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白茅香
香草名。修道者多用以沐浴。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白茅香
《漢語大詞典》:逼汗草
香草名。散发的香气能驱除汗液气味。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裙屐少年,油头半臂,至日亭午,则提篮挈榼,高声唱卖逼汗草、茉莉花。”
《漢語大詞典》:蓖荔
即薜荔。香草,可作药用。山海经·西山经:“ 小华之山 ……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於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袁珂 校注:“萆荔,香草。”楚辞·离骚作薜荔。 唐 皮日休 《忧赋》:“其坚也龙泉不能割,其痛也萆荔不能瘳。”参见“ 薜荔 ”。
《國語辭典》:薜荔  拼音:bì lì
1.植物名。桑科榕属,常绿蔓茎灌木。叶椭圆,花细而隐于花托中。果实浸出的黏液可制造凉粉及清凉饮料。可入药。也称为「木莲」。
2.饿鬼。译自胡语。佛教六道之一。这类众生由于过去世所造的恶业,招致投生为饿鬼,常处在极度饥饿的状态。《放光般若经》卷三:「我当为泥犁、薜荔中罪人所受苦痛,我当为众生代受无央数劫苦痛。」也称为「饿鬼」。
《漢語大詞典》:千步香
香草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南海 山出千步香,佩之,香闻於千步也。”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南海贡千步香,佩之闻千步。今海隅有千步草,是其种也。”
《漢語大詞典》:蕲茞
香草名。即“蘼芜”
《漢語大詞典》:藒车(藒車)
香草名。古用以去除臭味及虫蛀。
《漢語大詞典》:青芷
香草名。即白芷。红楼梦第十七回:“那香的是杜若蘅芜……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緑的定是青芷。”参见“ 白芷 ”。
《國語辭典》:白芷  拼音:bái zhǐ
植物名。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茎高二、三尺,密生茸毛,绿紫色。叶为二至三回的三出复叶,夏日顶生白色五瓣花,呈复伞形花序。果实细小,为长椭圆形。其根圆柱状,径三至五公分,供药用。古以其叶为香料。也称为「香白芷」、「泽芬」。
《漢語大詞典》:撚支
香草名。一说木名。《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搴薜荔於山野兮,采捻支於中洲。” 王逸 注:“捻支,香草也……支,一作‘枝’。” 洪兴祖 补注:“捻,音烟。 相如 赋云:‘枇杷橪柿。’其字从木。 郭璞 云:橪支,木也。”
《漢語大詞典》:捻支(撚支)
香草名。一说木名。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搴薜荔於山野兮,采捻支於中洲。” 王逸 注:“捻支,香草也……支,一作‘枝’。” 洪兴祖 补注:“捻,音烟。 相如 赋云:‘枇杷橪柿。’其字从木。 郭璞 云:橪支,木也。”
《漢語大詞典》:橪支
香草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枇杷橪柿” 司马贞 索隐引 三国 魏 张揖 曰:“橪,橪支,香草也。”一说木名。见 司马贞 索隐引 郭璞 注。
《漢語大詞典》:扫疥(掃疥)
以香草等煎汤沐浴。旧时民间立冬日习俗之一。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立冬日,以各式香草及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谓之扫疥。”
《漢語大詞典》:兰质蕙心(蘭質蕙心)
兰与蕙。皆香草。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唐 杨虞卿 《过小妓英英墓》诗:“兰质蕙心何所在?焉知过者是狂夫。”参见“ 蕙心紈质 ”。
《國語辭典》:蕙心纨质(蕙心紈質)  拼音:huì xīn wán zhí
纨,细白的生绢。蕙心纨质比喻女子芳洁的心地、高雅的品德。《文选。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也作「蕙心兰质」、「蕙质兰心」。
《國語辭典》:兰心蕙性(蘭心蕙性)  拼音:lán xīn huì xìng
形容女子品格高雅芳洁。宋。柳永 玉女摇仙佩。飞琼伴侣词:「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况且她虽说是个乡村女子,外面生得一副好姿容,心里藏著一副兰心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