮了一下。」
《國語辭典》:面靥(面靨)  拼音:miàn yè
一种施于面颊酒窝处的妆饰。通常用胭脂点染,也有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翠羽等物黏贴而成。据说妇女脸上点注的,原并不是为了妆饰,而是宫廷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标记,当某一后妃月事来临,不能接受帝王御幸而又难于启齿时,只要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点,女史见之,即不列其名,以后这种作法被传到民间,逐渐变成为一种妆饰。也称为「妆靥」。
《國語辭典》:面罩  拼音:miàn zhào
挡在或戴在面部用以遮蔽或保护的器物。如:「烧焊师傅工作时会戴上面罩,以挡强光和火星。」
《漢語大詞典》:面神经(面神經)
第七对脑神经,分布在面部的两侧,主管面部肌肉的动作、泪腺和唾液腺的分泌。
《國語辭典》:面饰(面飾)  拼音:miàn shì
妇人脸上的妆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八。黥》:「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点迹。」
《國語辭典》:面疱(面皰)  拼音:miàn pào
一种青春期男女易患的皮肤病,常在皮肤上发生小痘或黑头。本病因皮脂腺过度分泌、毛囊角质异化、细菌增生所致起的毛囊发炎现象。也称为「痤疮」、「青春痘」。
《漢語大詞典》:面模
〈方〉∶人的面部长相
他那微长的面模还是那样英俊
《國語辭典》:脸红脖子粗(臉紅脖子粗)  拼音:liǎn hóng bó zi cū
面部、颈项红胀。形容人发怒、急躁或情绪激动的样子。如:「得饶人处且饶人,又何必闹得脸红脖子粗呢?」也作「粗脖子红脸」。
《漢語大詞典》:脸红筋暴(臉紅筋暴)
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红胀,青筋暴起的样子。 西戎 《纠纷》:“ 张老五 争得顶凶,脸红筋暴,指着 李秀英 说:‘给你们妇女打上半个劳动,就是顶彻底了!’”亦作“ 脸红筋涨 ”。 沙汀 《淘金记》一:“ 芥茉公爷 脸红筋涨的,感觉得上了谣言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