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饥馑(饑饉)  拼音:jī jǐn
荒年。《左传。昭公元年》:「虽有饥馑,必有丰年。」《西游记》第一四回:「向日年程饥馑,也来外面求乞。」也作「饥歉」。
《国语辞典》:饥馑之岁(饥馑之岁)  拼音:jī jǐn zhī suì
收成不好的年岁。《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岁歉曰饥馑之岁,年丰曰大有之年。」
《國語辭典》:饥馑荐臻(饑饉荐臻)  拼音:jī jǐn jiàn zhēn
荐臻,连续不断。饥馑荐臻指连年灾荒。《三国志。卷二五。魏书。高堂隆传》:「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也作「饥馑荐臻」。
《國語辭典》:饥馑荐臻(饑饉薦臻)  拼音:jī jǐn jiàn zhēn
荐臻,接连到来。饥馑荐臻指连年灾荒。《诗经。大雅。云汉》:「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也作「饥馑荐臻」。
《漢語大詞典》:三灾(三災)
佛教谓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刀兵、疫疠、饥馑为小三灾,起于住劫中减劫之末;火、风、水为大三灾,起于坏劫之末。见《俱舍论·分别世品》。亦泛指灾难。 南朝 梁元帝 《摄山栖霞寺碑》:“风来露歇,日度霞轻,三灾不毁,得一而贞。” 宋 范成大 《柏林院》诗:“ 胡 来 胡 现劫灰深,风鼓三灾海印沉。”《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但恐三灾横至,四大崩摧。”
《漢語大詞典》:告饥(告饑)
告以饥饿。 元 尹廷高 《巢燕行》:“乌衣失偶成孤飞,巢中黄口争告飢。”
告以饥馑。左传·隐公六年:“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糴於 宋 、 衞 、 齐 、 郑 ,礼也。”
分類:饥饿饥馑
《漢語大詞典》:兵饥(兵饑)
亦作“ 兵飢 ”。 战争造成的饥馑。后汉书·申屠蟠传:“及大驾西迁,公卿多遇兵飢,室家流散。”南史·王勱传:“时兵饥之后,郡中彫弊, 勱 为政清简,吏人便安之。”
《国语辞典》:召旻  拼音:zhào mín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七章。根据〈诗序〉:「召旻,凡伯刺幽王大坏也。」或亦指刺幽王任用小人以致饥馑侵削之诗。首章二句为:「旻天疾威,天笃降丧。」
《漢語大詞典》:凶馑(凶饉)
灾荒,饥馑。《后汉书·和帝纪》:“阴阳不和,水旱违度, 济 河 之域,凶饉流亡。”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凡例:“蔬菰所以助饔飱,御凶饉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其有凶饉,大肉同削,熏鼠嚼叶,疾疹并作。”
分類:灾荒饥馑
《漢語大詞典》:饥耗(饑耗)
谓年岁饥馑,存粮损耗。 汉 王充 论衡·治期:“案 桀 紂 之时,无饥耗之灾。”
饥馑灾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中劫末所起小三灾之一。俱舍论十一曰:「小三灾中劫末起。三灾者:一刀兵,二疾疫,三饥馑。(中略)中劫末十岁时人,亦具如前诸过失故,天龙忿责,不降甘雨。由是世间久遭饥馑,既无支济,多分命终。」
【佛学常见辞汇】
中劫末期所发生的小三灾之一。小三灾是刀兵、疾疫、饥馑。
【三藏法数】
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人若生时,寿减一岁,如是人寿减至三十岁时,天不降雨,由大旱故,草菜不生;思欲见水尚不可得,何况饮食。以是因缘,世间人民,饥馑死者,其数无量,是名饥馑灾。
饥馑刀兵将起故地动
【三藏法数】
经云:若众生命终福尽,或互相攻伐,或值饥馑,或遇刀兵,是时地亦大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