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坐陈(坐陳)
(1).临阵;参战。陈,同“ 阵 ”。晏子春秋·谏下九:“臣闻介胄坐陈不席,狱讼不席,尸坐堂上不席,三者皆忧也。”《商君书·赏刑》:“士卒坐陈者,里有书社。” 朱师辙 解诂:“坐陈谓临阵。”
(2).驻扎时所布之阵。尉缭子·兵令上:“有立陈,有坐陈……立陈所以行也,坐陈所以止也。”
(3).守卫阵地。通典·兵二:“军夜惊,吏士坚坐陈,将持兵,无讙譁动摇,有起离陈者斩。”
《國語辭典》:老营(老營)  拼音:lǎo yíng
1.旧指军队长期驻扎的营房。
2.旧称歹人、匪徒长期盘据的地方。如:「那批匪党盘据的老营就在山上。」
《漢語大詞典》:营次(營次)
军队驻扎地。新唐书·段秀实传:“宾将位於牙内,尉吏士卒位於营次。” 郭希仁 《从戎纪略》:“一可防敌人长驱,捣我军营次;一可牵缀敌人,使不得注全力于东南各路。”
分類:军队驻扎
《國語辭典》:扎营(紮營)  拼音:zhá yíng
屯驻营寨。《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操心怯,拔寨退三十里,就空阔处扎营。」
《国语辞典》:营区(营区)  拼音:yíng qū
军队驻扎或露营时扎营的地区。如:「营区号角突响,全体官兵迅速集合待命。」
《國語辭典》:进驻(進駐)  拼音:jìn zhù
进入某地驻扎。如:「我军已于夜间进驻要塞,准备随时痛击来犯的敌人。」
《漢語大詞典》:屯劄
亦作“ 屯札 ”。驻扎。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下:“ 永顺 等兵见得巡抚亲临,亦至前地屯札。”《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既至河口,安营了毕,前哨报:‘ 河东 有一枝军屯札,不知何意?’”《东周列国志》第九六回:“ 赵奢 追至五十里, 秦 军屯札不住,只得望西逃奔。”
分類:驻扎
《國語辭典》:驻守(駐守)  拼音:zhù shǒu
驻扎防守。如:「为了国防安全,常在边境屯兵驻守。」《清史稿。卷四五三。列传。铭安》:「东北与俄接壤,旧设卡伦,无兵驻守,乃遣将分阨要塞。」
《國語辭典》:前哨  拼音:qián shào
1.部队在静止状态中,于宿营或占领阵地时,由主力派出的警戒部队,配置于前方相当距离的要点,以防止敌人的观察或奇袭。
2.前方要地,第一线。
《漢語大詞典》:退壁
犹退守。壁,营垒;引申为驻扎,防守。
《漢語大詞典》:坐营(坐營)
安营,扎营。谓军队驻扎。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茶地移营诏》:“此是前时行营坐营铺排如是,今宜听 东王 将令。”
《國語辭典》:扎寨(紮寨)  拼音:zhá zhài
建立营寨。《水浒传》第一一回:「如今有三个好汉在那里扎寨,为头的唤做白衣秀士王伦。」也作「扎寨」。
《漢語大詞典》:驻牙(駐牙)
将帅或方面大员驻扎、统辖某地。牙,牙旗。旧唐书·回纥传:“ 乌介 诸部犹称十万众驻牙 大同军 北 閭门山 。”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三回:“小子有诗吊 郑汝成 道:‘驻牙 沪渎 显威容,谁料仇人暗揕胸。’”
《漢語大詞典》:屯扎
见“ 屯扎 ”。 驻扎。
分類:驻扎
《漢語大詞典》:乡屯(鄉屯)
(1).指乡兵驻扎之处。 明 周岐 《官兵行》:“行至村前计復生,竟指乡屯为贼营。”
(2).乡团,乡兵。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公首收溃卒,次练乡屯。”
分類:乡兵驻扎