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摇尾(搖尾) 拼音:yáo wěi
《國語辭典》:阴道(陰道) 拼音:yīn dào
1.女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为自子宫下端到达外阴部的膜管,具扩张性。除供交合外,并作为产道。
2.坤道,从属之道。以柔顺为正,故臣道、子道、妻道等皆为「阴道」。见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
3.山北面的道路。《史记。卷二八。封禅书》:「从阴道下,禅于梁父。」
4.房中术的旧称,即男女交合之术。如《汉书。艺文志》房中八家有《容成阴道》、《务成子阴道》、《尧舜阴道》、《汤盘庚阴道》等。《太平广记。卷一一。巫炎》引《神仙传》:「将行,诏东方朔,使相此君有何道术。朔对曰:『此君有阴道之术。』」
5.阴间。《太平广记。卷三○四。淮南军卒》引《宜室志》:「行未数里,探衣中皆纸钱耳,即弃道傍。俄有追者至,以数千钱遗之,曰:『向吾误以阴道所用钱赐君,固无所用,今别赐此矣。』」《二刻拍案惊奇》卷六:「翠翠道:『儿生前不得侍奉亲闱,死后也该依傍祖垄。只是阴道尚静,不宜劳扰。』」
2.坤道,从属之道。以柔顺为正,故臣道、子道、妻道等皆为「阴道」。见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
3.山北面的道路。《史记。卷二八。封禅书》:「从阴道下,禅于梁父。」
4.房中术的旧称,即男女交合之术。如《汉书。艺文志》房中八家有《容成阴道》、《务成子阴道》、《尧舜阴道》、《汤盘庚阴道》等。《太平广记。卷一一。巫炎》引《神仙传》:「将行,诏东方朔,使相此君有何道术。朔对曰:『此君有阴道之术。』」
5.阴间。《太平广记。卷三○四。淮南军卒》引《宜室志》:「行未数里,探衣中皆纸钱耳,即弃道傍。俄有追者至,以数千钱遗之,曰:『向吾误以阴道所用钱赐君,固无所用,今别赐此矣。』」《二刻拍案惊奇》卷六:「翠翠道:『儿生前不得侍奉亲闱,死后也该依傍祖垄。只是阴道尚静,不宜劳扰。』」
《漢語大詞典》:惠气(惠氣)
和顺之气。《楚辞·天问》:“ 伯强 何处?惠气安在?” 王夫之 注:“惠,顺也,南方和顺之气。” 南朝 宋 鲍照 《拟阮公〈夜中不能寐〉》诗:“惠气凭夜清,素景缘隟流。” 唐 韩愈 《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愈赋十四韵以献》:“威风挟惠气,盖壤两劘拂。”一说即惠风。见 闻一多 《古典新义·天问释天》。
《漢語大詞典》:逆气(逆氣)
(1).违逆不顺之气。《管子·七臣七主》:“人不足则逆气生,逆气生则令不行。”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治国》:“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 清 蒲松龄 《为花神讨封姨檄》:“恃贪狼之逆气,漫云 河伯 为尊。”
(2).中医指五脏六腑之气逆行不顺的病症。如气喘、呕吐、打嗝等。《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皆何藏使然?愿闻其故。” 三国 魏 曹操 《内诫令》:“孤有逆气病,常储水卧头,以铜器盛臭恶。”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皆是枳实之功。”
(3).指怨恨之气。《云南民族文学资料·阿依得的故事》:“ 木老爷 恨得咽了两口逆气,恨恨地说:‘哼! 阿依得 这家伙实在可恶!’”
(2).中医指五脏六腑之气逆行不顺的病症。如气喘、呕吐、打嗝等。《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皆何藏使然?愿闻其故。” 三国 魏 曹操 《内诫令》:“孤有逆气病,常储水卧头,以铜器盛臭恶。”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皆是枳实之功。”
(3).指怨恨之气。《云南民族文学资料·阿依得的故事》:“ 木老爷 恨得咽了两口逆气,恨恨地说:‘哼! 阿依得 这家伙实在可恶!’”
《漢語大詞典》:柔心
(1).性情柔和。《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2).温顺之心。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弭雄姿以奉引,婉柔心而待御。” 清 姚鼐 《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渥洼天马或跅弛,那遽柔心受持鞚。”
(3).谓安其心,收敛其心。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感通二·唐庐江潜山天柱寺惠符》:“﹝ 惠符 ﹞勇气过人,角力驰逐,无能及者。然其任侠,且厌在家,忽投 香巖寺 ,矫迹柔心,淳淑顿变,纳法之后……安禪不动。”
(2).温顺之心。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弭雄姿以奉引,婉柔心而待御。” 清 姚鼐 《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渥洼天马或跅弛,那遽柔心受持鞚。”
(3).谓安其心,收敛其心。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感通二·唐庐江潜山天柱寺惠符》:“﹝ 惠符 ﹞勇气过人,角力驰逐,无能及者。然其任侠,且厌在家,忽投 香巖寺 ,矫迹柔心,淳淑顿变,纳法之后……安禪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