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7,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鹤顶
金蝉
首饰
金翅
彩胜
三英
艾虎
左纛
软玉
充耳
金釭
朱英
玉虎
丝络
翠蕤
《漢語大詞典》:鹤顶(鶴頂)
(1).鹤的头顶。色红。 唐 顾况 《萧寺偃松》诗:“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 唐 韩偓 《红芭蕉赋》:“鹤顶尽侔,鷄冠詎拟?兰受露以殊忝,枫经霜而莫比。”
(2).指荔枝佳品鹤顶红。 宋 张元干 《诉衷情》词:“星球何在,鹤顶长丹,谁寄南风。”参见“ 鹤顶红 ”。
(3).指鹤顶梅。 清 吴伟业 《望江南》词:“梅豆渐黄探鹤顶,芡盘初软剥鸡头。” 杨学沆 注:“鹤顶,《羣芳谱》:鹤顶梅实大而红。”
(4).鹤顶鸟的头盖骨。加工后可作饰物。 明 费信 星槎胜览·旧港:“﹝地产﹞黄蜡并鹤顶之类。”参见“ 鹤顶鸟 ”。
(5). 清 朝大官的顶戴。亦借指将吏。 清 黄遵宪 《悲平壤》诗:“翠翎鹤顶城头堕,一将仓皇马革裹。”
《國語辭典》:鹤顶红(鶴頂紅)  拼音:hè dǐng hóng
1.鹤的顶冠,其色艳红,故称为「鹤顶红」。相传有剧毒,食之能致命。
2.杨梅科「杨梅」的别名。参见「杨梅」条。
《漢語大詞典》:鹤顶鸟(鶴頂鳥)
鸟名。 明 马欢 《瀛涯胜览·旧港》:“鹤顶鸟,大于鸭,毛黑,脛长,脑骨厚寸餘,内黄外红,俱鲜丽可爱。”
分類:鸟名
《漢語大詞典》:金蝉(金蟬)
(1). 汉 侍中、中常侍冠饰。金取坚刚,蝉取居高饮洁。 南朝 梁 江淹 《萧让剑履殊礼表》:“金蝉緑綬,未能蔼其采。”北史·魏任城王云传:“ 高祖 、 世宗 皆有女侍中官,未见缀金蝉於象珥,极鼲貂於鬢髮。”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居玉鉉,拥金蝉。”参阅后汉书·舆服志下
(2).古代妇女所用金色蝉形的贴面饰物。 唐 李贺 《屏风曲》:“团迴六曲抱膏兰,将鬟镜上掷金蝉。” 前蜀 薛昭蕴 《小重山》词:“金蝉坠,鸞镜掩休妆。”
(3).蝉的美称。 明 无名氏 《赠书记·男妆避选》:“衣妆改换,脱壳效金蝉。”
《國語辭典》:首饰(首飾)  拼音:shǒu shì
原指头部的饰物,后泛称女子身上佩戴的装饰品,如别针、臂钏、珠花、指环等。《文选。曹植。洛神赋》:「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儒林外史》第四○回:「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
《漢語大詞典》:金翅
(1).金色的翅膀。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兰陵 山有井,异鸟巢其中,金翅而身黑,此鸟见即大水。”
(2).金作的似鸟飞状的饰物。南齐书·五行志:“ 建武 四年, 明帝 出旧宫送 豫章王 第二女 绥安主 降嬪,还上輦,輦上金翅无故自折落地。”
(3).古代战船名。陈书·华皎传:“ 文帝 以 湘州 出杉木舟,使 皎 营造大舰金翅等二、三百餘艘,并诸水战之具。”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不信驪珠不难得,试看金翅擘沧溟。” 清 黄遵宪 《台湾行》诗:“海城五月风怒号,飞来金翅三百艘。”
(4).见“ 金翅鸟 ”。
《漢語大詞典》:金翅鸟(金翅鳥)
梵语。鸟名。佛教传说中的大鸟。南齐书·南郡王子夏传:“ 世祖 梦金翅鸟下殿庭,搏食小龙无数,乃飞上天。”法苑珠林卷十:“金翅鸟有四种,一卵生,二胎生,三湿生,四化生……若卵生金翅鸟飞下海中以翅搏水,水即两披,深二百由旬,取卵生龙随意而食之。”亦省称“ 金翅 ”。 康有为 《寄赠王幼霞侍御》诗:“金翅食龙四海水,女牀栖凤万年枝。”
《國語辭典》:䌽胜(綵勝)  拼音:cǎi shèng
插于发饰上的饰物。宋。梅尧臣 嘉祐己亥岁旦永叔内翰诗:「屠酥先尚幼,䌽胜又宜春。」也称为「䌽结」。
《國語辭典》:三英  拼音:sān yīng
1.本指皮衣上的素丝装饰。比喻正直、刚克、柔克三种德行。《诗经。郑风。羔裘》:「羔裘晏兮,三英粲兮。」汉。毛亨。传:「三英,三德也。笺云,三德,刚克、柔克、正直也。」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六。裘第八。三英》:「毛诗注曰:『三英,三德也』英谓古者以素丝英饰裘,即上素丝五紽也。」
2.三位英才。《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國語辭典》:艾虎  拼音:ài hǔ
旧俗于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用艾叶或布制成的虎形避邪物。多挂在房门上或佩戴在身上。《金瓶梅》第五一回:「李瓶儿正在屋里,与孩子做那端午戴的那绒线符牌儿,及各色纱小粽子儿,并解毒艾虎儿。」
《國語辭典》:左纛  拼音:zuǒ dào
纛,饰以氂牛尾或雉尾的大旗。古代帝王的乘舆左边插有大旗,称为「左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九旒銮辂,黄屋左纛。」
《國語辭典》:软玉(軟玉)  拼音:ruǎn yù
纤维状透闪石交织构成的致密岩体。质地细腻,韧性好。软玉按颜色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糖玉等,最好的品种是羊脂白玉,它色似羊脂雪白,质似羊膏温润。也称为「闪玉」。
《國語辭典》:充耳  拼音:chōng ěr
1.塞住耳朵。《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荀子。礼论》:「充耳而设瑱。」
2.古冠冕旁的瑱玉,因其下垂及耳,故称为「充耳」。《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國語辭典》:金釭  拼音:jīn gāng
1.古代宫殿壁中横木上的饰物。《文选。班固。两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
2.灯。《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庭树惊兮中帷响,金釭暧兮玉座寒。」
《漢語大詞典》:朱英
(1). 用红色丝线缠在矛上的装饰物。一说,装饰在矛上的红色羽毛。《诗·鲁颂·閟宫》:“公车千乘,朱英緑縢,二矛重弓。” 毛 传:“朱英,矛饰也。” 孔颖达 疏:“盖丝缠而朱染之,以为矛之英饰也。” 朱熹 集传:“以朱羽为矛饰也。”
(2). 朱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饮则玉醴金浆,食则翠芝朱英。”《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天瑞降,地符升,泽马来,器车出,紫脱华,朱英秀。” 李善 注引《瑞应图》:“朱草亦曰朱英。”参见“ 朱草 ”。
(3). 红花。 南朝 梁 江淹 《金灯草赋》:“炎蕚耀天,朱英乱日。” 唐 王绩 《石竹咏》:“萋萋结緑枝,曄曄垂朱英。”
(4). 战国 楚 人。曾劝说 春申君 杀蓄谋不规的 李园 , 春申君 不从,后被 李园 “斩其头,投之 棘门 外。”事见战国策·楚策四。后遂称 朱英 为有远见的谋士。 林百华 《悲愤》诗之二:“ 朱英 莫救 春申 死,白凤羣謳 新莽 朝。”
《漢語大詞典》:朱草
一种红色的草。古人以为祥瑞之物。鹖冠子·度万:“膏露降,白丹发,醴泉出,朱草生,众祥具。”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又和以朱草,一服之能乘虚而行云。朱草状似小枣,栽长三四尺,枝叶皆赤,茎如珊瑚。” 唐 独孤及 《贺栎阳县醴泉表》:“彼丹井、朱草、白麟、赤雁,徒称太平之瑞,未闻功施于人。”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黄星腾瑞靄,朱草茁休禎。”
《國語辭典》:玉虎  拼音:yù hǔ
1.玉石雕刻成虎形,称为「玉虎」。
2.白色老虎。北周。庾信〈为齐王进白兔表〉:「臣闻舆图欲远,则玉虎晨鸣。」
3.井上的辘轳。唐。李商隐 无题诗四首之二:「金蟾齧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漢語大詞典》:丝络(絲絡)
(1).接连不断。 唐 杜甫 《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丝络送八珍。”
(2).丝线制成的网状装饰物。 巴金 《砂丁》二:“这时候没有阳光,也没有雨点,那个女人却撑了一把伞,伞下面垂着一圈丝络,把她的半个身子遮住了。”
《國語辭典》:翠蕤  拼音:cuì ruí
用翠羽做成的旗饰。南朝梁。江淹〈丽色赋〉:「翠蕤羽钗,绿秀金枝。」唐。杜甫〈魏将军歌〉:「搀抢荧惑不敢动,翠蕤云旓相荡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