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6,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俗乐
乐律
仰秣
调律
驻彩
伎乐
周郎顾
神乐
凤韶
燕声
腔调
歌章
舂杵
节会
乐制
《國語辭典》:俗乐(俗樂)  拼音:sú yuè
民间音乐的泛称。相对于雅乐而言。
《國語辭典》:乐律(樂律)  拼音:yuè lǜ
乐调及律吕。代指音乐。如:「他精通乐律。」也称为「音律」。
《國語辭典》:仰秣  拼音:yǎng mò
仰头而停止吃草,比喻专心倾听。《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文选。左思。吴都赋》:「军马弭髦而仰秣,渊鱼竦鳞而上升。」
《漢語大詞典》:调律(調律)
校正音乐律吕,使之和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然 杜夔 调律,音奏舒雅; 荀勗 改悬,声节哀急。”
《漢語大詞典》:驻彩(駐綵)
亦作“ 驻綵 ”。
(1).犹驻颜。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反飞灵,糇丹石,粒芝精,所以还年却老,延华驻彩。”
(2).谓使彩云停留不行。形容歌声响亮,音乐美妙动听。 南朝 梁简文帝 《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诗》序:“舞艳七盘,歌新六变;游云驻綵,仙鹤来仪。”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伎乐(伎樂)
(1).音乐舞蹈。《孔子家语·辩政》:“五官伎乐,不解於时。”后汉书·百官志二:“太子乐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伎乐。” 唐 韩愈 《唐朝散大夫赠司勋员外郎孔君墓志铭》:“遂以疾辞去,卧东都之城东,酒食伎乐之燕不与。” 清 梅曾亮 《黄个园传》:“君蓄名画数千,而不好伎乐。”
(2).指歌舞女艺人。新唐书·田布传:“ 布 号泣固辞,不听,乃出伎乐,与妻子宾客诀曰:‘吾不还矣!’”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 腾 乃陈伎乐於城下一面, 獠 弃兵,携妻子临城观之, 腾 潜师三面俱上,斩首万五千级,遂平之。” 明 李东阳 《韩休知》诗:“内家伎乐喧歌酒,外庭宰相还知否?”
《漢語大詞典》:周郎顾(周郎顧)
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 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闕误, 瑜 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謡曰:‘曲有误, 周郎 顾。’”后用为精于音乐者善辨音律的典故。 唐 李端 《听筝》诗:“欲得 周郎 顾,时时误拂絃。” 宋 周必大 《点绛唇·赠歌者小琼》词:“见了还非,重理《霓裳》舞。虽无误,几年一遇,莫讶 周郎 顾。” 明 陈所闻 《金落索·代赠皖城王姬》曲:“芙蓉竟不如,燕子还相妒。梟梟新声,未许 周郎 顾。”
《漢語大詞典》:神乐(神樂)
祀神的音乐。《汉书·儿宽传》:“六律五声,幽赞圣意。神乐四合,各有方象。”
分類:祀神音乐
《漢語大詞典》:凤韶(鳳韶)
相传为 虞舜 时的乐曲。泛指帝王宫殿上的音乐。 宋 元绛 《勾合曲》:“宜按《凤韶》之奏,载賡《鱼藻》之歌。” 元 丁鹤年 《自咏》之三:“《凤韶》九奏黄金殿,鹤驾三朝白玉臺。”
《漢語大詞典》:燕声(燕聲)
燕 地的音乐。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故西骨 秦 气,悲憾如懟;北质 燕 声,酸极无已。”
分類:音乐
《國語辭典》:腔调(腔調)  拼音:qiāng diào
1.乐曲的声律。《儒林外史》第六回:「一个吹箫,一个打鼓,在厅上滴滴打打的,总不成个腔调。」
2.说话的声音和语调。《红楼梦》第七十三回:「偶然一次睡迟了些,就装出这腔调来。」
《漢語大詞典》:歌章
歌曲。音乐一曲为一章,故称。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董逃歌》, 后汉 游童所作也。 后汉 有 董卓 作乱,率以逃亡,后人习之,以为歌章。”
《漢語大詞典》:舂杵
古代乐器的一种。用于调节音乐的节拍。文献通考·乐十二:“舂杵,亦谓之顿相。相,助也,以节乐也。”
《漢語大詞典》:节会(節會)
(1).音乐的段落节奏。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节会有数,故曲折不乱;周旋有度,故頫仰不惑。”亦泛指乐曲。 唐 王建 《捣衣曲》:“高楼敲玉节会成,家家不睡皆起听。”
(2).节日所设的宴会。 汉 王桀 《英雄记·公孙瓒》:“ 公孙瓚 与诸属郡县每至节会,屠牛作脯,每酒一觴,致脯一豆。”
《漢語大詞典》:乐制(樂制)
礼仪中关于音乐的制度。宋史·乐志三:“ 元符 元年十一月,詔登歌、鐘、磬并依 元丰 詔旨,復先帝乐制也。”明史·乐志一:“时七庙既建,乐制未备,礼官因请更定宗庙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