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先端
(1).犹首先。 清 陈确 《答格致诚正问》:“夫诚是到头学问,而正为先端趋向。”
(2).叶、花、果实等器官的顶部。
《漢語大詞典》:凤琶(鳳琶)
凤首琵琶。琵琶顶部状如凤首,故称。明史·文苑传一·杨维桢:“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
分類:琵琶顶部
《國語辭典》:发髻(髮髻)  拼音:fǎ jì
一种挽束头发,将其盘结于头顶或颅后的发式。
《漢語大詞典》:高屋帽
顶部高起的帽子。 唐 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 梁王 高屋好欹来”自注:“ 梁 朝有白纱高屋帽。” 宋 苏轼 《椰子冠》诗:“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髮不知。更著短簷高屋帽, 东坡 何事不违时。” 王文诰 辑注:“ 李廌 师友谈记:士大夫近年倣 东坡 桶高簷短帽,名曰子瞻样。”参见“ 高屋 ”。
分類:顶部帽子
《漢語大詞典》:高屋
(1).帽子顶部高起。亦指高起部分。隋书·礼仪志六:“﹝帽﹞皇太子在上省则乌纱,在 永福省 则白纱。又有繒皂杂纱为之,高屋下裙,盖无定準。”隋书·礼仪志七:“案 宋 齐 之间,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乌……或有纱高屋,或有乌纱长耳。”
(2).指高屋帽。
《漢語大詞典》:穹顶
悬垂的半球体空间或面积
穹或穹形面(如朝中央圆拱的一条街或桥面)的顶点或顶部;特指圆拱的道路的中央和其边缘间高度的区别
《国语辞典》:流苏髻(流苏髻)  拼音:liú sū jì
一种发型。将头发梳挽至顶部,编成一个圆形发髻,在根部束系丝带,带垂于两肩,并以珠翠等做装饰。
《漢語大詞典》:攒顶(攢頂)
几条垂脊交会于顶部的锥形屋顶。也称攒尖顶。 明 萧洵 《元故宫遗录》:“其上有 延春阁 ……上仰亦皆栱为攒顶,中为金龙。”
《漢語大詞典》:盖板
用来封闭或盖住容器、箱子或结构物截面的端部或顶部的盖、罩或顶
木板房的外墙上或木房顶上的第一层木板或防水材料
《國語辭典》:积雨云(積雨雲)  拼音:jī yǔ yún
一种因强烈的上升气流而形成的云层。外形底部平坦,色灰白,顶部色白隆起呈纤维状或铁砧状。为垂直发展最强的云,常伴有雷雨冰雹。也称为「雷雨云」。
《國語辭典》:塌方  拼音:tā fāng
因地层结构不良、雨水冲刷或修筑上的缺陷,使道路、堤坝等旁边的陡坡或坑道、隧道的顶部突然坍塌。也称为「坍方」。
《漢語大詞典》:囟骨
指人头顶部分的骨头,俗称天灵盖。《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囟”注:“囟者,颠前之头骨也,小儿初生未闔名曰囟门,已闔名曰囟骨,即天灵盖后合之骨。”
《国语辞典》:锅圈儿(锅圈儿)  拼音:guō quān ér
1.枕垫在锅底,可使锅子稳立的圈形物体。
2.一种古代小孩子所留的发式,头顶部分剔去,只留四周的头发。
《国语辞典》:皮孔  拼音:pí kǒng
1.植物幼茎周皮上有顶部带的裂缝,外观呈纺缍状的小突起,边缘略木质化,为茎内部组织与大气间气体交换之孔道。
2.海绵体外皮面的小孔,为水与食物的入口。
《国语辞典》:冠毛  拼音:guān máo
生长于种子或瘦果顶部的簇生长毛,白色、黄色至褐色,状如丝或鸟羽。果实或种子成熟时,冠毛随风飞散,藉以散布种子。菊科植物如蒲公英、莴苣等有之。
《漢語大詞典》:拱肩
(1).双肩上耸。红楼梦第五一回:“只有他穿着那几件旧衣裳,越发显的拱肩缩背,好不可怜见的!”
(2).桥梁弧形顶部两旁之间的三角地带。《文物》1963年第9期:“在桥面和拱圈之间,拱顶两旁都有三角地带,这地带叫拱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