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革逐
革除、驱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款犯》:“然立心既作好官,自不应容此蠹役盘踞衙门,宜革逐之于早。”
分類:革除驱逐
《漢語大詞典》:积重难反(積重難反)
积习深久,不易改变。多指恶习或弊端发展到难以革除的地步。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近来风俗人情,积习生弊,有頽靡不振之渐,有积重难反之几,若不稍加改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亦作“ 积重难返 ”、“ 积重不返 ”、“ 积重不反 ”。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二十:“抑知其始,实由于假之以权,掌禁兵,筦枢要,遂致积重难返,以至此极也哉。”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无如积重难返,不惟地方上不见些起色,久而久之,连那些地方官,也就视为具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故余谓偏伐阳者, 韩非 刑名之学;偏补阳者, 商鞅 富强之术。初用皆有功,积重不返,其损伤根本则一也。” 清 戴名世 《三山存业序》:“当 明 之初,以科目网罗天下之士,已而诸科皆罢,独以时文相尚,而进士一途遂成积重不反之势。”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毛笔之类》:“这一点,却要推前 清 的官僚聪明,他们在 上海 立过制造局,想造比笔墨更紧要的器械--虽然为了‘积重难返’,终于也造不出什么东西来。”
《漢語大詞典》:剥褫
革除,褫夺。南史·梁邵陵携王纶传:“ 纶 悖慢逾甚,乃取一老公短瘦类帝者,加以衮冕,置之高坐,朝以为君,自陈无罪。使就坐剥褫,捶之於庭。”
分類:革除
《國語辭典》:除旧布新(除舊布新)  拼音:chú jiù bù xīn
去除旧的,建立新的。《左传。昭公十七年》:「申须曰:『慧所以除旧布新也。』」《隋书。卷五七。薛道衡传》:「悬政教于魏阙,朝群后于明堂,除旧布新,移风易俗。」也作「除旧更新」。
分類:革除建立
《國語辭典》:褫革  拼音:chǐ gé
1.旧时黜革生员,必先剥夺其功名与章服,称为「褫革」。《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生既褫革,屡受梏惨,卒无词。」《儒林外史》第九回:「但查本人系廪生挨贡,不便追比,合详请褫革,以便严比。」
2.革除。如:「褫革职务」。
《漢語大詞典》:褫衿
剥去衣冠。旧时生员等犯罪,必先由学官褫夺衣冠,革除功名之后,才能动刑拷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姚安:“ 宫翁 忿质官。官收 姚 ,褫衿苦械。”
《漢語大詞典》:褫剥
(1).犹剥夺。 清 玉瑟斋主人 《轩亭冤·嚼雪》:“专制的君权已膨胀到极点,自由的民俗直褫剥到尽头。”参见“ 褫夺 ”。
(2).谓革除官职。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方珠》:“﹝ 褚生 ﹞初为 扬州 一令,有妻,又赘於一宗姓之家。既而挟其资以逃,因遭褫剥。”
《國語辭典》:褫夺(褫奪)  拼音:chǐ duó
剥夺。如:「褫夺公权终身。」
《漢語大詞典》:黜奢崇俭(黜奢崇儉)
革除奢华,崇尚俭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嘉庆 某年,御製《观龙舟诗》,命词臣賡和。众皆窘於水嬉嬉字韵,独 钱唐 陈太史 嵩庆 句云:‘万国鱼龙呈曼衍,九重珠玉戒荒嬉。’葢上方以‘黜奢崇俭论’示廷臣也。”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十:“本无所谓奢俭,而妄生分别以为之名,又为之教曰黜奢崇俭。”
《漢語大詞典》:清革
清除,革除。
分類:清除革除
《漢語大詞典》:蠲敝崇善
革除敝政,崇尚雅道。后汉书·西域传论:“且好仁恶杀,蠲敝崇善,所以贤达君子多爱其法焉。”
分類:革除崇尚
《漢語大詞典》:禁革
禁止革除。《元典章·户部七·仓库》:“其餘路分切恐亦有似此滥设之人,宜遍行禁革。” 明 沈德符 《敝帚轩剩语·立碑》:“以今一统全盛,岂反逊 义熙 之年所首当为禁革者。”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安得贤有司为之禁革,使归於俭朴耶。”
分類:禁止革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