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颍川舞阳人,字仲黄。少仕郡,辟司徒府,为赢县长。时流民入县界者甚众,韶悯其饥困,开仓赈之。同郡李膺等为立碑颂之。以病卒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陈留浚仪人,字孝先。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桓帝时为太中大夫,著作东观。迁北地太守,入拜尚书令。后为陈相,卒官。韶善口辩,尝昼日假寐,弟子私嘲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应声而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弟子大惭。
全后汉文·卷六十二
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顺帝时,历尚书、侍郎。桓帝时,出为临颍侯相,徵拜太中大夫,迁北地太守。入拜尚书令,后为陈相。有集一卷。
孙韶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41 【介绍】: 三国吴吴郡富春人,字公礼。伯父孙河遇害,统其众。孙权拜为承烈校尉。后为广陵太守、偏将军。孙权称帝,迁镇北将军,封建德侯。为边将数十年,能得士卒死力。警疆埸,远斥候,先知动静而为之备,故鲜有负败。加领幽州牧、假节。
苏韶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简介
苏韶,字孝先,安平人也,仕至中牟令。
全晋文
韶字孝先,安平人,为中牟令,咸宁初亡。
司马韶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简介
司马韶(?-311年),西晋宗室,安平献王司马孚曾孙,太原成王司马辅之孙,下邳王司马韡之子。
武韶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沛国竹邑人,字叔夏。武陔弟。少知名。累官吏部郎,太子右卫率、散骑常侍。
谢韶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歆。东晋陈郡阳夏人,字穆度,小字封。谢万子。少有名。官至车骑司马。早卒。
全晋文
歆,爵里未详。(案,隋志注,梁有车骑司马谢诏集三卷,歆韶形近,或即其人,姑编于此。)
叶千韶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洪州建昌人,字鲁聪。少师事许逊、吴猛,有道术。传能辟谷服气,致风雨,驱雷电,救人疾病。后隐于西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6—421 【介绍】: 南朝宋高平金乡人,字令孙。檀道济兄。初辟本州从事。东晋末,从刘裕征伐,平桓玄,征广固,讨卢循,累有功,封宜阳县侯。晋安帝义熙十二年,累迁江州刺史,后以罪免。入宋,以佐命功增秩。嗜酒贪横,所莅无政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0—435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休泰。王伟之子。家贫,好史籍,博涉多闻。因得父旧书,撰《晋安帝阳秋》,时人谓宜居史职,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书论晋安帝义熙九年。受刘裕(宋武帝)密令,毒死安帝。恭帝即位,迁黄门侍郎,领著作郎、西省事,凡诸诏令,皆出其手。入宋,仍掌史事。少帝时,迁侍中,出为吴郡太守。所撰宗庙歌辞、《孝传》等皆佚。
全宋文·卷十八
韶之字休泰,弘从弟。晋骠骑将军廙曾孙,初为谢琰卫军参军,除著作佐郎。领西省事,转中书侍郎。恭帝即位,迁黄门侍郎,领著作郎西省如故。宋受禅,加骁骑将军、本郡中正。少帝即位,迁侍中,出为吴兴太守。文帝时征为祠部尚书,加给事中,免。又出为吴兴太守,元嘉十二年卒,有集二十四卷。(案,《隋志》重出,前作十九卷,后作二十四卷。)
释道韶 朝代:南北朝

人物简介

名僧传抄
本姓凡。燉煌人也。少出家。勤道业。读诵大乘。披览戒律。备学诸禅。头陀为事业。披服弊衣。或冢间而坐。年过知命。操节愈明。每至独处山林。单行兽窟。遍入诸门。历观生死。尝夜坐树下。忽雷电霹礰。折树甫枝。猛虎群号。转石奔落。韶端然不动。禅嘿无异。明村人献供。问路泥深浅。村人云不雨久。方悟鬼神所为焉。其日中晡。又见索甲弥山。舟旗竟野。俄而有人。来问韶曰。沙门何故。夺仆所住。韶答曰。本来相就。欲以道变俗。谓君是善神。共求胜果。不虞见怪。神有恧焉。韶刚正质直。少长一槩。独处山间。三十馀载。时遇恶魔。多类此也。后于房中坐禅。举身皆冷。唯心下微温。眷属皆悲。谓已迁灭。经四日乃起。问其故。自说见阎罗王投其手。觉身便冷。谓韶曰。君今来此。当案行地狱。指示罪人。此皆不信正法。造三恶业。君命尚延。可教化人间。韶曰。世间有佛经。善教犹不遵修。况我常人言岂生信。阎罗王曰。当为君现證。令人信也。因投右臂。牵使长八寸。而左手如故。及起右臂果长。于是精勤有倍恒日。劝导道俗。讲说经戒。每中食。辄得舍利。诸有起塔者。皆给与之。自尔以后。气力康胜。复得十年。年至六十馀。卒竹林寺。释智绍昔至抱罕。亲见臂有短长(云云)。
州韶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汝南人,字伯和。筑室湖熟之方山,隐居不仕。征为员外散骑侍郎、北行参军,均不应。
僧韶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姓王氏。齐国高安人。宋元徽初。居京邑之建元寺。闲房自守。不妄交游。齐受禅。始事讲说。毗昙之学。流化海内。齐文惠竟陵王。雅相钦礼。清河崔惠北面咨承。天监三年。终于所住寺。春秋五十有八。建元间。法亮法朗兄弟也。吴兴武康沈氏亮。履行高洁。经学脩明。诏住药王寺。朗集注涅槃。并卒于天监中。
续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初
释僧韶。姓王。齐国高安人。幼愿拔俗。弱年从志敛服。道俗恭敬师宗。美姿制善举止。情性温和韵调清雅。好弘经数名显州壤。专以毗昙擅业。元徽之初始来皇邑住建元寺。宽厚闲澹不妄交游。宋季浇薄体裁无准。物竞目前荣枯俄顷。韶闲房自守。状若无人。及齐氏开泰礼教夙被。白黑钻仰讲说频仍。后学知宗前修改观。毗昙一部化流海内。咨听之徒常有百数。齐文惠及竟陵王萧子良。雅相钦礼。清河崔慧。亲从北面咨承馀诲。以天监三年卒于住寺。春秋五十有八。时建元又有法朗。兼以慧学知名。本姓沈氏。吴兴武康人。家遭世祸因住建业。大明七年与兄法亮。被敕绍继慧益出家。初住药王寺。亮履行高洁经数修明。朗禀性疏率不事威仪。声转有闻义解传誉。集注涅槃勒成部帙。而言谑调笑不择交游。高人胜己见必齿录。并卒于天监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3—524 【介绍】: 北魏陇西狄道人,字元伯。李承子。孝文帝时袭爵姑臧侯,历给事黄门侍郎。议迁都洛阳事,孝文帝善之。迁太子詹事,出为兖州刺史。宣武帝时,除并州刺史,坐从弟伯尚谋逆事,免官爵。久之,起兼将作大匠。以平吕苟儿反功,除秦州刺史,复爵。孝明帝初,除中军大将军、吏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出为冀州刺史,有政绩。官终定州刺史。
全后魏文·卷三十六
韶字元伯,冲兄子,孝文赐名。延兴中,补中书学生。袭父承爵姑臧侯,除仪曹令。迁给事黄门侍郎。后例降侯为伯。兼太鸿胪卿。迁太子詹事、秦州大中正。出为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宣武初,徵拜侍中,领七兵尚书。寻除抚军将军、并州刺史。免。起兼将作大匠。出为抚军将军、秦州刺史。徵还,行定州事,转相州刺史。孝明即位,入为殿中尚书,行雍州事。后除中军大将军、吏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出为冀州刺史。迁车骑大将军,转定州刺史。正光五年卒,赠司空、雍州刺史,谥曰文恭。
释慧韶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生丹阳之田里。其先颖川陈氏也。幼养于兄。以友悌称。年十二。出家禀戒。游京扬。听庄严旻公释成论。仅再讲。即尽记忆通畅。因谓同学慧峰曰。吾如是。将非其所开之义浅欤。抑其善教然欤。遂更依藏法师于开善。钻仰日至。后依龙光绰法师。贫无以得论本。众共斥不许住。时方严寒。独一帔。因鬻之以资写论。久之武陵王填巴蜀。邀与俱。训徒龙渊寺。尝讲罢。坐房中。见神人青袷服。致敬曰。法师幸常此弘道。当相拥卫也。先苦气疾。每思虑辄发。至是顿愈。法席推为成都盛。凡学者有失。皆自罚。性不骑乘。间赴贵家请。值雨潦泥淖。必策杖戴笠往。天监七年。忽染微恙。医者以猪脂药进。拒不服。而礼佛诵经。颜色怡悦如常时。候问者以为喜。乃告曰。吾兹无处不痛。政若败车行路。常患摧折。但自强耳。顷之卒于寺之摩诃堂。是年七月三日也。春秋五十四。既卒。民有应始丰者。梦被摄。至阎王所。闻趣迎韶法师。及至。王降阶。合掌顶礼。还坐殿上。画文书。作大政字。俄法师飞腾去。安浦寺尼梦。送法师等五百僧。登七宝梯。到天宫殿。
续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二
释慧韶。姓陈氏。本颖川太丘之后。避乱居于丹阳之田里焉。性恬虚寡嗜欲。沈毅少言。童幼早孤依兄而长。悌友之至闻于闾阎。十二厌世出家。具戒便游京杨。听庄严旻公讲释成论。才得两遍记注略尽。谓同学慧峰曰。吾沐道日少便知旨趣。斯何故耶。将非所闻义浅。为是善教使然乎。乃试听开善藏法师讲。遂觉理与言玄。便尽心钻仰。当夕感梦。往开善寺采得李子数斛。撮欲啖之先得枝叶。觉而悟曰。吾正应从学必践深极矣。寻尔藏公迁化。有龙光寺绰公继踵传业。便回听焉。既阙论本制不许住。惟有一帔又属严冬。便撤之用充写论。忍寒连噤。方得预听文义。兼善独见之明卓高众表。辩灭谛为本有。用粗细而折心。时以为穿凿有神思也。梁武陵王出镇庸蜀。闻彼多参义学。必须硕解弘望。方可开宣。众议荐举皆不合意。王曰。忆往年法集有伧僧韶法师者。乃堪此选耳。若得同行。想能振起边服。便邀之至蜀。于诸寺讲论开道如川流。当于龙渊寺披讲将讫。静坐房中感见一神。青衣帢服致敬曰。愿法师常在此弘法。当相拥卫。言讫而隐。遂接席数遍。清悟繁结。昔在杨都尝苦气疾。缀虑恒动。及至蜀讲众病皆除。识者以为寺神之所护矣。于时成都法席恒并置三四。法鼓齐振竞敞玄门。而韶听徒济济莫斯为盛。又率诸听侣。讽诵涅槃大品。人各一卷合而成部。年恒数集伦次诵之。如有谬忘及讲听眠失者。皆代受罚。对众谢曰。斯则训导不明耳。故身令奖物。其勤至若此。武陵布政于蜀。每述大乘及三藏等论。沙门宝彖保该智空等。并后进峰岫。参预撰集。勒卷既成。王赐钱十万。即于龙渊寺分赡学徒频教令掌僧都。苦辞不受。性不乘骑。虽贵胜请讲逢值泥雨。辄自策杖戴笠。履芒屩而赴会焉。少而斋洁不涉珍羞。后遇时患药杂䐗脂。拒而不服。非时浆饮故绝生常。候病者仰观。颜色怡悦礼诵不替。当似微差。乃告曰。吾今无处不痛。如坏车行路常欲摧折。但自强耳。恨所营尊像未就。吾将去矣。遗属道俗凭为庄严。便洗浴剃发剪爪礼拜嗽口。坐于龙渊寺摩诃堂中。奄然而卒。春秋五十有四。即天监七年七月三日也。时成都民应始丰者。因病气绝而心上温。五日方醒云。被摄至阎王所。闻处分云。迎韶法师。须臾便至。王下殿合掌顶礼更无言说。惟画文书作大政之字。韶便出外。坐于旷路树下。见一少童以漆柳箕擎生袈裟令韶著之。有数十僧来迎。丰惟识智慈二禅师。幡花列道腾飞而去。又当终夕有安浦寺尼。久病闷绝。及后醒云。送韶法师及五百僧。登七宝梯。到天宫殿讲堂中。其地如水精。床席华整。亦有麈尾几案。莲华满地。韶就座谈说。少时便起。送别者。令归。其生灭冥祥感见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