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6,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楚音
妙响
乐情
作曲
吹弹
宫调
牙旷
宫架
致乐
予乐
乐心
天钧
中眼
曲部
乐师
《漢語大詞典》:楚音
楚 地的音乐。 宋 苏轼 《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之三:“风流 贺监 常 吴 语,憔悴 钟仪 独 楚 音。”参见“ 楚奏 ”。
分類:音乐
《漢語大詞典》:楚奏
左传·成公九年载, 楚 锺仪 被俘,囚于 晋 。 晋侯 命 仪 奏琴, 仪 操南音。 晋 大臣 范文子 说, 锺仪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后因以“楚奏”谓奏 楚 地音乐,寓思乡怀旧之意。 汉 王粲 《登楼赋》:“ 钟仪 幽而 楚 奏兮, 庄舄 显而 越 吟。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唐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自悯 秦 寃痛,谁怜 楚 奏哀!” 明 高启 《师山周君客濠上思归未得因画旧隐图求予赋诗》:“几年留客舍,千里念家山…… 楚 奏无穷意,相忘赖此间。”
《漢語大詞典》:妙响(妙響)
美妙的声音(多指音乐)。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鸣绕梁之妙响,发愁眉之清音。” 南朝 梁 沈约 《咏箎》:“ 江 南簫管地,妙响发孙枝。”
《漢語大詞典》:乐情(樂情)
谓音乐的情味。隋书·乐志上:“教之以风赋,弘之以孝友,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礼意风猷,乐情膏润。”
犹消遣。《水浒传》第三三回:“ 花荣 手下有几个梯己人,一日换一箇,拨些碎银子在他身边,每日教相陪 宋江 去 清风镇 街上观看市井喧哗,村落宫观寺院,闲走乐情。”
《國語辭典》:作曲  拼音:zuò qǔ
制作乐曲。如:「他喜欢作曲。」清。徐珂《清稗类钞。音乐类。俞春浦善琵琶》:「会是夕风雨,春浦取琵琶作曲,铁云乃作诗以寄小颠。」
《國語辭典》:吹弹(吹彈)  拼音:chuī tán
泛指演奏乐器。元。乔吉《扬州梦。楔子》:「近日梨园中讨得一个歌妓,年方一十三岁,善能吹弹、歌舞,名曰好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日日雇了天字一号的大湖船,摆了盛酒,吹弹、歌唱俱备。」也作「吹打」。
《國語辭典》:宫调(宮調)  拼音:gōng diào
旧乐曲调子的总称。唐、宋人燕乐及词,金、元人曲子,都有一定的宫调,所以都注明调名。小说中指曲子而言。
《漢語大詞典》:牙旷(牙曠)
(1). 伯牙 和 师旷 的并称。二人皆 春秋 时著名音乐高手。 汉 班固 《答宾戏》:“若乃 牙 旷 清耳於管絃, 离娄 眇目於毫分。”
(2).泛指精通音乐的人。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 班 匠 不我顾, 牙 旷 不我録。” 唐 白居易 《法曲歌》:“愿求 牙 旷 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宋 韩维 《览梅圣俞诗编》诗:“安得 牙 旷 手,提耳发其聪。”
《漢語大詞典》:宫架
(1).古代宫廷中悬挂乐器的支架。宋史·刘昺传:“ 徽宗 ……令太学诸生习肄雅乐。閲试日, 昺 与大司成 刘嗣明 奏,有鹤翔宫架之上。”
(2).指宫廷音乐的一类。宋史·礼志二:“殿中监进大圭,帝执以入,宫架乐作。”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庆寿册宝:“鼓吹振作,礼仪使已下,皆导从,上乘輦从至 德寿宫 ,俟太上升御座,宫架乐作,皇帝北向再拜,奏起居,致词。”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四年:“﹝ 九成宫 ﹞中央曰帝鼐,其色黄,祭以土王日,为大祠,币用黄,乐用宫架。”参见“ 宫县 ”。
《漢語大詞典》:宫县(宫縣)
古代钟磬等乐器悬挂在架上,其形制因用乐者身份地位不同而有别。帝王悬挂四面,象征宫室四面的墙壁,故名“宫县”。县,“ 悬 ”的古字。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判县又去其一面,特县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宫室,四面有墙,故谓之宫县。”宋书·乐志一:“ 大明 中,即以宫县合和《鞞》《拂》,节数虽会,虑乖雅体。” 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浆酒藿肉独鄙夷,金奏宫县羞啽哢。” 谭献 《〈明诗录〉序》:“独其为诗,三百年间,作者蔚然云兴,噍杀淫哇之响,一见於 宣德 、 景泰 ,而玉振於 弘正 ,再出於 启禎 之间,而宫县之音不絶。”
《漢語大詞典》:致乐(致樂)
深入钻研音乐。礼记·乐记:“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郑玄 注:“致,犹深审也。” 孔颖达 疏:“言深远详审乐之道理。”
(1).谓尽量使之欢乐。孝经·纪孝行:“孝子之事其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唐玄宗 注:“平居必尽其敬,就养能致其懽。”
(2).指使人快乐。 汉 焦赣 《易林·坤之困》:“和谦致乐,君子攸同。”
《漢語大詞典》:予乐(予樂)
指 汉明帝 永平 三年所用的郊庙音乐《大予乐》。 汉 班固 《东都赋》:“扬世庙,正予乐。”后汉书·章帝纪:“﹝ 明帝 ﹞作登歌,正予乐,博贯六蓺,不舍昼夜。”
《漢語大詞典》:乐心(樂心)
音乐的内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
(1).欢乐之心;心里快乐。礼记·乐记:“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嘽以缓。” 孔颖达 疏:“若外境所善,心必欢乐,欢乐在心,故声必随而宽缓也。”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今日折向书斋玉壶中放,相近着緑窗,胜梨花淡粧,每日家浄洗双眸乐心儿赏。”《红旗歌谣·竹片歌》:“赶快参加红军去,消灭敌人真乐心。”
(2).谓陶冶性情。荀子·乐论:“君子以鐘鼓导志,以琴瑟乐心。”
《漢語大詞典》:天钧(天鈞)
亦作“ 天均 ”。
(1).谓天然均平之理。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成玄英 疏:“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 陆德明 释文:“本又作均。”庄子·寓言:“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 南朝 宋 谢镇之 《重与顾道士书》:“故卑高殊物,不嫌同道;左右两仪,无害天均。”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自然》:“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章炳麟 《四惑论》:“神教衰而归敬于宿命,宿命衰而归敬于天钧。”
(2).指极北之地。
(3).比喻心。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事之成败,犹兵之胜负,固不可以此动我天钧。”
(4).指钧天广乐。神话中的一种天界音乐。 唐 皮日休 《上真观》诗:“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蹣跚。”
《漢語大詞典》:中眼
戏曲名词。一小节音乐的第三个拍子。一板三眼的节拍为四拍,第一拍叫做“板”,第二拍叫做“头眼”,第三拍叫做“中眼”,第四拍叫做“末眼”。戏曲曲谱上,以“。”作为中眼的符号。
《漢語大詞典》:曲部(麴部)
曲部:1.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 韦公 惊叹久之,遂礼 云封 於曲部。”
(2).歌馆或妓院的代称。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 潮嘉 曲部中,半皆蜑户女郎。”
麴部:亦作“麯部”。指号称曲部尚书的 李琎 。 清 钱谦益 《王二溟布政谢事家居八十如少壮听歌度曲累夕不倦奉赠》诗之一:“小建纛旗临麴部,平分旌节领骚坛。” 清 陈维嵩 《无闷·益都冯相国夫子饮我以太和春赋此奉谢》词:“麯部休嘲户小也,浮白卷波如渴驥。” 清 曹寅 《雨中李使君饷浙东薏苡酒戏成》诗之二:“麯部譸张乱典型,拟教 甘 石 换茶星。”参见“麴部尚书”。
《漢語大詞典》:曲部尚书(麴部尚書)
唐 汝阳王 李琎 的自称。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泛春渠《醉仙图记》:“ 汝阳王 璡 ,取 云梦 石甃泛春渠以蓄酒,作金银龟鱼浮沉其中,为酌酒具,自称‘酿王兼麴部尚书’。”
分類:汝阳自称
《國語辭典》:乐师(樂師)  拼音:yuè shī
1.职官名。《周礼》官名,掌国学的政事,教国子小舞。也称为「小乐正」。
2.演奏音乐的艺人。《墨子。尚贤下》:「此譬犹瘖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唐。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也称为「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