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姗姗(姍姍)  拼音:shān shān
1.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参见「姗姗来迟」条。
2.形容气度高雅,飘逸洒脱。《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老者生得童颜鹤发,仙骨姗姗。」《花月痕》第七回:「丹晕、曼云自是好脚色;掌珠、秋香秀骨姗姗,也过得去。」
《國語辭典》:姗姗来迟(姍姍來遲)  拼音:shān shān lái chí
形容女子迟步缓来的样子。典出《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后也用以形容人不依时赴会,害人苦等。如:「工作人员苦候了三小时,张大牌才到,而他还不知道自己姗姗来迟呢!」
《漢語大詞典》:黄衫
(1). 隋 唐 时少年穿的黄色华贵服装。隋书·麦铁杖传:“将渡 辽 ,谓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杀,尔当富贵。’”新唐书·礼乐志十二:“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
(2).泛指飘逸华丽的服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后跋》:“ 吴园次 弔 董少君 诗序云:当时才子,竞著黄衫;命世清流,为牵红线。”
(3).借指少年。 宋 陈克 《菩萨蛮》词:“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
(4).指行侠仗义的人。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余云黄衫、 押衙 ,非 君平 、 仙客 所能自为。” 清 寒食生 《乘龙佳话·牧龙》:“问君子,作黄衫,可相允?”《孽海花》第三回:“彼此日夜相思,甘为情死。但使无青鸟,客少黄衫,也只好藏之心中罢了。”参见“ 黄衫客 ”。
(5).古时吏役之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洪稚存 题某官《散賑图》云:‘……黄衫小吏足不停,村后村前更招手。’”
《國語辭典》:黄衫客(黃衫客)  拼音:huáng shān kè
唐蒋防所著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中的人物。为人重义气,见李益负心娶卢氏,霍小玉积思成疾,遂挟李益至霍小玉处,小玉一恸而死。
《國語辭典》:道貌  拼音:dào mào
人的面貌、神态。《三国演义》第三七回:「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國語辭典》:仙仙(僊僊)  拼音:xiān xiān
1.舞动的样子。《诗经。小雅。宾之初筵》:「舍其坐迁,屡舞仙仙。」
2.飘逸脱俗的样子。《庄子。在宥》:「意,毒哉,仙仙乎归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红线下世,毒哉仙仙。」
《漢語大詞典》:惊龙(驚龍)
形容举止飘逸洒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 王右军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亦形容笔势生动的书法。 宋 苏轼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诗:“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
《國語辭典》:轻飘(輕飄)  拼音:qīng piāo
轻盈灵活不呆滞。如:「他满怀喜悦,脚步轻飘的走在路上。」
《國語辭典》:轻忽(輕忽)  拼音:qīng hū
轻视忽略。《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
《漢語大詞典》:轻俊(輕俊)
亦作“ 轻雋 ”。
(1).轻清甘美。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粱米酒﹞芬芳酷烈,轻雋遒爽,超然独异,非黍秫之儔也。”
(2).飘逸潇洒。 宋 司马光 《乞罢提举官札子》:“彼年少则歷事未多,资浅则众所不服,轻俊则举措率易。”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姓 张 ,双名 舜美 ,年方弱冠,是一个轻俊标致的秀士,风流未遇的才人。” 清 刘大櫆 《郑节母传》:“见里中有年少轻俊自喜者,輒谓 牧 曰:‘此其人尔虽旧相识,不得以为友也。’”
(3).指飘逸潇洒的文士。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今中原豪杰,师尊 献吉 ,后俊开敏,服膺 何生 , 三吴 轻雋,后为 昌穀 左袒。”
(4).指诗文轻巧飘逸。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徐渊子词》:“﹝ 徐渊子 ﹞笔端轻俊,人品秀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杂剧院本:“至若《诌梅香》《倩女离魂》《墻头马上》等曲,非不轻俊,然不出房帷窠臼。” 清 王士禛 等师友诗传录:“其声情之儇利轻雋,与《竹枝》大同小异,与七絶微分,亦歌謡之一体也。”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目录跋》:“至若 黄初 、 甘露 之间, 子桓 、 子建 气体高朗, 叔夜 、 嗣宗 情识精微,始以轻雋为适意,时俗为自然。”
(5).轻盈俊美。 宋 史达祖 《双双燕·咏燕》词:“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釐等》:“俏娘儿,身材小,骨头轻俊。休把我满身上看做假星星。” 清 陈维嵩 《倦寻芳·竹逸堂紫牡丹感赋》词:“画堂左侧,綉槛东偏,朵朵轻俊。”
《國語辭典》:杳眇  拼音:yǎo miǎo
悠远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頫杳眇而无见,仰攀橑而扪天。」也作「杳渺」。
《國語辭典》:洒如  拼音:xiǎn rú
肃敬的样子。《礼记。玉藻》:「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
《漢語大詞典》:散朗
飘逸爽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谗险:“卿形虽散朗而内劲狭,以此处世,难得其死。”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父 良臣 ,有尘外趣,虽在田野,而散朗简远,言不及利,对之泊如也。”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 袁 应声曰:‘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忘,道不可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襟怀散朗,有 王夫人 林下风。”
分類:飘逸爽朗
《漢語大詞典》:艳逸(豔逸)
亦作“豓逸”。 艳美飘逸。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灵妃豓逸,时见江湄,丽服微步,流盼生姿。” 汉 王粲 《闲邪赋》:“夫何英媛之丽女,貌洵美而艳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是以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 唐 裴铏 《传奇·崔炜》:“夜将半,果四女伴 田夫人 至。容仪艳逸,言旨雅澹。”
分類:艳美飘逸
《漢語大詞典》:狂逸
(1).乱奔。南史·臧盾传:“ 南越 所献驯象,忽於众中狂逸,众皆骇散。”
(2).狂放不羁。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沉彬》:“ 彬 ,字 子文 , 高安 人也,天性狂逸,好神仙之事。” 明 杨慎 词品·潘逍遥:“ 潘閬 字 逍遥 ,其人狂逸不检,而诗句往往有出尘之语。”
(3).指书法奔放飘逸。 唐 任华 《怀素上人草书歌》:“古来草圣无不知,岂不知 右军 与 献之 ,虽有壮丽之骨,恨无狂逸之姿。”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张志和:“ 张志和 字 子同 , 会稽 人,性高迈不拘检,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十卷,书迹狂逸。”
《漢語大詞典》:鹤翥(鶴翥)
如鹤之高飞。比喻飘逸。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琱甍鹤翥,曳珠网於星津;绣桷虬伸,吐璿璫於月径。” 唐 卢照邻 《〈驸马都尉乔君集〉序》:“ 陆平原 龙惊学海,浮天泉以安流; 鲍参军 鹤翥文场,代黄金之平埒。”
分類:高飞飘逸
《國語辭典》:褊褼  拼音:pián xiān
衣服飘动的样子。明。张自烈《正字通。衣部》:「褼,褊褼,衣扬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