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革弊  拼音:gé bì
除去弊害。《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谈起中国的前途,锐然以革弊自任。」
《漢語大詞典》:革故
易·杂卦:“革,去故也。”后因以“革故”指革除旧的。《梁书·武帝纪上》:“飞鸿满野,长彗横天,取新之应既昭,革故之徵必显。”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
分類:革除
《國語辭典》:改革  拼音:gǎi gé
去故更新。《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
《國語辭典》:废锢(廢錮)  拼音:fèi gù
革除官职,终身不得再出仕。《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邵遂废锢终身。燮在职二年卒,时人感其世忠正,咸伤惜焉。」
《漢語大詞典》:黜浮
革除浮华。新唐书·文艺传序:“ 玄宗 好经术,羣臣稍厌雕瑑,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
分類:革除浮华
《漢語大詞典》:除改
(1).免除现职,改任他职。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 弘正 闻之,笑曰:‘是闻除改,登即行矣,何能为哉!’” 胡三省 注:“除改,谓除书改授他镇。”
(2).革除和修改。 宋 曾巩 《论中书录黄画黄舍人不书检札子》:“然向来书检已连除改因依,况除改因依,参於典故,即无舍人不得预闻之理。”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朝廷每有除改,外面多谤议。”
《國語辭典》:革除  拼音:gé chú
1.除去。如:「革除恶习」。
2.开除、撤职。如:「你品性不佳,小心被革除。」
《国语辞典》:明新  拼音:míng xīn
显明德性,革除旧有弊端。《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大学首重夫明新,小子莫先于应对。」
《国语辞典》:革旧(革旧)  拼音:gé jiù
革除旧有不合时宜的。如:「他出任总经理之后,推动许多革旧变新的方案,大力整顿公司内部。」明。李贽《代深有告文。又告》:「切以诵经者,所以明心见性;礼忏者,所以革旧鼎新。」
《國語辭典》:剥削(剝削)  拼音:bō xuè
压榨、搜刮。《梁书。卷三八。贺琛传》:「故为吏牧民者,竞为剥削,虽致赀巨亿,罢归之日,不支数年,便已消散。」唐。魏徵〈为李密檄荥阳守郇王庆文〉:「剥削黔黎,涂毒天下。」
《漢語大詞典》:褫官
革除官职。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八:“ 胡邦衡 銓 ,时为枢密院编修官,上书请羈留 金 使,斩主议者之首,以谢天下,语大愤直。上怒其訐,将褫官窜 昭州 。”一本作“裭官”。参见“ 褫职 ”。
《國語辭典》:褫职(褫職)  拼音:chǐ zhí
革职、免职。如:「他因挪用公款,遭褫职处分。」
分類:去官官职
《漢語大詞典》:制改
犹改制。谓制定典章革除弊端。后汉书·曹褒传:“遂復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
《漢語大詞典》:削爵
革除官爵。《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皆免官削爵为士伍。”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严嵩 见圣怒不测,一时不及救护,到底亏他於中调停,止於削爵为民。”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虞山妖乱志〉撰人》:“ 抚寧侯 朱国弼 者,故靖难功臣苗裔也…… 崇禎 十一年正月削爵。”
《國語辭典》:革易  拼音:gé yì
改革、变易。如:「法律条文须随社会的变迁而有所革易,否则便会成为背离国情的恶法。」
分類:革除
《國語辭典》:褫夺(褫奪)  拼音:chǐ duó
剥夺。如:「褫夺公权终身。」
《國語辭典》:褫革  拼音:chǐ gé
1.旧时黜革生员,必先剥夺其功名与章服,称为「褫革」。《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生既褫革,屡受梏惨,卒无词。」《儒林外史》第九回:「但查本人系廪生挨贡,不便追比,合详请褫革,以便严比。」
2.革除。如:「褫革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