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录屏风姓字
 
御屏录
 
御笔亲题名姓

相关人物
宋太宗
 
宋真宗


《玉海》卷九十一
梁晁守吉州,太宗记其姓名于御屏。……吕夷简治开封有声,真宗识其姓名于屏风。
《宋朝事实类苑》卷九〈名臣事?二·吕文靖凡三事·三〉~0~
吕许公夷简为郡守,上言乞不税农器。真宗知其可为宰相,记名殿壁,后果正台席。
《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吕夷简列传〉~0206~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进龙图阁直学士,再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循吏列传·序言〉~566~
太宗尝曰:「朕思天下事,丙夜不安枕,永惟治人之本,莫重刺史,故录姓名于屏风,卧兴对之,得才否状,辄疏之下方,以拟废置。」

《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八〈贡举一·总叙进士科〉~322~
进士为时所尚久矣,是故俊人由此出者,终身为文人。故争名常切,为时所弊。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俱捷谓之同年,有司谓之座主、京兆府考而升者,谓之等第;外府不试而贡者,谓之拔解;将试相保,谓之合保;群居而赋,谓之私试;造请权要,谓之关节;激扬声价,谓之还往;既捷,列姓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名。
《唐摭言》卷三〈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
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南部新书》卷乙
韦肇初及第,偶于慈恩塔下题名,后进慕效之,遂成故事。
《唐摭言》
神龙以来,杏园宴后,皆于慈恩塔下题名,童年中推善书者纪之。……白乐天一举及第,诗曰:「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时年二十七。
《雍录》卷十〈寺观·慈恩寺〉~507~
钱希白南部新书则曰:「韦肇初及第,偶于慈恩塔下题名,后人慕效,遂为故事。」
《國語辭典》:题名(題名)  拼音:tí míng
1.题记姓名。如:「题名留念」。
2.唐代举人及第后有曲江会题名席,进士张莒亦有雁塔题名的故事,因此以题名为应考录取之意。如:「金榜题名」。
3.文体名。为留下纪念或表扬人事而作的文字。清。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题名〉:「按题名者,纪识登览寻访之岁月与其同游之人也,其叙事欲简而赡,其秉笔欲健而严,独昌黎集有之,亦文之一体也。」
4.作品的命名。如:「有新作出版,请长辈题名。」
5.说出来。《警世通言。卷三六。皂角林大王假形》:「莫怪,不知道是真的。若得回东京,切莫题名!」
《國語辭典》:题名录(題名錄)  拼音:tí míng lù
唐宋以后,将会试及第同榜者的姓名、年龄、籍贯等汇编成册,称为「题名录」。《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我是前日到的家,看见题名录了。知道老弟高中了,所以今日特来贺喜。」
《漢語大詞典》:题名道姓
犹言指名道姓。谓对人不尊敬。 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这个穷弟子孩儿,要钱则要钱,题名道姓怎的。”《金瓶梅词话》第九一回:“你进门几日,就题名道姓叫我,我是你手里使的人也怎的?”
分類:尊敬
《漢語大詞典》:题名会
唐 代进士试中,称同年,皆集会于 长安 慈恩寺塔 ,列书姓名,以资纪念,谓之“题名会”。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进士﹞既捷,列书其姓名於 慈恩寺塔 ,谓之题名会。”
《漢語大詞典》:题名乡会
宋 代进士及第,各集同乡于佛寺,列书姓名,以资纪念,谓之题名乡会。 宋 赵昇 朝野类要·题名:“进士及第,各集乡人于佛寺,作题名乡会,此起于 唐 之 慈恩寺塔 也。若官司州县厅事,各立题碑者,盖备遗亡尔。”
《國語辭典》:雁塔题名(雁塔題名)  拼音:yàn tǎ tí míng
唐朝新科进士于皇帝赐宴后,须前往长安慈恩塔题写姓名。见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一。王禹玉》。后比喻科举中试,金榜题名。元。郑光祖《㑳梅香》第三折:「你若是凤墀得志,雁塔题名,可早来呵。」
《國語辭典》:雁塔  拼音:yàn tǎ
座落于今陕西省长安县南的塔楼。旧有雁塔二座;一在慈恩寺,称为「大雁塔」;一在荐福寺,称为「小雁塔」。
《國語辭典》:金榜题名(金榜題名)  拼音:jīn bǎng tí míng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榜单。金榜题名指考试被录取,名登金榜之上。《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旬日之间,金榜题名,已登三甲进士。」明。高明《琵琶记。伯喈牛宅结亲》:「这姻缘不俗,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也作「金榜挂名」。
《國語辭典》:具名  拼音:jù míng
1.签名、署名。如:「小惠常收到一些不具名的爱慕者送来的礼物。」
2.详尽列举其名。如:「救灾物品大量涌进,来不及逐一具名在捐赠名单。」宋。梅尧臣〈和答韩子华饷子鱼〉诗:「南方海物难具名,子鱼珍美无与并。」
《國語辭典》:标名(標名)  拼音:biāo míng
题名,列举其名。《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序》:「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證者,乃著之云。」
《漢語大詞典》:名题(名題)
(1).名称标题。晋书·束晳传:“ 汲郡 人 不準 盗发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得竹书数十车……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
(2).犹题名。《封神演义》第四二回:“丹心贯乎白日,忠贞万载名题。”
分類:题名标题
《漢語大詞典》:标目(標目)
(1).标立名目。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考其滥觴所出,起於 司马氏 。案 马 《记》以史制名, 班 持 汉 标目。”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使 熹 果无学术歟?人何用仰之;果有学术歟?其相与从之者,非欲强自标目以劝人为忠为孝者,乃所以为人材计,为国家计也。”
(2).指标立的名目。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六诗三笔,见南士之论文, 杜 诗 韩 笔,亦 唐 人之标目。”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若第二法,则‘侦探’、‘言情’等,种种标目,似无不妥。”
(3).题名。 明 李东阳 《〈七贤过关图〉跋》:“又尝闻吾友 倪文毅公 岳 称其父 文僖公 尝得旧图,人各有标目,有 王维 、 史白 者,而不能悉记也。” 明 袁宏道 《看梅用前韵》:“气条繁蕊乱高清,引得时流妄标目。” 清 李调元 《〈诗人主客图〉序》:“ 唐 张为 撰诗人主客图一卷,所谓主者, 白居易 、 孟云卿 、 李益 、 鲍溶 、 孟郊 、 武元衡 ,皆有标目。”
(4).谓给人起绰号。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公 元 祐时既登禁林,以高才狎侮诸公卿,率有标目,殆徧也,独於 司马温公 不敢有所重轻……及归舍,方卸巾弛带,乃连呼曰:‘司马牛!司马牛!’”
(5).显扬。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逢 ( 甄逢 )能行身,幸於方州大臣,以标目其先人事,载之天下耳目,彻之天子,追爵其父第四品。”一本作“ 标白 ”。
(6).古代戏曲开场白的引子。用以介绍全剧梗概。如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第一出的小标题“标目”即是。
《國語辭典》:及第  拼音:jí dì
旧称科举中试为「及第」。《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凡秀才,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第为及第。」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老夫自到京师,一举及第,官拜参知政事。」
《國語辭典》:款识(款識)  拼音:kuǎn zhì
1.钟鼎彝器上所刻的文字和花纹。凹者为款,凸者为识。
2.书画上的落款和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