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容裔  拼音:róng yì
1.水流荡漾的样子。三国魏。曹丕〈济川赋〉:「临济川之鲁淮,览洪波之容裔。」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四。会合联句》:「维水容裔,维山巃嵷。」
2.随风飘荡。《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南朝宋。谢庄〈怀园引〉:「还流兮潺湲,归烟容裔去不旋。」
3.从容自适。《文选。左思。吴都赋》:「翕习容裔,靡靡愔愔。」《文选。江淹。杂体诗。谢光禄》:「行光自容裔,无使弱思侵。」
《漢語大詞典》:枯蓬
(1).枯干的蓬草。 唐 黄滔 《送友人游边》诗:“野烧枯蓬旋,沙风匹马衝。”
(2).枯蓬随风飘荡,因亦以之喻行踪不定。 宋 陆游 《宿仙霞岭下》诗:“吾生真是一枯蓬,行遍人间路未穷。” 明 刘基 《少年行》:“逝水不可挽,枯蓬安所依。”
《漢語大詞典》:风袂
指随风飘动的衣袖。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寄乐天〉》:“风袂去时挥,云帆望中失。” 元 王恽 《登凌云阁》诗:“布衣尘满戴儒冠,风袂来登上将坛。”
《漢語大詞典》:云旌(雲旍)
(1).状如旌旗的云气。吕氏春秋·明理:“其云状有若犬若马……有其状若悬釜而赤,其名曰云旍。” 高诱 注:“云气之象旍旗者。”
(2).像云一样多的旗。宋书·谢晦传:“云旍首路,组甲耀川。”
分類:旌旗云气
《國語辭典》:猗靡  拼音:yī mǐ
1.相随或随风摇动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扶舆猗靡,翕呷萃蔡。」
2.情深的样子。《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二:「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漢語大詞典》:风幌(風幌)
指随风飘动的帷幔。 唐 白居易 《前亭凉夜》诗:“露簟色似玉,风幌影如波。” 宋 秦观 《南歌子》词之二:“月屏风幌为谁开?天外不知音耗,百般猜。”
《漢語大詞典》:县旌(縣旌)
亦作“ 县旍 ”。
(1).悬挂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史记·苏秦列传:“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
(2).悬挂旌旗。喻标榜。后汉书·崔駰传:“叫呼衒鬻,县旌自表,非 随 和 之宝也。”
(3).指进军。汉书·陈汤传:“县旌万里之外,扬威 昆山 之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刘备 薨于 白帝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文帝 问曰:‘ 吴王 若欲脩宿好,宜当厉兵江关,县旍 巴 蜀 ,而闻復遣脩好,必有变故。’”
《漢語大詞典》:鹤开(鶴開)
如鹤展翅。比喻文风飘逸。 南朝 梁元帝 《黄门侍郎刘孝绰墓志铭》:“曰风曰雅,文章动神,鹤开 阮瑀 ,鹏翥 杨循 。”
《漢語大詞典》:风馨(風馨)
(1).风飘香气。
(2).犹流芳。 唐 陈黯 《辩谋》:“古今语帝王者,必首於 尧 舜 ;论功德者,无出於 禹 稷 。风馨亿龄,不復磨灭。”
《漢語大詞典》:飘飐(飄颭)
指旗帜随风飘扬。《东周列国志》第三八回:“ 原伯贯 抬头一望,见山上飞龙赤旗飘颭。”《“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出发后,军乐洋洋,国旗飘颭。”
《国语辞典》:飘香屑(飘香屑)  拼音:piāo xiāng xiè
临风飘洒或燃烧百和香之类的香料。南唐。李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词:「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漢語大詞典》:县旆(縣斾)
旗帜悬空随风飘荡。喻心神不定。 南朝 齐 谢朓 《后斋回望》诗:“ 巩 洛 常睠然,摇心似县斾。”参见“ 县旌 ”。
《漢語大詞典》:县旌(縣旌)
亦作“ 县旍 ”。
(1).悬挂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史记·苏秦列传:“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
(2).悬挂旌旗。喻标榜。后汉书·崔駰传:“叫呼衒鬻,县旌自表,非 随 和 之宝也。”
(3).指进军。汉书·陈汤传:“县旌万里之外,扬威 昆山 之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刘备 薨于 白帝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文帝 问曰:‘ 吴王 若欲脩宿好,宜当厉兵江关,县旍 巴 蜀 ,而闻復遣脩好,必有变故。’”
《漢語大詞典》:杨柳浪(楊柳浪)
形容柳枝随风飘拂,起伏如浪。 宋 刘过 《满江红·同襄阳帅泛湖》词:“拚冰壶沉醉,晚凉归去。侵岸一篙杨柳浪,过云几点荷花雨。”
《国语辞典》:漂零蓬断(漂零蓬断)  拼音:piāo líng péng duàn
漂泊零落,如同断了根的蓬草,随风飘荡。明。杨珽《龙膏记》第二出:「只是汉庭无狗监之游扬,北海乏孔融之赏鉴,以故漂零蓬断,世业渐彫。」
《国语辞典》:心旌摇曳(心旌摇曳)  拼音:xīn jīng yáo yì
思绪如随风飘动的旗帜。比喻心思起伏,不能自持。《孽海花》第五回:「一张小嘴,恰似新破的榴实,不觉看得心旌摇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