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树蕙(樹蕙)
种植香草。喻修行仁义。《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朱熹 集注:“言已种蒔众香,修行仁义,以自洁饰,朝夕不倦也。” 元 杨载 《次韵引浚仪公题兰竹卷子》:“树蕙连丛竹,秪应族类同。” 明 徐世溥 《怀芳草赋》:“彼采萧兮一日三秋,况树蕙兮百畮千头。”
《漢語大詞典》:水芳
指水中香草。 唐 韩愈 孟郊 《远游联句》:“晓日生远岸,水芳缀孤舟。” 唐 白居易 《湖上闲望》诗:“闲弄水芳生 楚 思,时时合眼咏《离骚》。”
分類:水中香草
《國語辭典》:石兰(石蘭)  拼音:shí lán
1.植物名。兰科小蝶兰属,多年生草本。生于岩石上。茎高约十公分,叶线形,先端尖锐似卷丹,六、七月间,茎顶各叶腋间开淡红紫色花,数朵成总状排列,唇瓣二深裂。可供观赏用。
2.水龙骨科石韦属,石韦的别名。参见「石韦」条。
《國語辭典》:石韦(石韋)  拼音:shí wéi
植物名,水龙骨科石韦属:(1)山地生常绿多年生草本。生于树上或岩石上。根茎细长,匍匐;叶远生于根茎上,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革质,具长柄,背面密生星状毛。子囊群点粒状,为圆形或长椭圆形,密生于叶下面中肋的两侧。栽于盆中,可供玩赏。也称为「石皮」、「石兰」、「飞刀剑」。(2)约十馀种石韦属植物之通称。包括「石韦」、「金汤匙」(有柄石韦)及北京石韦等。均入药,味苦性凉,消炎利尿。
《漢語大詞典》:揭车(揭車)
香草名。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揭车衡兰,槀本射干。” 清 方文 《白门买宅梅惠连书来却寄》诗:“遥知兰泽多芳草,为寄留彝与揭车。”
《漢語大詞典》:绿蕙
王刍及蕙草。王刍,即菉草;蕙草,一种香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掩以緑蕙,被以江离。” 张守节 正义:“緑,王蒭也。蕙,薰草也。”
分類:蕙草香草
《漢語大詞典》:蕙茝
蕙与茝。皆香草名。《楚辞·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王逸 注:“蕙茝皆香草,以喻贤者。” 汉 张衡 《思玄赋》:“宝萧艾於重笥兮,谓蕙茝之不香。” 清 唐孙华 《张蒿园斋观离薋园图》诗:“山径有花皆蕙茝,市朝何地不荆榛。”
分類:香草
《國語辭典》:稿本  拼音:gǎo běn
1.著作文字的草底。如:「他拿著稿本到处求人,还是没有出版社愿意帮他出版。」
2.临摹书、画的范本。如:「你照著这个稿本画,久了自然看出他的笔意。」
《漢語大詞典》:膏兰(膏蘭)
油脂与香草。比喻消损自身而造福他人者。文选·潘尼〈赠侍御史王元贶〉诗:“膏兰孰为销?济治由贤能。” 吕向 注:“膏兰为物,以明烛暗,以香变臭,自致销烁,不辞其劳。贤能济理,亦犹是也。”参见“ 膏明 ”。
《漢語大詞典》:膏明
膏火照明。语出汉书·龚胜传:“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谓薰草因有香气而招致焚烧,膏火因能照明而招致销毁。后多以“膏明”喻人因有所为而自招其祸。 唐 孟郊 《吊元鲁山》诗之五:“血誓竟讹繆,膏明易煎蒸。” 唐 白居易 《岁暮》诗:“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木直终难怨,膏明只自煎。”参见“ 膏火自煎 ”。
《漢語大詞典》:芬若
香草名。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摶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 李善 注:“芬若、荃兰,皆香草也。”
《漢語大詞典》:江离(江離)
亦作“ 江蘺 ”。 香草名。又名“蘼芜”。《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王逸 注:“江离、芷,皆香草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芎藭,苗曰江蘺,根曰芎藭。” 唐 贾岛 《送郑长史之岭南》:“苍梧多蟋蟀,白露溼江蘺。” 清 龚自珍 《秋夜花游》:“海棠与江蘺,同艳异今古,我折江蘺花,间以海棠嫵。”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蘼芜
分類:香草
《國語辭典》:蕙若  拼音:huì ruò
蕙兰与杜若两种香草的合称。《文选。张衡。南都赋》:「其香草则有薜荔蕙若。」《南朝梁。江淹。伤友人赋》:「吊蕙若之暂芳,恸琬琰之永缺。」
《漢語大詞典》:芳茝
香草名。《楚辞·九章·思美人》:“擥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王逸 注:“采取香草,用饰己也。”
《漢語大詞典》:胡绳(胡繩)
香草名。《楚辞·离骚》:“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王逸 注:“胡绳,香草也。” 唐 陆龟蒙 《采药赋》:“胡绳繫晷以难驻,曷车载春而不返。” 清 方文 《盛林玉阁中喜遇李三石》诗:“石上偶然窥宛委,花前纔与结胡绳。” 清 方文 《自题采药图用谈长益韵》:“却讶 灵均 好奇服,製荷衣又索胡绳。”
《漢語大詞典》:浴兰汤(浴蘭湯)
浴于兰汤,即用香草水洗澡。古人认为兰草避不祥,故以兰汤洁斋祭祀。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蓄兰,为集浴也。”《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王逸 注:“兰,香草也。”初学记卷十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庙方四丈,不墉,壁道广四尺,夹树兰香。斋者煮以沐浴,然后亲祭,所谓‘浴兰汤’。”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二折:“教奴懒去浴兰汤,知难洗愁苦。”亦省作“ 浴兰 ”。 唐 李白 《沐浴子》:“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 唐 元稹 《表夏》之十:“ 灵均 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漢語大詞典》:蕙畹
栽植香草的园圃。 南朝 齐 谢朓 《游后园赋》:“左蕙畹兮弥望,右芝原兮写目。” 唐 王勃 《春思赋》:“蕙畹兰皋行可望,何为悠悠坐惆悵。” 明 夏完淳 《端午赋》:“晞光拂其蕙畹,皋阴沐於蒲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