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熊虺食人魂


《楚辞》卷九《招魂》
「雄虺九首,往来鯈忽,吞人以益其心些。」东汉·王逸注:「鯈忽,疾急貌也。言复有雄虺,一身九头,往来奄忽,常喜吞人魂魄,以益其心,贼害之甚也。」

例句

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李贺 公无出门

《漢語大詞典》:食人
(1).侍候人。庄子·应帝王:“﹝ 列子 ﹞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 陆德明 释文:“食,音嗣。”
(2).供人食用。荀子·富国:“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餘,足以食人矣。”
《国语辞典》:不食人间烟火(不食人间烟火)  拼音: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
1.道家认为仙人超凡脱俗,辟谷不食或不吃熟食,后用来形容具有仙气或灵气的人。如:「她的气质优雅,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
2.讽刺人自命清高,或不知民间疾苦而与社会、人群脱节。有贬义。如:「为政者应体察民情,不能摆出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脱离人民。」
《国语辞典》:食人鲨(食人鲨)  拼音:shí rén shā
动物名。食人鲨目真鲨科。体强壮而肥大,呈纺锤形,尾鳍大形,后缘为弯月状。口裂广,口角有唇沟,鼻孔小。体蓝灰色,最长可达十一公尺。以鲭、鳕。狗鲨等为主食,喜攻击状似食物的东西,并将其整个吞下。分布于温暖海域,以卵胎生繁殖。也称为「大白鲨」。
《国语辞典》:食人鱼(食人鱼)  拼音:shí rén yú
动物名。鲤鱼目食人鱼科。约有十八种,但仅四种能为害人畜。长约二十五公分,体型圆胖丰满,背部为橄榄绿至蓝黑色,两颚宽广有力,牙齿呈三角形,尖锐锋利,上下齿能紧密咬合攫取猎物。生性凶猛,常成群出现,以小鱼为主食,亦攻击落水的禽兽。
《國語辭典》:率兽食人(率獸食人)  拼音:shuài shòu shí rén
带领野兽吃人。语本《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后比喻虐政害民。
《國語辭典》:虎伥(虎倀)  拼音:hǔ chāng
1.相传被老虎吃掉的人,其鬼魂成为老虎的奴隶,以引导老虎吃人,又称「伥鬼」。见明。张自烈《正字通。人部》。
2.比喻帮助坏人为非作歹的人。如:「他为了图一己之利,居然甘心为虎伥,助纣为虐。」
《漢語大詞典》:菜人
旧时荒年有食人肉现象,市场上出卖的供食用的人,谓之“菜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盖前 崇禎 末, 河南 、 山东 大旱蝗,草根树皮皆尽,乃以人为粮,官吏弗能禁。妇女幼孩反接鬻于市,谓之菜人。”
《漢語大詞典》:钩蛇(鉤蛇)
传说中的一种钩食人畜的怪蛇。山海经·中山经“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 晋 郭璞 注:“今 永昌郡 有鉤蛇,长数丈,尾岐,在水中鉤取岸上人牛马啖之。”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二:“ 先提山 有鉤蛇,长七八丈,尾末有岐,蛇在山涧水中,以尾鉤岸上人牛食之。”
《漢語大詞典》:猩狒
猩猩与狒狒。猩猩之声如小儿啼哭,狒狒善食人,得之先笑,后遂借喻啼笑。 宋 苏轼 《与顿起孙勉泛舟探韵得未字》:“寧能傍门户,啼笑杂猩狒。” 清 孙枝蔚 《鹧鸪天·饮王金铉明府署中遇伧父入席醉而骂坐明日赋此呈金铉》词:“逢人啼笑如猩狒,任客烹烧到鹤琴。”
《漢語大詞典》:鬿雀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鸟,能食人。山海经·东山经:“﹝ 北号之山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 唐 柳宗元 《天对》:“鬿雀峙 北号 惟人是食。” 清 李元 《蠕范·物食》:“鸟食人者,罗罗鬿雀。”
分類:怪鸟食人
《漢語大詞典》:捷疾鬼
梵语“夜叉”的意译。以其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故云。 元 觉岸 释氏稽古略·共和:“ 东天竺国 阿育王 ,碎七寳末造八万四千寳塔,尽收西域及龙宫所藏世尊舍利,一一塔之。命 耶舍尊者 舒指放光八万四千道,令捷疾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置一塔。” 清 钱谦益 《鳖虱》诗:“倏若捷疾鬼,惊走在一瞥。”
《国语辞典》:服气餐霞(服气餐霞)  拼音:fú qì cān xiá
不食人间烟火。指修鍊道术。《孤本元明杂剧。女真观。第二折》:「服气餐霞总是空,导引劳形枉费功。」也作「服气吞露」。
《国语辞典》:服气吞露(服气吞露)  拼音:fú qì tūn lù
不食人间烟火。指修鍊道术。《孤本元明杂剧。洞玄升仙。头折》:「若论道姑修养,服气吞露,搬离运坎,施仁布义,必有成仙之日也。」也作「服气餐霞」。
《国语辞典》:服露餐霞  拼音:fú lù cān xiá
一种道家修鍊的养生术。谓不食人间烟火,只吸取自然界的雨露精华。《西游记》第三回:「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