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风趣(風趣)  拼音:fēng qù
1.风格、意趣。南朝梁。沈约〈与约法师书悼周舍〉:「周中书风趣高奇,志托夷远。」
2.幽默风雅,耐人寻思。如:「演讲者风趣的谈吐,使得听众频频发出笑声。」
《国语辞典》:风趣横生(风趣横生)  拼音:fēng qù héng shēng
形容非常幽默、诙谐。《清史稿。卷五○四。艺术传三。高其佩传》:「或已成羊而起立,或将成而未起,或半成而未离为石,风趣横生。」
分类:幽默诙谐
《漢語大詞典》:大煞风趣(大煞風趣)
同“ 大煞风景 ”。 郭沫若 《〈孔雀胆〉故事补遗二》:“三十未嫁,不近情理,如作为再醮亦无根据,且觉大煞风趣,因此我仍照原拟未改。”
《國語辭典》:诙谐(詼諧)  拼音:huī xié
谈话风趣、幽默。《大宋宣和遗事。元集》:「每燕饮,则自为倡优之事,杂以市井诙谐,以为笑乐。」
《國語辭典》:关风(關風)  拼音:guān fēng
看风景。《西游记》第七二回:「师父在马上坐得困了,也让他下来关关风是。」
《國語辭典》:无趣(無趣)  拼音:wú qù
没有趣味、情趣。《红楼梦》第一五回:「那丫头听见,丢下纺车,一径去了。宝玉怅然无趣。」《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如今姚世兄不见了,不但姚老夫子发急,连著贾家兄弟三个,也觉著无趣。」
《漢語大詞典》:不韵(不韻)
(1).不风雅;不风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支 曰:‘贫道重其神骏。’”《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众人齐笑道:‘对此好花明月,美酒清歌,真乃赏心乐事,有何不美?却恁般凄楚,忒煞不韵!’”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冯佩伯》:“当佳景,对妙人,何不领略清光,共诉素心,乃必强掉文袋,徵经据典,搜索枯肠,抑何不韵乃尔。”
(2).不押韵,失韵。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殆由史野异製,工拙殊科,故器或无铭,铭或不韵。”
《國語辭典》:幽默  拼音:yōu mò
1.寂静无声。《楚辞。屈原。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唐。柳宗元〈闵生赋〉:「合喙而隐志兮,幽默以待尽。」
2.一种诙谐风趣而充满机智、意味深长的辞令,可让听者发出会心一笑。为英语humour的音译。如:「适度的幽默可以自娱娱人,增添生活情趣,增进人际关系。」「他巧用幽默的言谈,轻松化解了让人难堪的局面。」
《國語辭典》:谐趣(諧趣)  拼音:xié qù
诙谐有趣。如:「他谐趣、幽默的言谈,把大家都逗笑了。」
分類:诙谐风趣
《國語辭典》:机趣(機趣)  拼音:jī qù
巧妙自然的风致。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七出:「太极图中生意好,鸢鱼机趣滔滔,渊源夙仰泰山高。」
分類:风趣五部
《漢語大詞典》:诽谐(誹諧)
诙谐,有风趣。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 侯白 ﹞好为诽谐杂説,人多爱狎之。”
分類:诙谐风趣
《漢語大詞典》:谐句(諧句)
风趣的语句。 萧乾 《银风筝下的伦敦》:“破屋栋、送奶车、举重机上全悬着饱经风霜的国旗,颓壁上写着种种谐句。”
分類:风趣语句
《國語辭典》:议论风生(議論風生)  拼音:yì lùn fēng shēng
形容论析事理极为生动而幽默。明。朱国桢《涌潼小品。卷二九。刘罗陶仙游》:「贵乡罗近溪健甚,前来就余潭。昨又来,皆竟日,议论风生,胜昔时。」
《國語辭典》:谈论风生(談論風生)  拼音:tán lùn fēng shēng
谈话时兴致高昂,生动有趣。《聊斋志异。卷一。青凤》:「生素豪,谈论风生,孝儿亦倜傥;倾吐间,雅相爱悦。」也作「谈吐风生」。
《漢語大詞典》:谈吐生风(談吐生風)
谈话机敏风趣。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田荔裳》:“则其人殊魁梧俊伟,谈吐生风。”《黑籍冤魂》第一回回目:“烟霞成癖举国若狂,谈吐生风庶人好议。”亦作“ 谈吐风生 ”。《黑籍冤魂》第二一回:“一呼一吸兴致豪,并不风生议论高。”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五:“区上谈吐了解他,只觉得他谈吐风生,学问渊博,对他非常客气,也就相信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