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饷给(餉給)
亦作“饟给”。
(1).给养。东观汉记·桓礹传:“太守 王朗 餉给、粮食、布帛、牛、羊一无所留。”宋史·韩肖胄传:“愿立诸军覈实之法,重将帅冒请之罪,则兵数得实,餉给不虚。”
(2).给予食粮,供给生活所需。后汉书·蔡茂传:“ 融 ( 竇融 )欲以为 张掖 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餉给,计口取足而已。”新五代史·吴世家·杨隆演:“ 全讽 至 广陵 ,诸将议曰:‘昔先王攻 赵鍠 , 全讽 屡饟给 吴 军。’”
《漢語大詞典》:日廪(日廩)
亦作“ 日稟 ”。
(1).古时官府每天供给的粮食。后汉书·仲长统传:“今田无常主,民无常居,吏食日稟,班禄未定。”晋书·会稽王道子传:“于时军旅荐兴,国用虚竭,自司徒已下,日廩七升。”
(2).指官府每天供给食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六:“ 贾师宪 居 西湖 ……刱私第,占湖山天下之景,积富累贵,穷奢极侈,既犹以为未足,乃即湖上创道堂,殊壮丽,日廩云水道人数百辈於中,频设斋衬,覬得神仙焉。”
《國語辭典》:道粮(道糧)  拼音:dào liáng
僧、道的口粮。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俺也不是化道粮,也不是要供养,我则是特来相访。」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不想有施主家请我做斋,待不去呵,恐怕误了道粮。」
《漢語大詞典》:糠豆
充作食粮的糠和豆。泛指粗劣的食粮。汉书·贡禹传:“妻子穅豆不赡,裋褐不完。”
《漢語大詞典》:寇粮(寇糧)
亦作“ 宼粮 ”。 敌人的食粮。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圣朝西顾, 关右 震惶,分我 汧 庾,化为寇粮。”一本作“ 宼粮 ”。
分類:敌人食粮
《漢語大詞典》:遗粮(遺糧)
(1).谓缺少食粮。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昔 韩娥 东之 齐 ,遗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而去。”
(2).指馀粮。 唐 杨相如 《陈便宜疏》:“於时天下晏如,遗粮在畞,盛德洽於人心,而祥风游乎海内矣。” 明 张瀚 《松窗梦语·三农纪》:“事穷势迫,多作民田出卖,遗粮在户,倍纳不敷,多致逃窜,摊税之苦,负累里甲。” 清 李鸿章 《同治七年覆杨绍铭书》:“ 盐 、 庆 、 南 、 沧 之间,野无遗粮,防有重兵,当难久扰。”
分類:缺少食粮
《國語辭典》:细粮(細糧)  拼音:xì liáng
通常指白面、大米等食粮。《三国演义》第九九回:「预备乾柴草料细粮,俱彀一月人马支用,以防秋雨。」
《漢語大詞典》:餔饷
饭食;食粮。
分類:饭食食粮
《國語辭典》:积草屯粮(積草屯糧)  拼音:jī cǎo tún liáng
储备粮食草料。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如今且收兵回营,操军练士,积草屯粮,整溯人马,慢慢的再与孙坚交战。」《精忠岳传》第三五回:「蜂屯蚁聚施威武,积草屯粮待战争。」
《國語辭典》:并日而食  拼音:bìng rì ér shí
1.两天只吃一天的食物。比喻贫穷食不能饱。《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2.形容公务繁忙,无暇饮食。三国。蜀。诸葛亮 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
《國語辭典》:民以食为天(民以食為天)  拼音: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人民以粮食为生存的根本。形容民食的重要。《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东周列国志》第八一回:「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岁年谷歉收,粟米将贵,君可请贷于吴,以救民饥。」也作「民以食为本」。
《漢語大詞典》:灵粮(靈糧)
精神食粮。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于是虽奉为灵粮之圣文,亦以供科学之判决。”
分類: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