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艳曳(豔曳)
(1).艳丽飘逸。常形容美女的容态风姿。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 唐 白居易 《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绊惹舞人春艳曳,勾留醉客夜徘徊。”
(2).指落花飘扬。 唐 张乔 《杨花落》诗:“此时可怜杨柳花,縈盈艳曳满人家。”
《漢語大詞典》:轻雅(輕雅)
飘逸高雅。 叶圣陶 《搭班子》:“那人望见了 泽如 ,急速而又轻雅地走前几步,曲起两臂,似乎要作揖的样子。”
分類:飘逸高雅
《漢語大詞典》:灵体(靈體)
(1).神灵的体态。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復形,御轻舟而上泝。”
(2).飘逸的形体。 晋 傅咸 《羽扇赋》:“凤凰于飞,翽翽其羽,况灵体以遐翔,匪六翮其焉举。”
(3).具有神奇威力的物体。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三)》:“这时的宗教渐渐离开自然界和物质,神遂全为离于现实界的不可思议的灵体。”
(4).指人。人为万物之灵,故称。 许地山 《空山灵雨·光的死》:“因为他走的时候脸上常带着很忧郁的容貌,所以一切能思维、能造作的灵体也和他表同情。”
《漢語大詞典》:轶态(軼態)
飘逸的情态。 汉 傅毅 《舞赋》:“軼态横出,瑰姿譎起。”
分類:飘逸情态
《國語辭典》:瑰逸  拼音:guī yì
瑰丽俊逸,高妙卓出的样子。晋。陶渊明〈閒情赋〉:「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
《漢語大詞典》:悠奕
飘逸姣丽貌。 南朝 宋 何承天 《鼓吹铙歌·上陵者》:“临濬谷,掇秋兰,士女悠奕映隰原。”
分類:飘逸
《漢語大詞典》:逸易
超逸,飘逸。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顾愷之 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
分類:超逸飘逸
《漢語大詞典》:逸襟
高雅飘逸的襟怀。 清 方履篯 《武陟县志·叙录》:“古蹟志者,所以寄幽情於巖壑,荡逸襟於池榭。”
《漢語大詞典》:轶丽(軼麗)
飘逸艳丽。 缪荃荪 《〈宋元词四十家〉序》:“ 碧山 之绵眇, 梅溪 之軼丽;中圭双秀,不殊怨悱之音;南渡四臣,各抱忠贞之性。”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有所欿於 徐庾 ,而深悼北人之效法者,失其軼丽,而祇党莽,不就报章,欲因素功以为绚乎。”
分類:飘逸艳丽
《漢語大詞典》:云容月貌(雲容月貌)
比喻淡雅、飘逸的容貌。 明 梁辰鱼 《香遍满·寄王桂父》套曲:“云容月貌,寻常淡粧难画描。出落风神年尚小,一团都是俏。”
《国语辞典》:飘若神仙(飘若神仙)  拼音:piāo ruò shén xiān
姿容体态飘逸,可望而不可即。《南史。卷一二。后妃列传下。陈后主张贵妃》:「尝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五代十国。徐铉〈乔公亭记〉:「每冠盖萃止,壶觞毕陈。吟啸发其和,琴棋助其适。郡人瞻望,飘若神仙。」
《国语辞典》:丰神飘洒(丰神飘洒)  拼音:fēng shén piāo sǎ
风度神采,飘逸潇洒。如:「只见他面对同学,丰神飘洒,侃侃而谈。」《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国语辞典》:舞态生风(舞态生风)  拼音:wǔ tài shēng fēng
跳舞的姿态像风吹一般飘逸。比喻舞姿轻盈。《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歌声遏云,舞态生风,一进一退,光华夺目,如游天上,睹仙姬,非复人间思想所及。」
《国语辞典》:沉雄古逸  拼音:chén xióng gǔ yì
形容书画风格沉毅雄浑,古朴飘逸。《清史稿。卷五○四。艺术列传三。王时敏列传》:「与时敏砥砺画学,以董源、巨然为宗,沉雄古逸,虽青绿重色,书味盎然。」
《國語辭典》:风流蕴藉(風流蘊藉)  拼音:fēng liú yùn jiè
蕴藉,蕴含不露。风流蕴藉形容人风流潇洒,含蓄有致。《北齐书。卷三一。王昕传》:「昕母清河崔氏,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他见院判风流蕴藉,一心待嫁他了。」也作「风流酝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