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备兵(備兵)
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后 羽 讨 樊 ,留兵备 公安 、 南郡 。 蒙 上疏曰:‘ 羽 讨 樊 而多留备兵,必恐 蒙 图其后故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地震:“先大父曾备兵其地,知之最详。”
《漢語大詞典》:戍主
古代驻守一地的长官。宋书·谢晦传:“至 安陆 延头 ,为戍主 光顺之 所执。 顺之 , 晦 故吏也。”周书·卢辩传:“正六命州治中,六命郡丞,户不满五百以下县令,戍主,正六命州呼药。”
《漢語大詞典》:屯住
亦作“ 屯驻 ”。 驻守。三国志·蜀志·蒋琬传:“君其治严,总率诸军屯住 汉中 ,须 吴 举动,东西犄角,以乘其衅。” 宋 范仲淹 《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将去年秋后差到屯驻驻泊。”《水浒传》第一○九回:“都在 睦州 聚齐,合兵一处,屯驻军马。” 清 曾国藩 《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记》:“当诸将屯驻 秣陵 , 向 公 荣 、 张 公 国樑 最负重望。”
分類:驻守
《漢語大詞典》:客戍
由外地军队驻守。亦指驻守在外地。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散金行赏,损费必大,换土客戍,怨旷必繁,孰若因民所居,并修农战。”
《國語辭典》:把总(把總)  拼音:bǎ zǒng
1.职官名。始于明代,清代定为正七品武职,以把总为武官之末级,位在千总下。明。周后俊《红梅记》第二四出:「大将军,小把总,自誇能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那位太太也不由得总巡做主,硬把这位小姐许配了他。又拿他自家的私蓄钱,托他的舅爷,同他女婿捐了个把总。」
2.从前对具有特殊技能者的尊称。《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既是请先生,还得盖个书房哩!就仗赖沈把总你来拾掇拾掇罢。」
《國語辭典》:调防(調防)  拼音:diào fáng
军队调动变换防区。如:「军中的调防作业不可外泄。」
《漢語大詞典》:戍副
古代驻守一地长官的副职。周书·卢辩传:“四平前后左右府、七命州列曹参军,戍副,五命郡丞。”
《漢語大詞典》:逻堡(邏堡)
巡逻部队驻守的土堡。 明 李东阳 《五宜高公传》:“又并江高山置逻堡为久计。”
《国语辞典》:韦睿树麾(韦睿树麾)  拼音:wéi ruì shù huī
魏军攻至睿驻守的城下,诸将均劝睿弃城撤退。睿怒斥曰:「将军死绥,有前无却。」遂取令旗插于城下,以示绝不动摇之意。见《南史。卷五八。韦睿传》。后比喻意志坚定,誓死不退却。
《国语辞典》:阳陵虎符(阳陵虎符)  拼音:yáng líng hǔ fú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形,有左右两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是符节制度的重要实物。
《漢語大詞典》:边防部队
在边疆驻守并执行军事任务的军队。世界上多数国家编有边防部队,但名称和编制不尽相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严守国界,保卫边疆;负责边境巡逻、值勤和管理;处理边境涉外事务;参加边疆社会主义建设等。
《國語辭典》:派驻(派駐)  拼音:pài zhù
派遣驻守。如:「他被派驻至邻国,负责两国邦交事宜。」
《国语辞典》:哨站  拼音:shào zhàn
哨兵驻守的地方。具有防盗、警戒、守备、检查等功能。
《漢語大詞典》:剧屯(劇屯)
谓重兵驻守的军事要地。新唐书·傅良弼传:“初, 瀛 之 博野 、 乐寿 ,介 范阳 、 成德 间,每兵交,先薄二城,故常为剧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