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棼烟(棼煙)
缭乱的烟雾。形容漫布飘忽之状。 清 曹寅 《蚊》诗:“草壤随方聚,棼烟薄市斜。”
《漢語大詞典》:砉欻
象声词。形容微小飘忽的声音。 唐 韩愈 《送穷文》:“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欻嚘嚶。”
《國語辭典》:荡荡悠悠(蕩蕩悠悠)  拼音:dàng dàng yōu yōu
摇晃、飘流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却说关公一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
分類:飘忽
《國語辭典》:神魂飘荡(神魂飄蕩)  拼音:shén hún piāo dàng
心神恍惚,难以自持。《三国演义》第八回:「见绣帘内一女子往来观觑,微露半面,以目送情。布知是貂蝉,神魂飘荡。」《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觉得翠眉含娇,丹唇启秀,又似有一阵幽香沁入肌骨,不禁神魂飘荡。」也作「神魂摇荡」。
《漢語大詞典》:神魂荡扬
1.形容精神飘忽。
分類:精神飘忽
《國語辭典》:神魂荡飏(神魂蕩颺)  拼音:shén hún dàng yáng
心神恍惚,难以自持。《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宣教方在神魂荡飏之际,恰像身子不是自己的。」也作「神魂摇荡」。
分類:精神飘忽
《漢語大詞典》:冉冉悠悠
行动飘忽貌。 唐 刘言史 《送婆罗门归本国》诗:“行多耳断金环落,冉冉悠悠不停脚。”云笈七籤卷六四引《金丹诀·金华玉女说丹经》:“六宫宫主及众真飞仙,冉冉悠悠,退杳隐冥。”
分類:行动飘忽
《國語辭典》:眇眇忽忽  拼音:miǎo miǎo hū hū
渺茫不清。汉。司马相如〈子虚赋〉:「眇眇忽忽,若神仙之髣髴。」明。王鏊〈洞庭两山赋〉:「中有山焉,七十有二,眇眇忽忽,如蓬壶方丈之彷佛。」
分類:飘忽微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