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饥饿(飢餓)  拼音:jī è
很饿。《孟子。告子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红楼梦》第二五回:「至晚间,他二人竟渐渐醒来,说腹中饥饿。」
《漢語大詞典》:饥驱(饑驅)
指为衣食而奔忙。语本 晋 陶潜 《饮酒》之十:“此行谁使然?似为飢所驱。” 清 唐孙华 《送王诵侯之官成都》诗:“我因飢驱走乞食,泥涂蹴蹋疲青驴。” 清 沈起凤 《谐铎·穷士扶乩》:“ 吴中 马颠 ,能诗,工词曲,而名不出里巷,飢驱潦倒。”
为飢饿所驱使。谓为衣食而奔忙。饥,通“ 飢 ”。语本 晋 陶潜 《饮酒》之十:“此行谁使然?似为飢所驱。” 胡怀琛 《赠陈蜕庵先生》诗:“先生买棹作南旋,我因饥驱困市廛。”
《漢語大詞典》:朝饥(朝饑)
亦作“ 朝饥 ”。 早晨空腹时感到的饥饿。《诗·周南·汝坟》“惄如调飢” 汉 郑玄 笺:“惄,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飢之思食。”飢, 马瑞辰 通释:“《韩诗》説文 二徐 本作‘饥’。”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登峻则望远以忘百忧,临深则俯擥以遗朝飢。” 唐 杜甫 《述古》诗之一:“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唐 郑嵎 《津阳门》诗:“开壚引满相献酬,枯肠渴肺忘朝飢。”
见“ 朝飢 ”。
《國語辭典》:枵腹  拼音:xiāo fù
空著肚子。宋。陆游 幽居遣怀诗:「大患元因有此身,正须枵腹对空囷。」宋。范成大〈除夜感怀〉诗:「匏瓜谩枵腹,蒲柳无真姿。」
《漢語大詞典》:寒饥(寒饑)
亦作“ 寒饥 ”。 寒冷和饥饿。 汉 陆贾 新语·明诫:“穷涉寒飢,织履而食。”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不见三公后,寒飢出无驴。” 宋 秦醇 《谭意歌传》:“不惟今日重酬子,异日亦获厚利。无使其居子家,徒受寒饥。”
见“ 寒飢 ”。
分類:寒冷饥饿
《漢語大詞典》:啼饥(啼饑)
因饥饿而号哭。 苏曼殊 《海哥美尔氏名画赞》:“此劳动者同盟罢工时,室人顦顇,幼子啼饥之状也。”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啼饥的猫头鹰也没有,吠月的犬声也没有。”参见“ 啼饥号寒 ”。
分類:饥饿号哭
《國語辭典》:啼饥号寒(啼飢號寒)  拼音:tí jī háo hán
因饥饿寒冷而啼哭。语本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形容饥寒交迫,极为贫困。清。王晫《今世说。卷七。贤媛》:「宗定九,少时奉母陈,家居,值岁凶,啼饥号寒。」
分類:贫困
《漢語大詞典》:寒饿(寒餓)
寒冷饥饿。 唐 李公佐 《庐江冯媪传》:“又久困寒饿,得美食甘寝,不復言。” 宋 苏轼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张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宋史·卓行传·巢谷》:“我 涇原 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槖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可使遗之者。”
分類:寒冷饥饿
《国语辞典》:饥饱(饥饱)  拼音:jī bǎo
饥饿和温饱。指生活的困苦或富裕。《国语。越语下》:「若将与之,必因天地之灾,又观其民之饥饱劳逸以参之。」
《國語辭典》:枵然  拼音:xiāo rán
1.大的样子。 南朝宋。谢灵运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空班赵氏璧,徒乖魏王瓠。」李善注引《庄子》:「非不枵然大也。」
2.空虚的样子。唐。刘禹锡〈犹子蔚适越诫〉:「若知彝器乎?始乎斲轮,因入规矩,刳中廉外,枵然而有容者。」
3.饥饿的样子。宋。苏轼〈送笋芍药与公择〉诗二首之一:「久客厌虏馔,枵然思南烹。」
《漢語大詞典》:救饥(救饑)
(1).救济饥民。国语·晋语四:“ 晋 饥,公问於 箕郑 曰:‘救饥何以?’对曰:‘信。’”
(2).解除饥饿。 鲁迅 《南腔北调集·“密蜂”与“蜜”》:“蜜蜂为了采粉或者救饥,在一花上,可以有数匹甚至十余匹一涌而入。”
《漢語大詞典》:饥冻(饑凍)
飢饿寒冷。《汉书·赵充国传》:“ 先零羌 精兵今餘不过七八千人,失地远客,分散飢冻。”《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诚使二贼不灭,士民飢冻,虽崇美宫室,犹无益也。”
飢饿寒冷。饥,通“ 飢 ”。 唐 杜甫 《别赞上人》诗:“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
《漢語大詞典》:阻饥(阻飢)
亦作“ 阻饥 ”。 书·舜典:“帝曰:‘ 弃 ,黎民阻飢。汝 后稷 ,播时百穀。’” 孔 传:“阻,难;播,布也。众人之难在於饥。”后以“阻飢”指饥饿。隋书·薛道衡传:“仓廪有红腐之积,黎萌无阻飢之虑。” 宋 王禹偁 《籍田赋》:“民乃力穡,岁无阻饥。” 明 文徵明 《乡里祭沈都宪文》:“东人阻饥,公时在疚。”
见“ 阻飢 ”。
分類:饥饿
《國語辭典》:饥色(飢色)  拼音:jī sè
饥饿的脸色。《孟子。滕文公下》:「民有饥色,野有饿莩。」《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今东都大荒,官僚军民,皆有饥色。」
分類:饥饿面色
《國語辭典》:嚣然(囂然)  拼音:xiāo rán
1.饥饿的样子。三国魏。嵇康〈养生论〉:「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
2.不安的样子。《三国志。卷六四。吴书。孙峻传》:「多所刑杀,百姓嚣然。」
3.傲慢轻狂的样子。《三国志。卷四○。蜀书。彭羕传》:「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
《國語辭典》:辘辘(轆轆)  拼音:lù lù
拟声词。形容车行声。唐。元稹〈田家词〉:「六十年来兵蔟蔟,月月食粮车辘辘。」唐。杜牧 阿房宫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也作「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