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97,分314页显示 上一页 251 252 253 254 255 257 258 259 260 下一页
向伯奋(字 元伯 )
郑兴裔(字 光锡 名 兴宗 忠肃 )
郑伯熊(字 景望 文肃 )
马讽(字 良弼 )
李若川(字 子至 )
杨王休(字 子美 )
马羽
韩彦直(字 子温 庄敏 )
马祺
马骥
朱晞颜(字 子渊、名希颜 )
马骐
司马倬
陈弥作(字 季若 )
其它辞典(续上)
马钰(别称 马丹阳 字 元宝、宜甫、玄宝 号 丹阳子 名 从义 丹阳顺化真人 钰 )向伯奋(字 元伯 )
郑兴裔(字 光锡 名 兴宗 忠肃 )
郑伯熊(字 景望 文肃 )
马讽(字 良弼 )
李若川(字 子至 )
杨王休(字 子美 )
马羽
韩彦直(字 子温 庄敏 )
马祺
马骥
朱晞颜(字 子渊、名希颜 )
马骐
司马倬
陈弥作(字 季若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3—1183 【介绍】: 金山东宁海人,原名从义,字宜甫,后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全真教北七真之一。弱冠能诗。擅针灸疗法。与妻孙不二师事王重阳。后开全真教遇仙派。元世祖封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世称“丹阳真人”。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199 【介绍】: 宋开封人,字光锡,初名兴宗。徽宗郑后外家三世孙。以外戚恩授成忠郎。孝宗乾道初,徙福建路兵马钤辖。知庐、扬二州,皆有政绩。光宗绍熙中,迁保静军承宣使。宁宗即位,知明州。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卒谥忠肃。有《奏议》。全宋文·卷四九九○
郑兴裔(一一二六——一一九九),初名兴宗,字光锡,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徽宗郑皇后侄孙。初以后恩授成忠郎,充干办祗候库,累至江东路钤辖。乾道间徙福建路。淳熙间,历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入知閤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出知庐州、扬州。绍熙元年,迁保静军承宣使,召领内祠。宁宗即位,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庆元五年卒,年七十四,谥忠肃。见《武泰军节度使赠太尉郑公兴裔神道碑》(周必大《文忠集》卷七○)。《宋史》卷四六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127—1181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景望。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累官国子司业、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移建宁府。与同里薛季宣皆以学行闻名,尤精于古人经制治法。与弟伯英、伯海,以振起伊洛之学为任,由是永嘉学者,咸宗郑氏。卒谥文肃。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全宋诗
郑伯熊,字景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调黄岩尉。孝宗隆兴初召试正字,除太常博士,迁吏部侍郎,宗正少卿。出知宁国府,改知建宁。有《郑景望集》,已佚。事见明嘉靖《温州府志》卷三。今录诗九首。全宋文·卷四六七三
郑伯熊,字景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绍兴十五年第进士,历黄岩尉,婺州司户。隆兴初,召试正字,除太常博士。出为福建提举。除魏王府司马,改江西提刑,奉祠。起知婺州,入为吏部郎官兼太子侍读。历国子司业、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移知建宁,卒,后谥文肃。伯熊邃于经学,与弟伯英并称「二郑」,由是永嘉之学以郑氏为宗。著有《郑伯熊集》三十卷。今存《书说》一卷。见《万姓统谱》卷一○七,《宋元学案》卷三二,《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大兴漷阴人,字良弼。宋宣和六年进士。入金,复登进士第,调蔚州广灵丞,迁雄州归信令,有政声。除宁州刺史,明于鞫狱。世宗时以忠顺军节度使致仕。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若川,字子至,徐州丰(今属江苏)人。若谷弟。高宗绍兴十六年(一一四六),权金部员外郎,以事放罢。三十一年,由江南西路转运判官移东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一八八)。三十二年,总领淮西江东财赋军马钱粮。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除司农少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以吏部尚书使金(《宋史》卷三三《孝宗本纪》)。二年,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一五)。《两宋名贤小集》存有《延月楼诗稿》一卷。今录诗十三首。全宋文·卷四二六二
李若川,字子至,洺州曲周(今河北曲周)人,参知政事李若谷之弟。绍兴中尝干办文思院上界,迁金部员外郎。十六年末,言者论其恃兄妄作威福罢。绍兴季年,累官右朝散大夫、江南西路转运判官,移东路,迁直秘阁,以户部郎总领淮西江东财赋军马钱粮。隆兴中迁刑部侍郎,参赞江淮都督府军事。乾道初为户部侍郎。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三之一三、七○之三二、兵三九之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一八八、一九六,《宝真斋法书赞》卷二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1195 【介绍】: 宋庆元象山人,字子美。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授黄岩尉。改南康军判官,时朱熹守郡,事悉委之。除益州路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有政声。为光宗时四著名监司之一。官终吏部侍郎。全宋诗
杨王休(一一三五~一二○○),字子美,象山(今属浙江)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初为黄岩尉,历南康军签判,知洋州、金州。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除利州路转运判官,三年,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兼常平事。四年,除成都府路转运使。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召为太府卿。五年,除秘书监,迁礼部侍郎。六年卒,年六十六。事见《攻愧集》卷九一《杨公行状》。《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三十年(1160)任郢州知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3月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1—? 【介绍】: 宋延安人,字子温。韩世忠子。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为太社令。秦桧死,拜光禄寺丞。累迁江西转运使兼权知江州,搜剔所隐匿之岳飞家产,尽还岳氏。授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命骑兵习步战,卓有成效。出使金国,守节不屈,几遭不测。官至龙图阁学士,以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有《水心镜》、《橘录》。全宋文·卷五四二○
韩彦直(一一三一——?),字子温,延安府(今陕西延安)人,世忠长子。年十八,登绍兴十八年进士第。累迁工部侍郎。孝宗朝迁吏部郎官,拜司农少卿,直龙图阁、江西转运使兼权知江州。换武官,知襄阳府,授鄂州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复归文班,充敷文阁待制、知台州,历刑部、吏部侍郎,以工部尚书兼知临安府。罢,知温州、泉州。久之,再为户部尚书。以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著有《水心镜》一百六十七卷、《橘录》三卷(存)。见《宋史》卷三六四本传,《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三十二年(1162)任尚书左司郎中。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三十二年(1162)任尚书右司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3—1200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字子渊。孝宗隆兴二年进士。历知永平、广济二县,皆有政绩。升知兴国军,入对论三事,皆切直。除知靖州,奏言襄、汉通和蜀,宜移武昌大军戍襄阳,留水军从控鄂、沔。后知吉州,擢广西运判,上便宜事数千言,革客钞科抑之患。为西京转运判官,擢广西安抚使,官至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全宋诗
朱晞颜(一一三五~一二○○),字子渊,休宁(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当阳尉。历知永平、广济县,通判阆州,知兴国军、吉州,广南西路、京西路转运判官。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知静江府。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除太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四年,迁权工部侍郎,俄兼实录院同修撰。五年,兼知临安府。六年卒,年六十六。著作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一七存《桂岩吟藁》一卷。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二宋谈钥《朱公行状》。今录诗十五首。全宋文·卷五七七三
朱晞颜(一一三三——一二○○),字子渊,或作名希颜,字子渊,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授当阳尉。历知永平、广济县,升知兴国军。入对,论事称旨,除知靖州,改知吉州,擢广西安抚使。后召为太府少卿,总领江东军马钱粮,权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庆元六年卒,年六十八。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二《朱公行状》。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二十九年(1159)任太府寺丞。隆兴元年(1163)任中书舍人。隆兴元年(1163)任起居舍人,5月兼侍讲。隆兴二年(1164)4月知遂宁府。乾道三年(1167)任潼川府路转运判官。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二四六
司马倬,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司马朴子。绍兴八年为两浙西路安抚司干办公事。乾道初任户部员外郎、江西京西湖北总领,历知房州、襄阳,乾道八年为荆湖南路计度转运副使。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五二、食货一二之五八,《南宋制抚年表》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