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府拾遗 马韵》:度马(度马)
风俗通:马一匹。或曰:度马纵横,适得一匹。或云:春秋左氏说诸侯相赠,乘马束帛。帛为匹,与马之相匹耳。
《高级汉语词典》:蕃马
白马
《骈字类编》:马山(马山)
后汉书郡国志:当涂有马山聚,徐凤反于此。明一统志:马山在广州府新会县治东,以形似名。
《漢語大詞典》:泥马渡江(泥馬渡江)
相传 靖康 之变, 康王 ( 高宗 赵构 )质于 金 ,与 金 太子同射。 康王 三矢俱中, 金 人以为此必拣选宗室之长于武艺者冒名为之,留之无益,遣还。 康王 得脱,奔窜疲困,假寐于 崔府君庙 中,梦神人曰:“ 金 人追及,速去之。已备马于门首。” 康王 惊觉,马已在侧,跃马南驰。既渡河而马不复动,下视之,则泥马也。见 宋 辛弃疾 《南渡录》。 高宗 泥马渡 江 , 宋 元 以来争传乐道,文人笔记颇多记载,而行迹、地方时有抵牾不同。《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康王 泥马渡 江 ,弃了 汴京 ,偏安一隅,改元 建炎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直至二帝蒙尘, 高宗 泥马渡 江 ,偏安一隅,天下分为南北,方得休息。”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高宗泥马渡江之讹》:“ 宋高宗 初至 杭州 ,即命立 崔府君庙 ,以示灵异,於是精忠小説遂有泥马渡 江 之説。”
分類:高宗
《骈字类编》:马湖(马湖)
越绝书:孝子隗通为母汲江裔水,天为出平石,生江中。今石在马湖江。 华阳国志:汶山郡卑水县,水流通马湖。又马湖县水通僰道,入江西。地理通释见羊山下。 明一统志:马湖在马湖府城一百七十里,湖在山顶,长二十里,广七里馀,中有土山,可居四百馀人。
又马湖江,在马湖府蛮夷长官司前,源出沉黎。相传昔有龙马潜湖内。华阳国志:江之崖有五色,赤白映水,元黄鱼从楚来,至此而止,畏崖映其水故也。
又马湖江,在叙州府城南,源出沉黎,实大渡之支流,亦名泸水,一名金沙江。诸葛亮五月渡泸,即此江之上流也。李白诗注:戎州对江山趾,下临马湖,蛮江路。
又马湖江,在马湖府蛮夷长官司前,源出沉黎。相传昔有龙马潜湖内。华阳国志:江之崖有五色,赤白映水,元黄鱼从楚来,至此而止,畏崖映其水故也。
又马湖江,在叙州府城南,源出沉黎,实大渡之支流,亦名泸水,一名金沙江。诸葛亮五月渡泸,即此江之上流也。李白诗注:戎州对江山趾,下临马湖,蛮江路。
《骈字类编》:汉马(汉马)
《國語辭典》:马甲(馬甲) 拼音:mǎ jiǎ
1.战马身上所披的甲衣。《新五代史。卷一○。汉高祖本纪》:「晋高祖马甲断,梁兵几及,知远以所乘马授之。」
2.吴语。指背心。
3.江珧的别名。参见「江珧」条。
2.吴语。指背心。
3.江珧的别名。参见「江珧」条。
《漢語大詞典》:马颊河(馬頰河)
古九河之一,今已湮,故道约在今 河北省 东光县 之北、 泊头市 之南。《书·禹贡》“九河既道” 唐 孔颖达 疏:“ 马颊河 势,上广下狭,状如马颊也…… 太史 、 马颊 、 覆釜 在 东光 之北, 成平 之南。” 元 范梈 《春日次韵友生绝句》之一:“ 马颊河 阳近北辰,去来犹尔恨通津。”亦省称“ 马颊 ”。 元 丁复 《送杨友直赴刑部主事》:“边静 龙堆 月,河清 马颊 冰。”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 禹 九河故道,今传其名,尚有存者。 徒骇 在 沧州 , 太史 在 南皮县 之北, 马颊 在 东光县 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