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秀(一○二七~一○九○),号圆通,时人称秀铁面,俗姓辛,秦州陇城(今甘肃天水)人。为青原下十一世,天衣怀禅师法嗣。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冀国大长公主请秀住法云寺(《东坡全集》卷九六《法云寺钟铭》)。哲宗元祐五年卒,年六十四。《禅林僧宝传》卷二六、《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诗六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六
禅师名法秀。秦州陇城人。生辛氏。母梦有僧癯甚。须发尽白。托宿曰。我麦积山僧也。觉而有娠。先是麦积山有僧。亡其名。日诵法华。与应乾寺鲁和尚者善。尝欲从鲁游方。鲁老之既去。绪语曰。他日当寻我。竹铺坡前。铁彊岭下。俄有儿生其所。鲁闻之往观焉。儿为一笑。三岁愿随鲁皈。遂冒鲁姓。十九通经为大僧。天骨峻拔。轩昂万僧中。凛然如画。讲大经。章分句折。旁穿直贯。机锋不可触。声著京洛。倚圭峰钞。以诠量众义。然恨圭峰学禅。唯敬北京元华严然。恨元非讲。曰。教尽佛意。则如元公者。不应非教。禅非佛意。则如圭峰者。不应学禅。然吾不信。世尊教外。别以法私大迦叶。乃罢讲南游。谓同学曰。吾将穷其窟穴。搜取其种类。抹杀之。以报佛恩。乃已耳。初至随州护国。读净果禅师碑。曰。僧问报慈。如何是佛性。慈曰谁无。又问净果。果曰。谁有。其僧因有悟。秀大笑曰。岂佛性敢有无之(一本云。岂佛法有无之)矧。又曰。因以有悟哉。其气拂膺。去至无为铁佛。谒怀禅师。怀貌寒危坐。涕垂沾衣。秀易之。怀收涕问。座主讲何经。秀曰。华严。又问。此经以何为宗。秀曰。以心为宗。又问。心以何为宗。秀不能对。怀曰。毫𨤲有差。天地悬隔。秀退自失悚然。乃敬服愿留。日夕受法。怀公移池入吴。秀皆从之十年。初说法于淮四面山。杖笠之包具而已。衲子追逐。不厌饥寒。秀哀祖道不振。丛林凋落。以身任之。住栖贤。有僧文庆。寒陋不上眼。秀遣督割稻石桥庄。既辞去。有识者曰。庆出世湘乡寺十馀年。云盖颙禅师嗣也。秀遣侍者追谢之。且迎以还山。庆曰。俟稻入囷乃还。秀心奇之。称于众。后住栖贤二十年。秀寔使之也。蒋山元禅师殁。舒王以礼致秀嗣其席。秀至山。王先候谒。而秀方理丛林事。不时见王。以为慢己。遂不合弃去。住真州长芦。众千人。有全椒长老。至登座。众目笑之。无出问者。于是秀出拜趋。问如何是法秀自己。全椒笑曰。秀铁面。乃不识自己乎(丛林号秀为铁面)。秀曰。当局者迷。然一众服其荷法心也。冀国大长公主。造法云寺成。有诏秀为开山第一祖。开堂之日 神宗皇帝。遣中使。降香并磨衲。仍传圣语。表朕亲至之礼。皇弟荆王。致敬座下。云门宗风。自是兴于西北。士大夫日夕问道。时司马温公。方登庸。以吾法太盛。方经营之。秀曰。相公聪明。人类英杰。非因佛法不能尔。遽忘愿力乎。温公不以介意。元祐五年八月卧疾 诏翰林医官视之。医请候脉。秀仰视曰。汝何为者也。吾有疾。当死耳。求治之。是以生为可恋也。平生生死梦。三者无所拣。挥去之。呼侍者。更衣安坐。说偈三句而化。阅世六十有四。坐四十五夏。李公麟伯时工𦘕马。不减韩干。秀呵之曰。汝士大夫以𦘕名。矧又𦘕马期人跨。以为得妙。妙入马腹中。亦足惧。伯时繇是绝笔。秀劝𦘕观音像。以赎其过。黄庭坚鲁直作艳语。人争传之。秀呵曰。翰墨之妙。甘施于此乎。鲁直笑曰。又当置我于马腹中耶。秀曰。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不止马腹。正恐生泥犁中耳。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候秀。秀方馔客。晋卿为扫墨竹于西轩。以迟之。秀来未及揖。顾见不怿。晋卿去即漫之。 赞曰。余至京师。秀化去已踰月。观法云丛林。其遗风馀烈。尚可想见。及拜瞻其像。面目严冷。怒气巽人。平生以骂为佛事。又自谓丛林一害。非虚言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秀。秦州陇城人。生辛氏。其母梦老僧求托宿。曰吾麦积山僧也。觉而有娠。先是麦积山有僧。忘其名。日诵法华经。与应乾寺鲁和尚者善。尝欲从鲁游方。鲁老之既去绪。语曰。他日当寻我。竹铺坡前。铁强岭下。俄有儿生其所。鲁闻之往观焉。儿为一笑。三岁愿随鲁归。遂冒鲁姓。十九通经为大僧。天骨峻拔。轩昂万僧中。凛然如画。讲大经。章分句析。旁穿直贯。机锋不可触。声著京洛。倚圭峰钞以诠量众义。然恨圭峰学禅。唯敬北京元华严。然恨元非讲。曰教尽佛意。则如元公者。不应非教。禅非佛意。则如圭峰者。不应学禅。然吾不信世尊教外。别以法私大迦叶。乃罢讲南游。谓同学曰。吾将穷其窟穴。搂取其种类抹杀之。以报佛恩乃已耳。初至随州护国。读净果禅师碑。始疑之。然犹怫然不平。及至无为谒怀禅师。见其貌寒危坐。涕垂沾衣。颇易之。怀因收涕问。座主讲何经。对曰。华严。又问。华严以何为宗。曰。法界为宗。曰。法界以何为宗。曰。心为宗。又问。心以何为宗。师不能对。怀曰。毫釐有差。天地悬隔。师退自失悚然。乃敬服愿留。日夕受法。怀公自池入吴。师皆从之十年。初开法于淮四面山。杖笠之外。包具而已。衲子追逐。不厌饥寒。师哀祖道不振。丛林凋落。慨然以身任之。移住栖贤有年。蒋山元公殁。舒王以礼致师嗣其席。师至山。王先后谒。而师方理丛林事。不时见。王。以为慢己。遂不合。弃去。住真州长芦。众千人。有全椒长老至登座。众目笑之。无出问者。于是。师出拜趋问。如何是法秀自己。全椒笑曰。秀铁面。乃不识自己乎。师曰。当局者迷。然一众服其荷法心也。冀国大长公主。造法云寺。仍诏师为开山。神宗皇帝。遣中使降香并磨衲。仍传圣语。表朕亲至之礼。士大夫。日夕问道。时司马温公。方登庸。以吾法太盛。方经营之。师曰。相公聪明。人类英杰。非因佛法不能尔。遽妄愿力乎。温公不以介意。元祐五年八月卧疾。诏翰林医官视之。请候脉。师仰视曰。汝何为者也。吾有疾当死耳。求活之。是以生为可恋也。平生之死梦。三者无所拣。挥去之。呼侍者。更衣安坐。说偈三句而化。阅世六十有四。坐四十五夏。李公麟伯时。工画马。不减韩干。师呵之曰。汝士大夫。以画名。矧又画马。期人誇以为得妙。入马腹中亦足惧。伯时由是绝笔。师劝画观音像。以赎其过。黄鲁直作艳语。人争传之。师呵之曰。翰墨之妙。甘施于此乎。鲁直笑曰。又当置我马腹中邪。师曰。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不止马腹。正恐生泥犁中耳。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候师。师方馔客。晋卿为扫墨竹于西轩。以迟之。师来。未及揖。顾见不怿。晋卿去。即漫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2—1201 【介绍】: 宋苏州常熟人,字宾王。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历知宁国、龙游等县,时朱熹为常平使者,常委用之。除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以弹劾无情闻,人称冷面御史。寻知严州致仕。有《刀笔》、《奏议弹章》、《东堂类稿》。
全宋文·卷四八七七
冷世光,字宾王,平江府常熟(今江苏常熟)人。绍兴十八年进士。调湖州归安簿,知历阳、宁国县,广德军教授,改秩知龙游县,干办行在诸军审计司。淳熙十二年任监察御史。十四年除殿中侍御史,十五年罢,奉祠。复起知严州。终朝奉大夫。有奏议弹章二卷、《东堂类稿》二十卷、《刀笔》五卷。见《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重修琴川志》卷八,《宋会要辑稿》仪制八之二二,职官四五之三三、五五之二六。
刘谷(监下面改立)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乾道三年(1167)任岳州知州。
王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仲理。洪武中为四川按察佥事,大振风纪,蜀人称为王铁面。会苗军破城,受伤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长乐人,字中美。本姓林,后复姓。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立朝敢言,不避权要,时称吴铁面。官至广西按察司佥事。有《朴斋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2—1529 【介绍】: 明山西洪洞人,字以正,号汾涯。弘治中举人,授嘉兴推官,升南京四川道御史,豪强畏之,举止不敢越轨。人称铁面御史。
王极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极(1516年—?),字伯准,顺天府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官籍,直隶无为州人。顺天府乡试第七十八名举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十九名进士。授监察御史,弹奸锄暴,时称铁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1—1612 【介绍】: 明山东临清人,字子愿。万历二年进士,仕终陕西行太仆卿。工诗文,尤善画,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齐名,时称邢张米董。有《来禽馆集》、《武定州志》、《来禽馆帖》。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愿,临邑人。万历甲戌进士,除知南宫县擢监察御史出历陜西行太仆寺少卿有来禽馆集
维基
邢侗(1551年—1612年),字子愿,号知吾、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山东临邑人。晚明政治人物、书画家。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科顺天府乡试第九十五名,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进士。初授南宫县知县。八年六月擢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十年巡盐河东,十一年巡按苏松。十二年二月升湖广右参议,十四年正月官至陕西行太仆寺少卿,以亲老乞休。善绘事,能诗文,又工书法,七岁能作擘窠书,尤好王羲之书法。钱谦益说他“风流文采,几与江左文、董,先后照映”,“能文能诗、能书能画,蕞会诸长,擅绝兼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侗以善书得名当时,与董氏有“北邢南董”之目。又与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并称「晚明四大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5—1732 【介绍】: 清直隶定州人,字中美,一字筠亭、君亭。郝浴子。康熙二十一年进士,授中书科中书,累迁吏部文选司郎中。为官廉正,时称铁面选司。雍正间官至礼部左侍郎,以尚书衔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