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野莩  拼音:yě piǎo
荒野里饿死的人。《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梁惠王之凶岁,野莩堪怜。」
《漢語大詞典》:冤殍
无辜被囚禁而饿死的人。 明 沈鲸《双珠记·奏议颁赦》:“囹圄多冤殍,诛戮如芟草。”
《國語辭典》:饿纹(餓紋)  拼音:è wén
相术上认为人鼻翼两旁的令纹,如延伸入口者,命当饿死,故称此种纹为「饿纹」。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那眉下无眼觔,口头有饿纹,到前面不是冻死,便是饿死的人也。」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看了你这嘴脸口角头饿纹,驴也跳不过去,你一世儿不能勾发迹。」
《漢語大詞典》:饿薇(餓薇)
谓 伯夷 耻食 周 粟,采薇于 首阳山 ,终至饿死。事见史记·伯夷列传。 宋 宋祁 《悯独赋》:“ 屈 自高以赴渊兮, 夷 己信而饿薇。”
分類:伯夷饿死
《漢語大詞典》:饿馑(餓饉)
饿死于道路。文选·班彪〈王命论〉:“夫饿饉流隶,饥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袭,担石之畜。” 李善 注:“饉或为殣。 荀悦 曰:‘道瘞谓之殣也。’”
分類:饿死道路
《漢語大詞典》:行殣
路旁饿死的人。 南朝 宋 颜延之 《行殣赋》:“嗟我来之云远,覩行殣於水隅。”
分類:路旁饿死
《国语辞典》:馁殍相望(馁殍相望)  拼音:něi piǎo xiāng wàng
饿死的人连接不断。唐。陆贽〈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缘边州镇储蓄军粮事宜状〉:「至使郊畿之间,烟火殆绝,都市之内,馁殍相望。」
《国语辞典》:在不夷不惠之间(在不夷不惠之间)  拼音:zài bù yí bù huì zhī jiān
(谚语)伯夷宁可饿死,不肯失节,柳下惠坐怀不乱,二者都做得过分。比喻为人处世不可做得太过分。清。李渔《合影楼。十二楼。第二回》:「听了迂腐的话也不见攒眉,闻了鄙亵之言也未尝洗耳,正合著古语一句:『在不夷不惠之间。』」
《国语辞典》:饿莩载道(饿莩载道)  拼音:è piǎo zài dào
载道,充满道路。饿莩载道指饿死的人极多。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一。旧闻。席氏多贤》:「蝗旱不登,饿莩载道。」也作「饿殍载道」。
《国语辞典》:饿殍枕藉(饿殍枕藉)  拼音:è piǎo zhèn jiè
饿死的人纵横相枕。形容饥荒严重。《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那个庄上不打家劫舍?那个庄上不饿殍枕藉?」
《國語辭典》:道殣相望  拼音:dào jǐn xiāng wàng
饿死的人很多,在路上随处可见。《左传。昭公三年》:「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殣相望。」《清史稿。卷四五六。夏毓秀传》:「昆明被围久,粮馈阻绝,道殣相望。」
分類:饿死
《國語辭典》:求仁得仁  拼音:qiú rén dé rén
求取仁德即得到仁德。语本《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后指如愿以偿。唐。白居易 答户部崔侍郎书:「退思此语,抚省初心;求仁得仁,又何不足之有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七。姑妄听之三》:「君所谓求仁得仁,亦复何怨?」
《漢語大詞典》:馁弃(餒棄)
指饿死而委弃之。隋书·儒林传论:“并道亚生知,时不我与,或纔登於下士,或馁弃於沟壑,惜矣!”
分類:饿死委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