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佛类词典(续上)
飞天夜叉
飞蛾投火
风气多见飞坠
飞行仙
飞天夜叉
【俗语佛源】
梵语Yaksa,音译为夜叉、药叉等。佛经中常提到的一种勇健捷疾的食人鬼。唐·窥基《法华经玄赞》卷二指出:「夜叉,此云勇健,飞腾空中。」故亦称「飞天夜叉」。如《楞严经》卷八说:「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天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行无碍。」飞天夜叉是壁画中常见的形象。如唐·李绰《尚书故实》谓:「后数日,其父母见在高塔之上,梯而取之,则神如痴,久之方语,云见如壁画飞天夜叉者,将入塔中。」又如宋·洪迈《夷坚甲志·飞天夜叉》谓:「他日,入神祠,见壁画飞天夜叉。」夜叉食人,亦译为「能啖鬼」。因此,民间也有飞天夜叉吃人的传说。明·沈德潜在《野获编·鬼怪》中说,福建抽税太监高信方士胡言,欲「食小儿脑千余」,「此等俱飞天夜叉化身也」。清·袁枚在《续新齐谐·飞僵》中说:「凡僵尸久则能飞,不复藏棺中,……又久则成飞天夜叉。」实属无稽之谈。(李明权)
飞蛾投火
【俗语佛源】
多用以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五五引《涅槃经》说:「汝等今者兴建是意,犹如飞蛾投于火。」宋·赜藏主辑《古尊宿语录大随开山神照禅师》:「岂比飞蛾投火,自伤自坏。」后为俗语,如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寻他不著,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宽忍)
风气多见飞坠
【三藏法数】
谓如人乘风登高,运转初息,以动相分多,动想即生,故梦飞坠,是则风气多而见飞坠也。
飞行仙
【三藏法数】
谓其餐食黄精松柏之类,久而身轻,故名飞行仙。(黄精,药名;松柏者,谓松柏之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