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指华严经。顿为顿教,大为大乘教也。如般若经虽为大乘教,而为对于渐入之机说于小乘教之后者,则是渐教之大乘教也。华严经为佛于成道初,对于顿入之菩萨,顿说大乘教者,则为顿而大,故曰顿大。
【佛学常见辞汇】
指华严经。顿是顿教,大是大乘教。华严经是佛初成道时,对顿入之菩萨而顿说大乘之教法。
(术语)指华严经。顿为顿教,大为大乘教也。如般若经虽为大乘教,而为对于渐入之机说于小乘教之后者,则是渐教之大乘教也。华严经为佛于成道初,对于顿入之菩萨,顿说大乘教者,则为顿而大,故曰顿大。
【佛学常见辞汇】
指华严经。顿是顿教,大是大乘教。华严经是佛初成道时,对顿入之菩萨而顿说大乘之教法。
顿大三七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一宗之说,谓华严经为佛成道后三七日间之说法。法华经方便品曰:「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此观树经行之三七日,为小机之所见,大机于此间感华严之所说也。苕溪之五时说法颂曰:「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华严最初三七日。」
(术语)天台一宗之说,谓华严经为佛成道后三七日间之说法。法华经方便品曰:「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此观树经行之三七日,为小机之所见,大机于此间感华严之所说也。苕溪之五时说法颂曰:「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华严最初三七日。」
顿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顿悟之旨趣。出生义曰:「削地位之渐阶,开等妙之顿旨。」
(术语)顿悟之旨趣。出生义曰:「削地位之渐阶,开等妙之顿旨。」
顿成诸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遍成诸行之对。谓依圆融门修行之菩萨,若断一惑,即断一切惑,修一行,即具足一切行,顿成满道行也。
【三藏法数】
顿成诸行者,即依圆融法门而修行也。谓诸菩萨,若断一惑,则一切惑俱断,若行一行,则一切行具足。故普贤行品云:一断一切断。等是也。
(术语)遍成诸行之对。谓依圆融门修行之菩萨,若断一惑,即断一切惑,修一行,即具足一切行,顿成满道行也。
【三藏法数】
顿成诸行者,即依圆融法门而修行也。谓诸菩萨,若断一惑,则一切惑俱断,若行一行,则一切行具足。故普贤行品云:一断一切断。等是也。
顿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速疾成就所求之法也。
(术语)速疾成就所求之法也。
顿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一类大心之众生,直闻大乘,行大法,證佛果,此为顿悟。初得小果,后回入大乘,而至佛果,此为渐悟。又自初虽入大乘,而以历劫之修行,渐成佛道,为渐悟。速疾證悟妙果,为顿悟。但以初义为通说。圆觉经曰:「是教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大日经疏曰:「无顿悟机不入其手。」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又云:顿悟者,不离此生即得解脱。」
【佛学常见辞汇】
闻法即悟的意思。
(术语)有一类大心之众生,直闻大乘,行大法,證佛果,此为顿悟。初得小果,后回入大乘,而至佛果,此为渐悟。又自初虽入大乘,而以历劫之修行,渐成佛道,为渐悟。速疾證悟妙果,为顿悟。但以初义为通说。圆觉经曰:「是教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大日经疏曰:「无顿悟机不入其手。」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又云:顿悟者,不离此生即得解脱。」
【佛学常见辞汇】
闻法即悟的意思。
顿悟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上根上智得速入悟之人。无量寿经注曰:「顿悟上机又如说修行之人也。」
(术语)上根上智得速入悟之人。无量寿经注曰:「顿悟上机又如说修行之人也。」
顿悟菩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直往菩萨。渐悟菩萨之对。无始以来,于第八阿赖耶中,有菩萨之法尔无漏种子,无为二乘之修业,直进入菩萨之道位者。
(术语)又曰直往菩萨。渐悟菩萨之对。无始以来,于第八阿赖耶中,有菩萨之法尔无漏种子,无为二乘之修业,直进入菩萨之道位者。
顿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二解:一,为顿成之教。凡历劫修行,方出生死之法,名为渐教。顿成顿悟佛果之法,名为顿教。楞伽经一曰:「如庵摩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中略)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依此义而佛自名圆觉经为顿教大乘,贤首于五教之第四,立顿教之名,天台善导判观经之所说为顿教,且天台所立第四之圆教,亦得圆顿之名。圆觉经曰:「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天台观经疏曰:「渐顿悟入,此即顿教。正为韦提希及诸侍女,并是凡夫,未證小果,故知是顿。不从渐入。」善导般舟赞曰:「璎珞经中说渐教,万劫修功證不退。观经弥陀经等说,即是顿教菩萨藏。一日七日专称佛,命断须臾生安乐。」四教仪曰:「圆名圆妙,(中略)圆顿。」集注下曰:「体非渐成,故名圆顿。」二,为顿说之教法。对未熟之众生,初说小法,渐次说大乘之法,此为渐教。对顿悟之机,自初直说大法,此为顿教。玄义一曰:「如日初出先照高山,厚殖善根感斯顿说。顿说本不为小,小虽在座如聋如哑。缘得大益,名顿教相。」大乘义章一曰:「自有众生藉浅阶远,佛为渐说。或有众生一越解大,佛为顿说。」依此义而天台于化仪四教之第一,立顿教之名。即谓华严经于一切经中,为对菩萨之大机,顿说别圆二教之大法者。故名为顿教。非如法华以圆顿之法名为顿教。是台宗之意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不历阶梯渐次,直指本源,顿时开悟的教法。
【三藏法数】
顿教者,谓约顿机,直入于大,不由于小,顿令得悟也。
【三藏法数】
谓佛最初说华严经,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故名顿教。
【三藏法数】
谓佛最初为诸菩萨说华严经,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是名顿教。
【三藏法数】
谓不谈小乘,直说大法,故名顿教。即华严经也。
【三藏法数】
此教明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依地位渐次而说,名之为顿。于中不说法相,唯明真性,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绝言,名为顿教。
(术语)有二解:一,为顿成之教。凡历劫修行,方出生死之法,名为渐教。顿成顿悟佛果之法,名为顿教。楞伽经一曰:「如庵摩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中略)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依此义而佛自名圆觉经为顿教大乘,贤首于五教之第四,立顿教之名,天台善导判观经之所说为顿教,且天台所立第四之圆教,亦得圆顿之名。圆觉经曰:「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天台观经疏曰:「渐顿悟入,此即顿教。正为韦提希及诸侍女,并是凡夫,未證小果,故知是顿。不从渐入。」善导般舟赞曰:「璎珞经中说渐教,万劫修功證不退。观经弥陀经等说,即是顿教菩萨藏。一日七日专称佛,命断须臾生安乐。」四教仪曰:「圆名圆妙,(中略)圆顿。」集注下曰:「体非渐成,故名圆顿。」二,为顿说之教法。对未熟之众生,初说小法,渐次说大乘之法,此为渐教。对顿悟之机,自初直说大法,此为顿教。玄义一曰:「如日初出先照高山,厚殖善根感斯顿说。顿说本不为小,小虽在座如聋如哑。缘得大益,名顿教相。」大乘义章一曰:「自有众生藉浅阶远,佛为渐说。或有众生一越解大,佛为顿说。」依此义而天台于化仪四教之第一,立顿教之名。即谓华严经于一切经中,为对菩萨之大机,顿说别圆二教之大法者。故名为顿教。非如法华以圆顿之法名为顿教。是台宗之意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不历阶梯渐次,直指本源,顿时开悟的教法。
【三藏法数】
顿教者,谓约顿机,直入于大,不由于小,顿令得悟也。
【三藏法数】
谓佛最初说华严经,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故名顿教。
【三藏法数】
谓佛最初为诸菩萨说华严经,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是名顿教。
【三藏法数】
谓不谈小乘,直说大法,故名顿教。即华严经也。
【三藏法数】
此教明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依地位渐次而说,名之为顿。于中不说法相,唯明真性,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绝言,名为顿教。
顿教一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唐善导判净土之法门,为顿教一乘,速疾成佛,故谓为顿教,一切众生悉得乘此乘,故谓为一乘。观经疏三宝偈曰:「我依菩萨藏顿教一乘海,说偈归三宝。」
(术语)唐善导判净土之法门,为顿教一乘,速疾成佛,故谓为顿教,一切众生悉得乘此乘,故谓为一乘。观经疏三宝偈曰:「我依菩萨藏顿教一乘海,说偈归三宝。」
顿顿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顿教之一。(参见:二顿)
(术语)二顿教之一。(参见:二顿)
顿圆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圆教之一。(参见:二顿)
(术语)二圆教之一。(参见:二顿)
顿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顿教之说法也。不以小乘为阶梯而说大乘,直说破大乘也。如华严经是。(参见:顿教)
【佛学常见辞汇】
顿教的说法,即没有经过小乘的阶梯而直接即说大乘,如华严经是。
(术语)顿教之说法也。不以小乘为阶梯而说大乘,直说破大乘也。如华严经是。(参见:顿教)
【佛学常见辞汇】
顿教的说法,即没有经过小乘的阶梯而直接即说大乘,如华严经是。
顿渐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顿教与渐教也。以判诸大乘教。又曰渐顿。(参见:渐顿教)
【佛学常见辞汇】
顿教与渐教。顿教是立刻速成的教法;渐教是逐渐成功的教法。
(术语)顿教与渐教也。以判诸大乘教。又曰渐顿。(参见:渐顿教)
【佛学常见辞汇】
顿教与渐教。顿教是立刻速成的教法;渐教是逐渐成功的教法。
顿写
【佛学大辞典】
(仪式)又曰顿经,一日经。于一座疾书法华经也。为追福而修之。
(仪式)又曰顿经,一日经。于一座疾书法华经也。为追福而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