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士风(士風)
(1).士大夫的风度。南史·江夷传:“稍歷军校,容表有士风。”
(2).士大夫的风气。 唐 白居易 《祭中书韦相公文》:“惟公世禄官业,家行士风,茂学清词,冲襟弘度。”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晏元献》:“西清诗话云:‘ 元献 初罢政事,守 亳社 ,每嘆士风彫落。’” 明 黄绾 《明道编》卷四:“使官箴日败,风俗日坏;使君子无以自立,良善无以安生,生民日困而莫之救。士风之弊,政化之蠹,莫甚於此。”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粤稽古昔,其设科拔擢,亦有制定章程,第名实不符,士风日下。”
《漢語大詞典》:风义(風義)
讽谏评议。晋书·陆机传:“奇伟则 虞翻 、 陆绩 、 张惇 以风义举政。”一本作“ 讽议 ”。
分類:讽谏评议
《國語辭典》:风标(風標)  拼音:fēng biāo
格调、标帜。《魏书。卷二一。献文王传下。彭城王协传》:「汝亲则宸极,位乃中监,风标才器,实足师范。」《南史。卷七二。文学传。论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
《國語辭典》:丰姿  拼音:fēng zī
容貌姿态。《西游记》第一回:「里面走出一个仙童,真个丰姿英伟,象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出:「昨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丰姿秀丽。」
《國語辭典》:风致(風致)  拼音:fēng zhì
风采神韵。《新唐书。卷一八二。崔珙传》:「子远,有文而风致整峻,世慕其为。」也作「韵致」。
《漢語大詞典》:风期(風期)
(1).犹风信。 南朝 梁 任昉 《为庾杲之与刘居士虬书》:“胜寄冥通,谅有风期之迟。” 隋 虞世基 《秋日赠王中舍》诗:“伊昔风期早,金兰信为宝。”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风期终破浪,水怪莫飞涎。” 仇兆鳌 注:“风期,恐是言风信。”
(2).风度品格。晋书·习凿齿传:“其风期俊迈如此。”世说新语·言语“贫道重其神骏” 刘孝标 注引《高逸沙门传》:“﹝ 支道林 ﹞少而任心独往,风期高亮。”
(3).犹友谊、情谊。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倾意气於一言,缔风期於千祀。” 宋 司马光 《河上督役怀器之寄呈公明叔度时器之鞫狱沧州》诗:“曾无礼节间,但以风期亲。”
(4).风光。 唐 李白 《游敬亭寄崔侍御》诗:“相去数百年,风情宛如昨。”
《漢語大詞典》:官仪(官儀)
(1).官府的礼仪。 宋 苏轼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典礼从 周 旧,官仪与 汉 隆。” 宋 曾巩 《谢赐〈唐六典〉表》:“窃典故之绪餘,少裨寡陋;审官仪之委曲,益励疲駑。” 宋 岳珂 愧郯录·鱼袋:“国初,承 五季 草创,官仪未备。”
(2).做官者的仪容风度。 明 沈鲸《双珠记·月下相逢》:“乍瞻雅范,颇露官仪。二位莫非微服过 宋 者乎?”
《漢語大詞典》:胜会(勝會)
(1).犹盛会。 唐 张又新 《三月五日陪大夫泛长沙东湖》诗:“从今留胜会,谁看画 兰亭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杜慎卿 道:‘我心里想做一个胜会,择一个日子,捡一个极大的地方,把这一百几十班做旦脚的都叫了来,一个人做一齣戏。’”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全镇的人惟恐这一团火热的兴致冷淡下来,以致失了难得的游乐的胜会,便一致鼓动着,怂恿着,要把它搞得无以复加地热闹繁盛才快心。”
(2).谓脱略的兴会,不凡的风度。晋书·谢尚传:“﹝ 尚 ﹞始到府通謁, 导 ( 王导 )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鴝鵒舞》,一坐倾想,寧有此理不?’ 尚 曰:‘佳!’便著衣幘而舞。 导 令坐者抚掌击节, 尚 俯仰在中,傍若无人。”世说新语·品藻“人有问太傅 子敬 可是先辈谁比”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献之 文义并非所长,而能撮其胜会,故擅名一时,为风流之冠也。”
《國語辭典》:风姿(風姿)  拼音:fēng zī
丰美的姿容。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牵红丝娶妇》:「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
《漢語大詞典》:高韵(高韻)
(1).高雅。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子诚喜惧於劝沮,焉识玄旷之高韵哉。”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帝自受法,出入六年,意旨清畅,高韵自许。” 明 宋濂 《兰隐亭记》:“虽海外名香旃檀婆律之属,不足喻其高韵也。”
(2).高雅的诗文。《宋书·谢灵运传论》:“缀 平臺 之逸响,採 南皮 之高韵,遗风餘烈,事极 江 右。” 五代 齐己 《题玉泉寺》诗:“高韵双悬 张曲江 ,联题兼是 孟襄阳 。”
(3).高雅的风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冀州 刺史 杨淮 二子 乔 与 髦 ,俱总角为成器。 淮 与 裴頠 、 乐广 友善,遣见之。 頠 性弘方,爱 乔 之有高韵,谓 淮 曰:‘ 乔 当及 卿 , 髦 小减也。’” 宋 陆游 《答福州察推启》:“高韵照人,清言絶俗。”
《國語辭典》:气韵(氣韻)  拼音:qì yùn
1.文章、书画的风格、韵味。《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史臣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
2.人的神采气度。唐。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诗之二:「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
《漢語大詞典》:风规(風規)
讽谏规劝。文选·张衡〈东京赋〉:“故 相如 壮《上林》之观, 扬雄 逞《羽猎》之辞,虽系以隤墙填壍,乱以收罝解罘,卒无补於风规,祇以昭其愆尤。” 薛综 注:“规,犹諫也。”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其词何亹亹,宛若对风规。”
分類:讽谏规劝
《漢語大詞典》:风裁(風裁)
(1).风宪;风纪。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廷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宋书·孔琳之传:“﹝尚书令臣 羡之 ﹞亏损国威,无大臣之体,不有準绳,风裁何寄。” 明 唐顺之 《答舒云川巡按书》:“执事之使於 江 南也,輶车所至,风裁凛然。”
(2).指依法裁处。明史·华允诚传:“遂使直指风裁徒徵事件,长吏考课惟问钱粮。”
(3).指刚正不阿的品格。 宋 秦观 《财用上》:“士大夫矫枉过直,邈然以风裁自持,不復肯言财利之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尔风裁峭洁,志概激壮。” 清 许迎年 《莱阳二姜先生祠》诗:“黄门高节著 莱阳 ,伯仲风裁在抗章。”
(4).指文学作品刚劲有力的风格。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古梅:“ 萧东之 《古梅》二絶……甚有风裁。”
(5).风度神采。 唐 黄滔 《祭宋员外文》:“德木千寻,人材八尺。夐云鹤於风裁,濊陂湖於胷臆。” 宋 叶适 《李仲举墓志铭》:“始, 仲举 使余与 深之 游,余甚幼,而能记 仲举 言行,象其风裁,至今想见之。” 元 揭傒斯 《集贤大学士赵国公王开府庆八十应制》诗:“霜简惊风裁,天官肃羽仪。”一本作“ 风采 ”。
《國語辭典》:风仪(風儀)  拼音:fēng yí
风采仪容。南朝齐。王俭〈太宰褚彦回碑文。序〉:「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雪等润。」《南史。卷三二。张邵传》:「畅随宜应答,吐属如流,音韵详雅,风仪华润。」
《漢語大詞典》:清致
(1).清雅的风度;美好的情趣。南史·柳世隆传:“长子 悦 ,字 文殊 ,少有清致。” 宋 张道洽 《咏梅》之二:“纔有梅花便不同,一年清致雪霜中。”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徜徉处,过雨苍苔满地,桐阴何限清致。”
(2).谓清雅而有风致。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咏此四絶句岂不清致,大志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