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国家音乐厅(国家音乐厅)  拼音:guó jiā yīn yuè tīng
由国家设立的音乐厅,可供国内外大型音乐表演、演奏的室内场地。中华民国国家音乐厅,设于台北,已于民国七十六年十月正式开幕启用。
《国语辞典》:拉丁美洲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拼音:lā dīng měi zhōu yīn yuè
中南美洲音乐的总称。拉丁美洲因其地理上、人文上的复杂性,表现在音乐上也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其中以民族音乐最重要,而且多为舞蹈音乐,如伦巴、曼波、恰恰、探戈。乐器方面以打击乐器为主。
《国语辞典》:国民乐派音乐(国民乐派音乐)  拼音:guó mín yuè pài yīn yuè
浪漫派音乐的一部分,流行于十九世纪的欧洲。此派音乐家重视民族传统,以民歌、民间舞曲、民间故事为题材,创作新颖的曲调、和声及特殊节奏。
《国语辞典》:乡村音乐(乡村音乐)  拼音:xiāng cūn yīn yuè
是一种美国当代的流行音乐。特色为歌者常以鼻音演唱,斑鸠琴伴奏。为英语country music的意译。兴起于美国南部与阿帕拉契山区,其根源来自英国民谣曲风,是美国白人民间音乐代表。特点多带有叙事性,曲调平易近人,节奏平稳,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亲切热情而不失流行元素。一九七○年代最为普及,延续至今。
《国语辞典》:心灵音乐(心灵音乐)  拼音:xīn líng yīn yuè
1.会感动心灵的音乐。
2.比喻内心的想法。
《国语辞典》:噪音音乐(噪音音乐)  拼音:zào yīn yīn yuè
指二十纪中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利用机械演奏装置,结合电子录音技术,将传统不被认为是音乐的声音当作表现的媒介。有人以为这种音乐表现了高科技社会不安变动、晦暗心灵的一面。
《国语辞典》:音乐治疗(音乐治疗)  拼音:yīn yuè zhì liáo
一种透过音乐改善健康状况的心理疗法。如:「聆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可以使颓丧的心情为之一振,达到音乐治疗的效果。」
《国语辞典》:音乐电铃(音乐电铃)  拼音:yīn yuè diàn líng
启动时会发出音乐的电铃。也称为「音乐铃」。
《国语辞典》:背景音乐(背景音乐)  拼音:bèi jǐng yīn yuè
1.做为衬底的音乐,有无旁白皆可。
2.用于被动聆听的各式音乐,其特点是音弱、变化少,起头与结尾均不明显,例如:用在工作场所的背景音乐。
《国语辞典》:音乐盒(音乐盒)  拼音:yīn yuè hé
一种会发出音乐的小盒子。在小盒内有可以旋转的圆筒装置。当圆筒扭紧再松开时,圆筒上的针会弹在梳子形的金属板而发出声音。
《国语辞典》:音乐会(音乐会)  拼音:yīn yuè huì
在公开场合演奏乐器或演唱等有关音乐活动的聚会。
《国语辞典》:音乐家(音乐家)  拼音:yīn yuè jiā
对音乐有专长的人。通常指演奏或制作乐曲而有成就的人。如:「贝多芬是西洋音乐史上著名的音乐家。」
《国语辞典》:音乐节(音乐节)  拼音:yīn yuè jié
1.为特定目的举办的音乐节庆活动。为英语festivals的意译。
2.民国三十二年政府为提倡音乐教育,核定四月五日为音乐节。
《国语辞典》:音乐剧(音乐剧)  拼音:yīn yuè jù
源自于十九世纪末,以音乐与歌曲结合舞蹈、戏剧、杂耍和综艺结合的一种表演。为musical comedy的中译名,简称为musical。它的剧情内容常包括幽默、讽刺、感伤、爱情等喜怒哀乐情感,用音乐、歌舞形式的演绎传达给观众。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如:《奥克拉荷马》(Oklahoma)、《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猫》(Cats)以及《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等。也称为「歌舞剧」。
《国语辞典》:音乐锯(音乐锯)  拼音:yīn yuè jù
将西洋锯的柄端放在膝盖头,左手压住锯子的前端,将锯子弯曲,使其音程改变,然后以小提琴弓来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