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风俗人情(風俗人情)  拼音:fēng sú rén qíng
一个地方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风俗人情。」唐。杜牧 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三十年来王师攻击,利与不利,其所来由,明白如彩画,一一可以目睹。」《黄绣球》第一回:「对你讲了罢,我实为我们村上的风俗人情败坏到不成样子,名为自由村,自己村上的人全不知振作,反被外村人挟制,受外村人蹧蹋。」
《國語辭典》:风俗习惯(風俗習慣)  拼音:fēng sú xí guàn
一个国家、民族或地方在较长时间里形成并流行的风尚和习惯。如:「中秋节吃月饼是很多华人的风俗习惯。」
《漢語大詞典》:风通道会
谓风尚人情有共同处。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 负 殊 至 姑臧 , 张瓘 见之曰:‘我, 晋 臣也;臣无境外之交,二君何以来辱?’ 负 殊 曰:‘ 晋 王与君邻藩,虽山河阻絶,风通道会,故来脩好,君何怪焉!’”
《漢語大詞典》:功夫茶
亦作“ 工夫茶 ”。
(1). 闽 粤 一带的一种饮茶风尚。 清 施鸿保 《闽杂记·功夫茶》:“ 漳 泉 各属,俗尚功夫茶。器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盂公壶,杯极小者,名若深杯。茶以 武夷 小种为尚……饮必细啜久咀,否则相为嗤笑。”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
(2).指饮功夫茶所用的茶叶。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工夫:“今采茶者不用日晒,于怀中熨乾,名工夫茶。”
《漢語大詞典》:革斁刬浇(革斁剗澆)
谓革除败坏的风尚。 唐 王履贞《辟雍赋》:“革斁剗浇,何莫由之而克著。化人成俗,靡不因兹而允臧。”
《國語辭典》:敦世厉俗(敦世厲俗)  拼音:dūn shì lì sú
使民俗敦厚,世风振兴。宋。苏轼〈御试制科策〉:「欲兴利除害,则无其人,欲敦世厉俗,则无其具。」也作「敦风厉俗」。
《漢語大詞典》:化民成俗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宋 曾巩 《劝学诏》:“夫心无蔽,故施之於己则身治而家齐,推之於人则官脩而政举,其流及远,则化民成俗,常必繇之。”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前哲化民成俗之道,礼乐并重。” 孙中山 《兴中会章程》:“切实讲求富国强兵之学,化民成俗之经。”
《漢語大詞典》:榜下捉婿
挑选科举考试榜上有名者为婿。 宋 时的一种风尚。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本朝贵人家选壻於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壻’……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於榜下捉壻,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
《國語辭典》:世道人心  拼音:shì dào rén xīn
社会的风气、教化及人心的趋向。《明史。卷二八二。儒林传。序》:「所关于世道人心者甚钜,是以载籍虽繁,莫可废也。」
《漢語大詞典》:浇浅(澆淺)
谓风尚浮薄。《淮南子·齐俗训》:“百姓糜沸,豪乱暮行逐利,烦拏浇浅。” 明 何景明 《〈武功县志〉序》:“风尚浇浅而德实靡贞,其治不可长也。”
分類:风尚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