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75,分11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焚香
花香
清香
香火
天香
香山
香风
暗香
幽香
馨香
瓣香
香雾
炉香
香炉
生香
《國語辭典》:焚香  拼音:fén xiāng
烧香。《北史。卷三五。王慧龙传》:「劭集诸州朝集使,洗手焚香,闭目读之,曲折其声,有如歌咏。」《三国演义》第五回:「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
《国语辞典》:花香  拼音:huā xiāng
花的香气。《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國語辭典》:清香  拼音:qīng xiāng
气味清新芳香。《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老残游记》第九回:「虽是蔬菜,却清香满口,比荤菜更为适用。」
《國語辭典》:香火  拼音:xiāng huǒ
1.供佛敬神所点的香灯和蜡烛。《南齐书。卷四○。武十七王列传。临贺王子岳》:「延兴建武中,凡三诛诸王,每一行事,高宗辄先烧香火,呜咽涕泣。」《红楼梦》第五四回:「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著拿香火点著了。」
2.祭祀祖先用的香烛。后多用以指子孙或文化的传承者。《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香火。」
3.庙寺中掌理烧香、点灯等杂务的人。《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父亲秦良,十三岁上将他卖了,自己在上天竺去做香火。」
4.盟誓。古人结盟,多设香火以告神。《北齐书。卷一。神武帝纪上》:「兆曰:『香火重誓,何所虑也?』绍宗曰:『亲兄弟尚尔难信,何论香火!』」
5.进香、朝拜之事。如:「这庙里香火很盛。」
《國語辭典》:香火因缘(香火因緣)  拼音:xiāng huǒ yīn yuán
前世共修所结的缘分。《北齐书。卷三二。陆法和传》:「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见主人应有报至,故求援耳。」唐。白居易〈喜照密闲实四上人见过〉诗:「臭帑世界终须出,香火因缘久愿同。」
《國語辭典》:天香  拼音:tiān xiāng
1.自天上传来的香气。唐。沈佺期 乐城白鹤寺诗:「潮声迎法鼓,雨气湿天香。」
2.祭天专用之檀香。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元旦大朝会》:「主上精虔炷天香,为苍生祈百谷于上穹。」
3.一种牡丹。宋。苏轼 雨中花。今岁花时深院词:「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國語辭典》:国色天香(國色天香)  拼音:guó sè tiān xiāng
1.形容花朵的娇艳和气味浓郁,或专门形容牡丹花的可贵。《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国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贵。」
2.指容貌美丽的女子。《镜花缘》第三四回:「浑身玉配叮当,满面香气扑人,虽非国色天香,却是袅袅婷婷。」也作「天香国色」、「天姿国色」、「国色天姿」。
《國語辭典》:香山  拼音:xiāng shān
山名:(1)在河南省洛阳县南龙门山之东,因产香葛而得名。唐白居易居此,自号香山居士。(2)在河南省宝丰县东南。中峦圆净如珠,故旧名大珠山。(3)在江苏省吴县西南。(4)在北平市万寿山西侧。因古有香山寺而得名,上多古迹。(5)广东省中山县的香炉山,简称为「香山」。
《漢語大詞典》:香山寺
寺名。(1)在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南 龙门山 上, 后魏 时建。(2) 北京市 西郊 香山 上,古有 香山寺 。参见“ 香山 ”。
《漢語大詞典》:香风(香風)
(1).带有香气的风。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香风浄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杨师道 《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贴里贴外,都换了时新华丽衣服,行动香风拂拂,比前更觉标致。” 刘半农 《饿》诗:“同时担子上的小火炉,煎着酱油,把香风一阵阵送来,叫他分外的饿。”
(2).比喻奢靡淫逸的风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冲破十里洋场的香风迷雾,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國語辭典》:暗香  拼音:àn xiāng
1.形容清幽的花香。唐。羊士谔 群中即事诗三首之二:「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2.词牌名。属仙吕宫,为宋姜夔自度曲,以咏梅花,调名本自林逋咏梅句。张炎以此调咏荷花,更名为「红情」。
《國語辭典》:幽香  拼音:yōu xiāng
清淡的香气。唐。温庭筠〈东郊行〉:「绿渚幽香生白蘋,差差小浪吹鱼鳞。」《红楼梦》第五回:「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
《國語辭典》:馨香  拼音:xīn xiāng
芳香。《书经。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三国演义》第八九回:「篱落之中,有数间茅屋,闻得馨香喷鼻。」
《國語辭典》:馨香祷祝(馨香禱祝)  拼音:xīn xiāng dǎo zhù
虔诚的焚香,向神祷告祝愿。后形容真诚的盼望。如:「生活安乐,是我们大家所馨香祷祝的。」清。徐珂《清稗类钞。讥讽类。周明斋断章取义》:「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固人人所馨香祷祝而欲得之,且百出其计,降志辱身以力求之者。」
分類:真诚期望
《國語辭典》:瓣香  拼音:bàn xiāng
形状像瓜瓣的香,表示祷祝敬慕之意。宋。曹彦约 谭仁季以二诗见遗走笔次韵:「诗才清不羡沧浪,曾向欧曾接瓣香。」
《漢語大詞典》:一瓣香
犹一炷香。佛教禅宗长老开堂讲道,烧至第三炷香时,长老即云这一瓣香敬献传授道法的某某法师。后以“一瓣香”指师承或仰慕某人。 宋 陈师道 《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向来一瓣香,敬为 曾南丰 。”按, 曾巩 ( 南丰 ),为 陈师道 的老师。 宋 米芾 画史·唐画:“ 苏軾 子瞻 作墨竹……运思清拔出於 文同 与可 ,自谓与 文 拈一瓣香,”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此日一会,不是小缘。将一瓣香为我 无得禪师 ,且道,诸人还识 无得禪师 么?” 清 黄遵宪 《酬曾重伯编修》诗:“诗笔 韩 黄 万丈光, 湘乡 相国故堂堂,谁知东 鲁 传家学,竟异 南丰 一瓣香。”
《漢語大詞典》:香雾(香霧)
(1).香气。 南朝 梁 刘孝标 《送橘启》:“南中橙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 明 张月坞 《一封书·次韵送别》曲:“离亭宴未终,玉肌消,金釧鬆,晴波香雾笼,人自伤心水自东。” 茅盾 《子夜》一:“而在这香雾中, 吴老太爷 看见一团蓬蓬松松的头发乱纷纷地披在白中带青的圆脸上。”
(2).指雾气。 唐 杜甫 《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仇兆鳌 注:“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宋 苏轼 《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诗:“凄风瑟缩经絃柱,香雾凄迷著髻鬟。”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词:“香雾漫空溼,珠帘窣地横。”
分類:香气雾气
《漢語大詞典》:炉香(爐香)
(1).熏炉里的香气。 唐 韦应物 《观早朝》诗:“禁旅下城列,炉香起中天。” 宋 苏轼 《台头寺步月得人字》:“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
(2).香炉里的香。 唐 马戴 《宿阳台观》诗:“玉洞仙何在,炉香客自焚。” 南唐 李璟 《望远行》词:“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花月痕》第五二回:“炉香茗碗,消受閒庭院。”
《國語辭典》:香炉(香爐)  拼音:xiāng lú
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属做成。《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只见中间奉著灵柩,面前香炉、烛台、遗像、魂幡。」
《漢語大詞典》:生香
(1).散发香气。 唐 薛能 《杏花》诗:“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
(2).指芸香。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高楼红粉,仍定鱼鲁之文;辟恶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吴兆宜 注引《典略》:“芸臺香辟纸鱼蠹。”
(3).麝香品类之一。 唐 许浑 《寄题南山王隐居》诗:“随蜂收野蜜,寻麝采生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麝﹝集解﹞引 苏颂 曰:“其香有三等:第一生香,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然极难得,价同明珠。其香聚处,远近草木不生或焦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