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动员令(动员令)  拼音:dòng yuán lìng
呈奉总统核定,由国防部命令颁布,而实施军队动员的命令。
《漢語大詞典》: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颁布。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了农民平分土地的原则;在农村设立兵农合一的乡官制度;废除封建买卖婚姻。纲领主张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具有推翻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精神,但带有浓厚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漢語大詞典》:爷降节(爺降節)
太平天囯 颁布新历时所规定的纪念“天父上帝下凡”的节日。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天历六节并命史官作月令诏》:“三月初三爷降节, 天囯 邇来共一家。”参阅《太平天囯文书汇编》卷一。
《国语辞典》:令出如山  拼音:lìng chū rú shān
命令一经颁布,不得更改,必须澈底执行。参见「令出惟行」条。《官场现形记》第一三回:「果然现任县太爷,一呼百诺,令出如山。」
《国语辞典》:令出惟行  拼音:lìng chū wéi xíng
语出《书经。周官》:「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指法令既已颁布,惟有依令澈底实行。《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在人家瞧著,这康太尊也总算是令出惟行了。」也作「令出必行」、「令出如山」。
《国语辞典》:令出必行  拼音:lìng chū bì xíng
法令既已颁布,则必澈底执行。参见「令出惟行」条。如:「训练精良的部队应该是令出必行。」
《国语辞典》:紧急命令(紧急命令)  拼音:jǐn jí mìng lìng
国家遇有紧急事变时,颁布命令,取消原有的国民自由权,称为「紧急命令」。
《国语辞典》:注音符号(注音符号)  拼音:zhù yīn fú hào
标注汉字字音的符号。分为二式:第一式即民国七年由教育部颁布推行的注音字母ㄅ、ㄆ、ㄇ、ㄈ等;第二式于民国七十五年公告,取代民国十七年制订的「国语罗马字」,仍用a、b、c等来译汉字的音。
《国语辞典》:标准制(标准制)  拼音:biāo zhǔn zhì
指我国度量衡采用的万国权度通制。自我国政府颁布以公尺作长度单位、公斤作重量单位、公升作容量单位后,改称为「标准制」。
《国语辞典》:红五类(红五类)  拼音:hóng wǔ lèi
西元一九六六年九月一日大陆颁布所谓的红卫兵组织条例,其中规定参加红卫兵的条件为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军人、革命干部、革命先烈等五种身分的子女,统称为「红五类」。
《国语辞典》:薙发令(薙发令)  拼音:tì fǎ lìng
满清入关后,对汉人颁布的剃头留辫的法令。采取高压手段执行,曾有「留发不留头」的说法。
《漢語大詞典》:飞行管制
根据国家颁布的航空法规和飞行规则,对在飞行中的航空器进行强制性监督与管理。目的是防止航空器互撞和航空器与地面建筑物相撞,维持飞行秩序。
《國語辭典》:百日维新(百日維新)  拼音:bǎi rì wéi xīn
清末自甲午战败后,中国朝野有志之士便提倡维新变法,其领导人物康有为以著书立论,发行中外公报主张变法,亦曾数次上书德宗,要求改革。其学生梁启超则于上海主编时务报,鼓吹变法图强。至清光绪二十四年(西元1898)德宗下诏变法,以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推行新政。但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守旧派反对变法,于是发动政变,德宗被幽禁,康、梁逃亡日本。因历时仅一百零三天,故称为「百日维新」。又因是年为戊戌年,故称为「戊戌变法」。
《漢語大詞典》:颁榜(頒榜)
颁布告示。《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只因 郭令公 留守京师,颁榜远近旅店,不许容留面生歹人。”
《漢語大詞典》:班谕(班諭)
颁布谕旨。新唐书·韦处厚传:“﹝ 处厚 ﹞曰:‘春秋大义灭亲,内恶必书,以明逆顺;正名讨罪,何所避讳哉!’遂奉教班諭。”
分類:颁布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