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冰生颊
 
绕齿冰霜
 
论兵齿颊带霜寒
 
风霜生颊齿


《苏轼诗集》卷四十〈寄高令〉
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舟到海涯。
《东坡乐府》卷下〈浣溪沙〉
怪见眉间一点黄。诏书催发羽书忙。从教娇泪洗红妆。上殿云霄生羽翼,论兵齿颊带风霜。归来衫袖有天香。
典故
风霜生白简


《昭明文选》卷四十〈弹事笺奏记·弹事·奏弹王源〉~86~
臣等参议,请以见事免源所居官,禁锢终身,辄下禁止视事如故。源官品应黄纸,臣辄奉白简以闻。臣约诚惶诚恐,云云。
《全唐诗》卷五十三〈和姚给事寓直之作〉
清论满朝阳,高才拜夕郎。还从避马路,来接珥貂行。宠就黄扉日,威回白简霜。柏台迁鸟茂,兰署得人芳。禁静钟初彻,更疏漏渐长。晓河低武库,流火度文昌。寓直恩徽重【寓直光辉重】,乘秋藻翰扬。暗投空欲报,下调不成章。
《國語辭典》:风霜(風霜)  拼音:fēng shuāng
1.风和霜。唐。杜审言〈赠苏味道〉诗:「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
2.比喻艰辛,多指行旅而言。《红楼梦》第六四回:「果然年迈的人,禁不住风霜伤感,至夜间便觉头闷心酸,鼻塞声重。」
3.比喻峻厉。《南齐书。卷二八。崔祖思传》:「以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
4.所经历的岁时。比喻人阅历世故多。如:「饱阅风霜」。
《国语辞典》:字挟风霜(字挟风霜)  拼音:zì xié fēng shuāng
形容文章笔法凌厉严正。语本《西京杂记》卷三:「淮南王安著鸿烈二十一篇。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号为淮南子,一曰刘安子,自云:『字中皆挟风霜。』」
《分类字锦》:风霜之任(风霜之任)
通典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分类:台谏
《國語辭典》:饱经风霜(飽經風霜)  拼音: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形容历经许多艰辛困苦。如:「他饱经风霜的脸上透著一股刚气。」也作「饱经霜雪」。
《分类字锦》:聊避风霜(聊避风霜)
庾信小园赋余有数亩敝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
分类:庵庐
《國語辭典》:尘露(塵露)  拼音:chén lù
1.尘埃和露水。比喻细微不足道。《抱朴子。内篇。释滞》:「况学仙之士,未必有经国之才,立朝之用,得之不加尘露之益。」
2.风霜。《宋书。卷八五。谢庄传》:「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
《漢語大詞典》:严枯(嚴枯)
谓因风霜严急而草木无生机。 清 谢文荐 《元日夜坐》诗:“竹柏共严枯,飘萧犹英色。”
《漢語大詞典》:露木
指经受着风霜露雪考验的树木。南齐书·王融传:“春庚秋蟀,集候相悲;露木风荣,临年共悦。” 前蜀 贯休 《和杨使君游赤松山》:“乳猿剧黠掛险树,露木翠脆生诸峯。”
《国语辞典》:南枝北枝  拼音:nán zhī běi zhī
南枝向阳而暖,北枝遭风霜而寒。比喻人的客观境遇顺逆不同。语本唐。李峤〈鹧鸪〉诗:「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国语辞典》:霜舂雨薪  拼音:shuāng chōng yǔ xīn
冒著风霜舂米,冒著雨雪打柴。形容劳苦操作。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娥志坚行苦,霜舂雨薪,不倦筋力。」
《漢語大詞典》:辰放氏
传说中的人物。最初教民穿兽皮以抵御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