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顺逆(順逆)
(1).顺正与邪逆。管子·四称:“循其祖德,辩其顺逆,推育贤人,谗慝不作。” 唐 杜甫 《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人生半哀乐,天地有顺逆。”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交战》:“但要知兵众之强弱,须察理势之顺逆,何不反邪归正,弃暗投明。” 子虚子 《湘事记》:“ 谭延闿 更派 龙璋 领兵一标为西路巡按使, 龙 至 常 ,各营以数月未给饷,辄发官钱局银四万元分给之,晓以顺逆,兵弁大悦。”
(2).指行星的顺行与逆行。行星朝东运动称为“顺行”,朝西运动称为“逆行”。史记·天官书:“察日、月行以揆岁星顺逆。”后汉书·律历志下:“金、水承阳,先后日下,速则先日,遟而后留,留而后逆,逆与日违,违而后速,速与日竞,竞又先日,遟速顺逆,晨夕生焉。”参见“ 顺行 ”。
(3).指风向或水流与行进方向相同或相反。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南康神惠庙碑》:“久之,语曰:‘吾今修行,子行归矣,当以顺风奉送。’又曰:‘风之顺逆,亦非可私,特世人弗知之耳。’” 元 萨都剌 《高邮阻风》诗:“长风破浪我亦曾,顺逆偶尔非人能。”
《國語辭典》:顺行(順行)  拼音:shùn xíng
1.顺道而行。《国语。晋语六》:「夫以果戾顺行,民不犯也,吾虽欲攻之,其能乎?」
2.太阳系天体由西向东运动的方向。
《漢語大詞典》:从违(從違)
(1).依从或违背。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爰有 区子 荧荧暉,观以彝训或从违。”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示以彝训,或从或不从,故曰或从违。” 宋 文天祥 《至扬州·且行且止正依违》诗序:“时晓色渐分,去数步,则 金 一边来牵住,回数步,则 杜 一边又来拖行,事之难从违,未有如此之甚者。” 明 文徵明 《送刘君元瑞守西安叙》:“人心有从违,君自视於此,果能皆副其意乎?”
(2).跟从或离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请斩赵忠定:“窃谓父子之閒,寧閒于存没;宾主之际,则在于从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尔等何竟昧於从违而不早图变计乎?”
(3).指境遇的顺逆。 宋 陈师道 《南丰先生挽词》之一:“身世从违里,功言取次休。” 任渊 注:“ 南丰 仕宦不偶,晚得掌誥,以忧去,遂死。盖从违各半也。”
(4).谓取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持此为心,遂不觉以生平底里,和盘托出,并前人已传之书,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而不为诵读所误。”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歧异之处,便由我比较了 原白光 的日文译本以定从违,又经 素园 用原文加以校定。”
《國語辭典》:通塞  拼音:tōng sè
境遇的通顺与滞塞。《北史。卷八一。儒林传上。孙惠蔚传》:「虽久滞小官,深体通塞,无孜孜之望,儒者以是尚焉。」唐。白居易〈祭微之文〉:「行止通塞,靡所不同。」
《漢語大詞典》:窦锦(竇錦)
(1). 晋 窦滔 妻 苏蕙 织锦为回文旋图诗,顺逆回环皆成文,结构精妙。后因以“竇锦”指精妙的诗文。 唐 鲍溶 《赠远》诗:“欲和古诗成 竇 锦,倍悲秋扇损 齐 紈。”
(2).借指 苏蕙 。 清 龚自珍 《水龙吟》词:“啸如 鲁 柱,才如 竇 锦,遇如 班 扇。”参见“ 竇滔妇 ”。
《漢語大詞典》:窦滔妇(竇滔婦)
晋 窦滔 妻 苏蕙 ,字 若兰 。 滔 于 苻坚 时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 蕙 因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诗顺逆回环皆成文,结构巧妙而词情凄惋。事见晋书·列女传。后以“竇滔妇”指文思巧妙的才女。 唐 韦縠 《古意》诗:“虽非 竇滔 妇,锦字已成章。”
分類:苏蕙苻坚
《国语辞典》:南枝北枝  拼音:nán zhī běi zhī
南枝向阳而暖,北枝遭风霜而寒。比喻人的客观境遇顺逆不同。语本唐。李峤〈鹧鸪〉诗:「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国语辞典》:南枝向火北枝寒  拼音:nán zhī xiàng huǒ běi zhī hán
比喻人的遭遇顺逆不同。参见「南枝北枝」条。《斩鬼传》第九回:「老爷见他时,劝劝他,须要雨露均沾,不可南枝向火北枝寒。」
分类:遭遇顺逆
顺逆二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顺生死观。观有漏业为因,爱取等为缘,感识等乃至老死等生死果之相也。二、逆生死观。观无漏之正慧为因正行为缘,證涅槃果之相也。是亦为流转还灭之二观。见止观五之三。
顺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顺缘逆缘也。(参见:逆缘)。又顺化逆化也。(参见:逆化)
逆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菩萨之善计,化教行邪道之众生也,如灯光梵志,和须密多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