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韵律(韻律)  拼音:yùn lǜ
1.舞蹈时以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速度等称为「韵律」。
2.凡某一现象作周期性的反复,通称为「韵律」。如四季的循环、地球的运转。
3.古代诗词的平仄格式与押韵规则,亦指西方诗歌的节奏,以音节或音步为单位;一指散文作品中规则的律动。
4.美学上指使声音谐和的法则。
《国语辞典》:韵律体操(韵律体操)  拼音:yùn lǜ tǐ cāo
一种体操运动。是揉合体操、音乐和舞蹈的运动,分个人赛及团体赛,参赛者手拿球、绳、环、带、棒等道具,在十二公尺正方的地板或铺垫上,于规定时间内,配合音乐伴奏,作各种跑跳移动等优美动作。
《国语辞典》:韵律操(韵律操)  拼音:yùn lǜ cāo
一种揉合体操、音乐和舞蹈的运动。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可使血管舒畅,肌肉得到放松。
《國語辭典》:声韵(聲韻)  拼音:shēng yùn
1.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汉字字音。也称为「音韵」。
2.声母和韵母。
《漢語大詞典》:声均(聲均)
见“ 声韵 ”。
《漢語大詞典》:拈韵(拈韻)
(1).随意取用某一韵做诗,与“限韵”相对。 清 李渔 《奈何天·逼嫁》:“拈韵做来的诗,不足取信,教他限个韵来。”
(2).指韵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寇湄 ﹞能度曲,善画兰,粗知拈韵,能吟诗。”
《國語辭典》:雅韵(雅韻)  拼音:yǎ yùn
高雅的韵致。《宋书。卷五三。谢方明传》:「无他技能,自然有雅韵。」
《國語辭典》:韵语(韻語)  拼音:yùn yǔ
押韵的语句。指诗、词、曲等。《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尝于江陵寄书与宗人何勖,以韵语序义庆州府僚佐。」
《國語辭典》:音韵(音韻)  拼音:yīn yùn
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汉字字音。也称为「声韵」。
《漢語大詞典》:声病(聲病)
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探讨声病,始自 南朝 梁 沈约 等,至 唐 乃有此称。 唐 时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 稹 九岁学赋诗,长者往往惊其可教。年十五六,初识声病。” 宋 苏轼 《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札子》:“试经义者主虚浮之文,考试赋者主声病之学,纷紜争竞,理在不疑。”《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 胡三省 注:“声病,谓以平、上、去、入四声辑而成文,音从声顺谓之声,反是则谓之病。”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上:“昔之诗赋亦何足以得士,然必费考索,推声病,未有若时文,空疏不学之人皆可为之也。”参阅 郭绍虞 《永明声病说》《再论永明声病说》
《漢語大詞典》:孤韵(孤韻)
(1).独特的风格;超凡的韵律。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耸孤韵以风迈,騫逸气以烟翔。”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清词孤韵有歌响,击触鐘罄鸣环珂。”
(2).指单调或单一的音律。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僧灵澈》:“ 刘梦得 曰:‘诗僧多出 江 右, 灵一 导其源, 护国 袭之, 清江 扬其波, 法振 沿之,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音之乐。’”
《國語辭典》:中音  拼音:zhòng yīn
合乎音节、韵律。《庄子。养生主》:「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淮南子。泛论》:「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
《漢語大詞典》:锵洋(鏘洋)
亦作“ 鏘羊 ”。
(1).德音,美好的名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怊悵餘徽,鏘洋遗烈。” 刘良 注:“鏘洋,德音也。”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鏘洋遗烈,悽愴图徽。”
(2).金玉碰击发声。 唐 魏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鏘洋鸣玉佩,灼烁耀金蝉。” 宋 王禹偁 《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鐘梵鏘洋于四水,香花焕耀于六街。”
(3).泛指发出美好的乐声。 唐 薛元超 《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欲应重轮曲,鏘洋韵《九韶》。”
(4).喻指文辞华丽,韵律优美。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质实者忌其野,鏘洋者防其淫。”
(5).广大、盛多貌。 唐 黄滔 《御试良弓献问赋》:“今吾皇播声教以鏘洋,濬恩波而浩汗。”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海内之士,怀觚握槧之伦,介景者鏘羊,祝延者漎萃。”
《漢語大詞典》:具耳
鉴别韵律的听力。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诗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眼主格,耳主声。闻琴断,知为第几弦,此具耳也。月下隔窗辨五色线,此具眼也。”
《漢語大詞典》:韵句(韻句)
有韵律的文句。《书·大禹谟》“乃武乃文” 唐 孔颖达 疏:“諡法云:经纬天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经、传文武倒者,经取韵句,传以文重故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九:“ 宣徽 见他才思敏捷,韵句鏗鏘,心下大喜。”
《漢語大詞典》:合韵(合韻)
(1).同一韵律。 宋 辛弃疾 《念奴娇·谢王广文双姬》词:“合韵歌喉,同茵舞袖,举措脱体别。”
(2).叶韵。谓韵脚符合韵部或韵辙。如:这首诗写的很好,但末句不合韵。
(3).即合元音。参见“ 合元音 ”。
《漢語大詞典》:合元音
旧时语音学上指开口度较小,发音时舌位比较高的几个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