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10,分181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马逸
马兰
马白
看马
马甲
东马
打马
八马
马系
马寒
马关
马食
马缨
中马
骤马
《骈字类编》:马逸(马逸)
左传:却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漢語大詞典》:马兰(馬蘭)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披针状椭圆形,上部边缘有粗锯齿。花蓝紫色,形似菊花。嫩草可食,又可做猪的饲料。也称马兰头、鸡儿肠。《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蓬艾亲入御於牀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 洪兴祖 补注:“《本草》云:马兰生泽旁,气臭,花似菊而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马兰:“马兰湖泽卑溼处甚多,二月生苗,赤茎白根。长叶有刻齿状,似泽兰,但不香尔,南人多采汋晒乾,为蔬及馒馅。入夏高二三尺,开紫花,花罢有细子。”
(2).即马蔺。 贺敬之 《放声歌唱》诗:“把马兰纸的《整风文献》《七大决议》放在我的口袋里。”《新华日报》1943.3.4:“两月前,水未结冰,池里经常泡着与石灰混在一起的马兰草。”参见“ 马藺 ”。
(3).见“ 马栏 ”。
《漢語大詞典》:马蔺(馬藺)
蠡实的别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粗,叶子线形,花蓝色。叶子富于韧性,可用来捆东西,又可造纸,根可以制刷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説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通俗文》亦云马藺。” 元 揭傒斯 《重建济州会源牐碑》:“又募民采马藺之实,种之新河两涯,以錮其溃沙。” 翁偶虹 《北京话旧·消夏四胜》:“用他那灵巧的双手,把马蔺叶结为龟、蛙、鹤、燕、龙、凤等各种形象。”亦称“ 马藺子 ”。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蠡实
《漢語大詞典》:马栏(馬欄)
亦作“ 马兰 ”。亦作“ 马阑 ”。 马厩。 汉 王充 论衡·吉验:“北夷 橐离国 王侍婢有娠……后产子,捐於猪溷中。猪以口气嘘之,不死。復徙置马栏中,欲使马藉杀之,马復以口气嘘之,不死。”北史·百济传:“后生男,王置之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后徙於马阑,亦如之。”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人语·盗:“凡山海盗,皆以捉人为先,勒金取赎,打票为约期,期过则拷掠烧钳,备行惨毒,或投入於豕圈马阑,或尽屠而肝其肉。”
分類:马厩
《骈字类编》:马白(马白)
庾信象戏赋:居东道而龙青,出西关而马白。 李白诗见马色下。
《漢語大詞典》:看马(看馬)
(1).备马。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正旦冬至节导驾:“尝记 毘陵 胡公 奏尚书,其末云‘行礼毕,请上位看马’两言,大声直説,不类奏事也。”
(2).旧时迎神赛会中的神灵所乘的马。装饰华美却是空鞍,因以喻充摆设的东西。 清 李渔 《奈何天·妒遣》:“我闻得这两个女子,娶便娶将来,不过是镜里的鲜花,水中的明月,你又不曾有实在的便宜被他占去,就留在家中,做两疋看马也好,为甚的定要遣他?”
《國語辭典》:马甲(馬甲)  拼音:mǎ jiǎ
1.战马身上所披的甲衣。《新五代史。卷一○。汉高祖本纪》:「晋高祖马甲断,梁兵几及,知远以所乘马授之。」
2.吴语。指背心。
3.江珧的别名。参见「江珧」条。
《骈字类编》:东马(东马)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 东马严徐已奋飞,枚皋即召穷且忍。
《國語辭典》:打马(打馬)  拼音:dǎ mǎ
1.一种游戏。即打双陆,属于弹棋之类,因双陆的棋子作马头形,故称为「打马」。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九。閒人》:「又有讲古论今、吟诗和曲、围棋抚琴、投壶打马、撇竹写兰,名曰『食客』。」《警世通言。卷一九。崔衙内白鹞招妖》:「散发披襟,弹棋打马,古鼎焚龙涎,照壁名人画。」
2.动身。《儒林外史》第四○回:「便打马到祠内会那先生。进去同那先生作揖坐下。」
分類:打马博戏
《漢語大詞典》:八马(八馬)
(1).即八骏。 唐 李商隐 《九成宫》:“云随 夏后 双龙尾,风逐 周王 八马蹄。” 宋 苏轼 《戚氏》词:“鸞輅驻蹕,八马戏芝田。”
(2). 唐 时宫门所设仗马。新唐书·百官志二:“飞龙廏日以八马列宫门之外,号南衙立仗马,仗下,乃退。”
(3).猜拳呼喝八数时用的名称。《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叫来的相公搳拳打通关,五魁、八马,已早闹的烟雾尘天。”
《骈字类编》:马系(马系)
唐 卢照邻 陇头水 马系千年树,旌悬九月霜。
《骈字类编》:马寒(马寒)
元 杨维桢 赠王左丞二首 其二 长绦掣去饥鹰饱,故道归来老马寒。
《国语辞典》:马关(马关)  拼音:mǎ guān
位于日本本州岛西南的城市。参见「下关」条。
《國語辭典》:马食(馬食)  拼音:mǎ shí
不用匙筷,以口就盛器而食。《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分類:那样进食
《漢語大詞典》:马缨(馬纓)
(1).挂于马颈的带饰。 唐 卢照邻 《刘生》:“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缨。”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声名惜马缨,音律辨牛鐸。”
(2).即马缨花。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十二:“黄昬木自是合昬、夜合、合欢树尔……一名马缨也。案马缨以形似。” 清 曹寅 《晚晴述事有怀芷园》诗:“节气餘萱草,庭柯忆马缨。”参见“ 马缨花 ”。
分類:马颈
《漢語大詞典》:马缨花(馬纓花)
合欢树的别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门内有石桥,桥北有树二株曰马缨花。” 清 吴震方 《岭南杂记·马缨花》:“色赤,如马缨,其花下垂,一条数十朵,树高者丈许。有白者,有桃花而大红镶边者,皆异种也。”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亦称“ 马缨树 ”。 王统照 《号声》:“在这夏夜的马缨树下,我仰望黑空中闪缀的星光,默默地想着。”
分類:合欢
《漢語大詞典》:中马(中馬)
(1).指古代驾车时居中的马。又称服马。左传·定公九年“吾从子如驂之靳” 晋 杜预 注:“靳,车中马也。” 唐 孔颖达 疏:“靳是中马之驾具,故以靳表中马。云:‘騏騮是中,騧驪是驂。’是名服马为中马也。”
(2).中等的马。史记·大宛列传:“ 汉 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餘匹。”新唐书·百官志三:“掌饲马牛,给养杂畜。良马一丁,中马二丁,駑马三丁,乳驹、乳犊十给一丁。”
《漢語大詞典》:骤马(驟馬)
使马奔驰,纵马。太平广记卷三六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楚宾:“ 元范 如言,果得 楚宾 张弓骤马至, 元范 拜请过舍。”《三国演义》第九七回:“ 维 ( 姜维 )笑曰:‘吾欲擒 曹真 ,误赚汝矣!速下马受降!’ 耀 ( 费耀 )骤马夺路,望山谷中而走。”《英烈传》第七一回:“ 江文靖 舍命而逃。 遇春 骤马追到,便活擒於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